主题为“芯科技 创未来”的2022中国汽车高峰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协会组织、芯片企业、整车企业、零部件厂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政产学研界代表线下线上汇聚论坛,共享汽车芯片发展经验和技术成果,共商产业发展大计,呼吁共建汽车芯片产业生态集群,共同保障国家汽车工业供应链安全。
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科)承办。论坛上,中国电科揭牌成立中电科汽车芯片创新中心,重点发布十多款汽车电子新品,展出一系列汽车芯片产品,并与北京市和多家车企及机构签署多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汽车芯片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为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作示范。
中国电科董事长陈肇雄致辞指出,全球正在向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加速发展,汽车核心技术逐步从动力系统技术转变为芯片技术,汽车产品的创新高度依赖于芯片的底层技术创新,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陈肇雄表示,中国电科已逐步构建起汽车芯片产业链自主创新技术和能力体系,形成汽车芯片系列化产品,并积极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汽车芯片产业集群式发展,努力保障国家汽车工业供应链安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要形成整车、芯片、软件、零部件企业、高校等合力,加快汽车芯片共性技术研发和突破,共创未来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要持续推动芯片企业与整车企业对接与合作,助力构建汽车芯片产业体系,为汽车芯片本土化发展贡献力量。
持续近两年的芯片短缺问题,依旧在牵动着汽车产业的心弦。
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 390.5万辆汽车。根据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427.85万辆,较此前的预估增加约1.62万辆。
“缺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且明年的预测也不乐观,很多芯片供应商反馈明年还不能满足博世的采购需求。”在博世举办的2022年度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体验日上,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汽车芯片供应还有缺口,有些芯片缺口较大。
不少车企人士也表示,到明年上半年,产能依然会受到芯片供应荒的影响。
“错误是在三四年前犯下的”
“芯慌”问题冲击着全球汽车产业,今年以来,多数车企在发布的月度销量新闻稿中多次提到“受新冠疫情及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影响”和“受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影响”,销量不及预期,丰田、本田等车企多次宣布减产。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日前在一汽车论坛上坦言,“缺芯、贵电”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最痛点”,长安汽车前9个月损失60.6万辆。芯片价格飙升,直接导致主机厂采购成本增加。新品上市初期受芯片短缺影响,拉长订单交付周期,严重影响新品上市节奏和销量以及企业品牌形象。
“芯片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于迅猛,新能源车、智能电气化、车内芯片需求急剧增加,造成现在车规级芯片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整个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徐大全认为,这个错误是“三到四年前犯下的”。彼时Tier1和主机厂没有预测到新能源车、智能车的快速增长,也未能在三四年前将订单下给芯片公司。
朱华荣则认为,国内芯片短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关键技术受制于外,芯片市场需求短期间爆发与芯片增产周期长之间的矛盾,结构性短缺正在成为常态,以及没有构建起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
尽管当下部分领域车规级芯片产能紧缺,芯片价格上涨,供货周期延长,但在徐大全看来,单独做汽车芯片本身是一个很高风险的投资,一个新的晶圆厂从决定投资、开始建厂、引入设备到爬坡结束,需要很长的周期。
在日前举行的2022中国汽车芯片高峰论坛上,中国电科协同中汽创智、紫光国微、芯力特等产业上下游企业,发布了十余款国产化汽车芯片最新产品,涵盖底盘、车身、动力、整车控制、智能驾驶、座舱网联六大汽车电子系统。
芯片是汽车的核心器件,单车的平均用量从几百颗到千余颗不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技术加速发展,芯片在汽车中的价值量和重要性日益增加。
此次发布的国产化汽车芯片产品,包括9款汽车关键芯片、2款车用核心控制器、1款车用操作系统和整车软件解决方案。创新研发的计算类SoC、高端DSP/MCU、高性能FPGA、电子驻车制动ASIC、高耐压SiC器件等芯片,适用于车身控制、智能驾驶、座舱网联系统、底盘控制系统、疲劳驾驶预警、车载信息娱乐等领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我们逐步构建起汽车芯片产业链自主创新技术和能力体系,形成了汽车芯片系列化产品,并携手兄弟央企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汽车芯片产业集群式发展,努力保障国家汽车工业供应链安全。”中国电科董事长陈肇雄说。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侯建仁在论坛上表示,芯片已成为竞争和生态创新重构的基础与核心,希望汽车芯片产业链相关单位积极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生态,加强产业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完善汽车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促进产业创新生态构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