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汽车芯片缺货的主要原因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多家汽车厂商被爆出减产、停产的消息——大众、福特、斯巴鲁、丰田、日产、FCA等OEM整车厂,陆续宣布暂时关闭位于全球各地的部分生产装配线,有的车厂甚至还给员工“放长假”。
也许会有人猜测,是需求增多导致汽车芯片供应不足。实际上,全球汽车2020年的整体需求并未增长。据统计,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为9030万辆,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未超过8000万辆。
具体来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去年2月国内车厂暂停生产,3月欧美车厂陆续关闭,期间许多车企主动削减芯片订单,零部件厂商也接到车企砍单、暂停出货的通知。仅在去年第一季度,就有上百家汽车制造厂因封闭管理、零件短缺、缺工等原因而暂停生产。到了下半年,全球车市意外回暖,各品牌汽车销量反弹,但上游芯片厂商的主要产能已投放给其他行业。
多家分析机构预测称,全球8英寸晶圆产能紧张趋势至少将持续到今年上半年。即便车企紧急下单,短期内也很难见到成效。对此,晶圆代工厂已经在考虑可行性方案。据悉,日前台积电已经同意优先供应汽车芯片,且正计划在半导体生产工序中采用特殊方法,将汽车用产品的交货期缩短一半;联华电子发言人也表示,希望能通过优先供应汽车业缓解部分压力,提高生产率增加的产量或将优先分配给汽车行业。三星方面表示,该公司正在考虑紧急扩大汽车芯片的产能。
另外,拜登上任后的首场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会议将在明天(5日)上午登场,台积电、联发科、联电等芯片代工大厂都会参与视频对话。业内人士预期,美方或将提议这些大厂增产车用芯片。
哪些汽车芯片严重缺货?
汽车芯片可大致分为微处理器(MCU)、模拟电路、传感器、逻辑电路、分立器件、存储器等类别。其中,MCU是占比最大的部分(约占30%),此次严重缺货的芯片是应用在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和ECU(电子控制单元)系统中的MCU。
ESP可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它包括防锁死刹车系统(ABS)和驱动防滑系统(ASR)在内,由转向、车轮、侧滑、横向加速等传感器及控制单元组成;ECU又称“车载电脑”或“行车电脑”,具备故障自诊断和保护功能。ECU由MC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模数转换器以及驱动等集成电路组成。
目前,欧盟、美加、日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要求车企在汽车上强制配备ESP,中国暂未把ESP纳入国标。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新车配备ESP的比例约为82%。IHS Marki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约为7650万辆,预测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为8340万辆。综合以上信息可知,车企对ESP的需求在2020年约为6273万套,到2021年的需求将超过6838万套。
据《国际电子商情》了解,全球主要ESP供应商有博世、采埃孚、大陆、奥托立夫、日立、日信、万都、爱信等。在以上这些供应商中,万都主要为韩系汽车供货、日立/日信/爱信主要为日系汽车供货,采埃孚主要为美系汽车供货,国内车企的ESP和ECU的主要供应商是博世和大陆集团。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12月,大陆集团一位负责人就表示,该公司的ESP库存仅存1万套左右,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平均每辆车使用的芯片数量增多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加深,平均每辆车需采用的芯片数量明显增加。如今,一辆传统燃油车使用几十至数百颗MCU,新能源汽车的芯片使用数量是燃油车的一倍多。以纯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为例,前者的半导体价值是后者的两倍——麦肯锡数据表明,当前平均每辆传统汽车中的半导体成本约为350美元,其中有118美元是功率器件的成本;每辆纯电动汽车中的半导体成本约为704美元,其功率器件成本为387美元。
未来,全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配备Lidar、毫米波雷达、图像识别系统等器件来获取更自动化的功能,其半导体的价值可能是非自动驾驶汽车的8-10倍。基于该趋势,毕马威预测,到2040年,全球汽车半导体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为7.7%。由此可见,汽车芯片的应用数量和比例,会伴随汽车技术的进步而提升。这意味着,汽车行业对晶圆的需求也将更大。
这些汽车芯片占用了多少晶圆产能?
日前,《国际电子商情》在《》一文中,针对全球8英寸晶圆供需以及产能作了深度的分析,该文还提到了汽车、智能手机、工业领域等方面对8英寸晶圆的需求。也许会有人好奇,所有的晶圆产能中,究竟有多少应用于汽车领域?
图1 2020年8英寸晶圆产能应用占比 制图:国际电子商情 数据来源:SUMCO
图2 2020年12英寸晶圆产能应用占比 制图:国际电子商情 数据来源:SUMCO
SUMCO公布的数据显示,约33%的8英寸晶圆产能和5%的12英寸晶圆产能应于汽车领域(详见图1、2)——在8英寸晶圆产能应用中,汽车应用占33%,工业应用占27%,智能手机应用占19%;12英寸晶圆产能应用中,32%用于智能手机,20%用于PC/平板,18%用于服务器,电视机/游戏机为10%,工业和汽车分别占5%,通信占4%。总之,8英寸晶圆产能紧缺首,当其冲会对汽车行业产生影响。[!--empirenews.page--]
同时,《国际电子商情》研究发现,2007-2015年,12英寸晶圆产能逐年递增,8英寸晶圆产线减少。而2015年开始,智能产品、工业/汽车电子应用需求激增,MCU、电源管理IC、指纹识别IC等主要基于8英寸晶圆生产的器件大幅增长。自2015年之后,全球8英寸晶圆产线投资开始回暖,到2020年晶圆产线恢复到了191条,预计今年年底,全球8英寸晶圆产线将达到202条。
另外,SEMI预测:2019-2022年,全球8英寸晶圆产量将增加70万片,增涨幅度为14%,每年的平均增速为4.5%左右,届时8英寸晶圆月产能将接近650万片。
我们暂未找到明确的统计报告,但综合SUMCO和SEMI数据基础上可推出——2020年,全球8英寸晶圆月产量约为606万片。截至2020年年末,全球汽车每月约消耗200万片8英寸晶圆,到2022年该数据将为214.5万片(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SEMI早前还统计了2018年全球晶圆的出货信息,其中12寸晶圆占比达到64%,8寸晶圆达到26%。虽然从2018至2021年1月底,8/12英寸晶圆产线均在逐年增加,8英寸以下晶圆产线正逐年减少,但是SEMI的这组数据仍具备参考价值。
全球汽车供应商盘点
据ICVTank统计,在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占比份额中,恩智浦、英飞凌和瑞萨名列三强,分别占据14%、11%、10%的市场份额。总体来看,全球汽车供应商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头部TOP 8企业占了6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分布地域方面,TOP 8企业发源地主要分布于欧、美、日地区。
图3 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占比份额 制图:国际电子商情 数据来源:ICVTank
中国是全球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占据了30%以上的市场规模。不过,中国车企所使用的车规芯片90%是进口品牌。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很多新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只是体量相对较小、竞争格局较分散。又由于起步较晚,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还难以与国外领先厂商抗衡。如今在细分领域出现了一批优秀企业,例如比亚迪在车用IGBT上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
随着汽车芯片紧缺,零部件厂商的交期开始拉长。现在英飞凌32位MCU的货期为15-24周,ST的MCU交期延长到24-35周。于此同时,部分厂商的车规MCU产品的价格上调了20%-30%。缺货、涨价、交期延长,将会是未来几个月内全球汽车芯片厂商的主基调。此次汽车芯片紧缺事件,进一步给国内汽车产业链敲响了警钟——只有把各环节的核心技术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有话语权。期待国内汽车供应链厂商在未来的表现。
最后,《国际电子商情》根据产品类别汇整了24类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信息,且制作了表1供大家参考(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表1:24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信息汇总
延伸阅读: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