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宣称 “不造车,帮助企业造好车”的华为,暴露了前所未有的造车野心!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2月10号以后,问界汽车官方微博发布的海报中,原本放在右上角的“AITO”Logo,悄无声息地换成了“菊花标”和“HUAWEI”。
这是华为要“全面接管”问界的节奏?
就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操作,却又一次让网友们high起来了:“华为终于要造车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更早之前,华为智能车BU就迎来了一次重大的人事变故。
有“二把手”之称的首席运营官(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被曝出了“强制停职”的消息。
这四个字,可谓意味深长:这跟和平谈判下的“主动请辞”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不过对于王军“被下课”这件事,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在情理之中,因为王军负责的业务进度确实有些不尽人意。
起初,王军和余承东在华为智能车BU分别负责两个不同的板块。
王军主管的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也就是常说的“华为HI” 模式。主要为车企提供智能驾驶软硬件,智能座舱软硬件等服务,扮演tier 1供应商的角色。
到目前为止采用了华为HI模式的车企,有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和广汽埃安三家。
余承东主管的则是“华为智选”模式。
简单来说,华为智选模式就是在HI模式的基础之上,深度参与车型研发,品宣定调,大规模提供线下店铺帮忙卖车,铺设宣传海报,甚至连发布会华为都帮你开了,简直就是保姆级服务。
按不少网友的话来说,华为智选模式距离真正造车,就差在车上贴个菊花标了。
记得1个月前我在逛华为蓝色港湾店时,听到路人询问问界M5,华为销售竟毫不避讳称它就是“华为汽车”。
三线城市信阳,门口更是直接打出了“华为汽车”的标语:
于是,唯一一家为华为“献出灵魂”的车企赛力斯,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华为“亲儿子”。
在百年汽车工业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家零部件供应商带飞一家车企的情况,直到华为的出现。
原本快要垮掉的赛力斯,真的被华为一波带飞了,堪称造车界的“医学奇迹”!
在华为牵手赛力斯以前,赛力斯仅售的一款车型SF5,销量惨不忍睹,每个月超不过100台。
2021年4月,赛力斯和华为合力推出了华为智选SF5,使其销量提高到了1000辆左右的水平。
但显然,这个成绩很难让余承东满意。于是,华为团队亲自操刀大改了SF5,问界M5诞生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问界M5上市之后,赛力斯销量开始一路飙升,到了7000辆左右的水平。
紧接着7月份问界M7上市,赛力斯成功实现了销量破万,甚至一度力压小鹏、零跑等新势力。
“亲儿子”赛力斯逆袭了,不知当初拒绝华为并提出“灵魂论”的上汽董事长陈虹,现在有没有后悔。
由余承东主导的华为智选模式,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王军主导的HI模式,就没那么幸运了。
先说说第一家签约华为HI的北汽极狐。
北汽极狐比赛力斯的“底子”要强不少,好歹北汽新能源还拿过2019年全球新能源销冠呢。
早在2019年4月,上海车展上就展出了北汽极狐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样车,对外声称“充电10分钟续航197公里”。
不仅支持800V充电,还搭载了华为自研的ADS智驾系统。这技术水平要是放在2020年初发布,怕不是要把刚进入国内的特斯拉按在地上摩擦。
很可惜,北汽极狐的首款HI版车型,遭遇了“难产”,阿尔法S HI版的上市时间被一拖再拖。
至于难产的原因,也不能完全怪华为,毕竟老国企流程复杂繁琐,“面子工程”也是相当费功夫的一件事,懂的都懂。
花了3年的时间,直到去年5月份,极狐终于憋出了阿尔法S HI版量产版。
结果高达39.79- 42.99万的价格一出,直接把不少原本打算订车的用户吓得“魂飞魄散”。
其结果就是,极狐阿尔法S HI版的上市,就像奥运冠军的一次完美跳水一样,一头扎入水中,却没有溅起丝毫的波澜。
在其他车企都纷纷销量破万之际,极狐销量却仍然在1000辆上下徘徊。
近期,网络上曝出一位北汽极狐的高层在内部会议上的发言:“我们跟华为合作了这么多年,华为得到了很大的声量,我们得到了什么?”
不过这段话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尽管极狐销量不济,宣传口吻上却仍然自信满满。
网上能搜到不少用到了“跑赢大盘,战略市场全面突破”这样高调话术的稿子。
另一家采用华为HI模式的阿维塔,也出现了和北汽极狐一样的问题——拖。
2021年11月,阿维塔的首款车型阿维塔11就发布了,号称长安、华为、宁德时代“CHN”三强联手。主打情感智能路线,其产品标签也是相当别具一格。
结果发布会开完,一拖就是半年之久,5月份阿维塔11才开放预订。
开放完预订,又拖了小半年,直到去年12月份阿维塔11才刚刚开始首轮交付。
到现在为止,阿维塔11两个月累计卖出了2000辆,表现暂时还不算亮眼。
今年能不能支棱起来,还是个未知数。
至于第三家华为HI模式合作商广汽,进度就更“迷”了。
去年7月,广汽曾官宣埃安和华为将联合开发一款内部代号为AH8的纯电动SUV,预计2023上市。
结果到现在呢?连个工程试制车谍照都没曝出来过,当然,也有可能是保密性做得太完美了?
总体对比一下绑定到“华为系”并已经有成绩的几位选手——
赛力斯去年总共卖了7.4万辆,凭借一己之力挑起了整个华为智能车BU的大梁,无愧亲儿子之名。
极狐去年总共卖了1.2万辆,连给赛力斯塞牙缝的水平都达不到。
阿维塔去年只交付了一个月,200辆基本上聊胜于无。
虽说余承东吹牛被打脸的次数不算少,但这与他去年提出的“华为系汽车”年销30万辆宏伟目标,幻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了吧,再大的嘴也会挂不住面子。
显而易见,班主任想要提高全班整体成绩,肯定先要解决掉那些不及格、拖后腿的差学生。
虽然在王军“被干掉”之后,余承东本人出来公然吐槽“网上瞎炒作”,但这并不能阻止大家把HI模式业绩不佳与王军被停职这两件事联系起来。
对于今后华为HI模式会不会被“打入冷宫”,已经全盘接手王军工作的余承东表示,并不会改变现有的合作模式。
对于问界海报上贴上“菊花标”这件事,余承东的回复也是一样的,“双方合作模式并没有改变。”
余大嘴口中所谓的“不改变”,你信吗?
华为汽车业务今天不改变,并不代表明天不改变。
因为改变与否,已经不只是华为自己单方面说了算了。
这不,远在太平洋彼岸的老美,又双叒叕一次把枪抵到了华为的脊梁骨上。
半个月前,外媒报道称美国政府计划切断美国供应商与华为之间的所有联系。
没错,美国正在考虑全面封杀华为。
上一次美国封杀华为5G射频芯片,已经重创了华为整个消费者业务,华为手机市场占有率从顶峰直接跌落谷底。
至今华为都还只能造4G手机,想要用5G功能,还得买华为专用的“5G手机壳”,可以说是非常狼狈了。
当然,华为在美国的几轮制裁之中,也在不断尝试着在夹缝中生存,跟美国沾边的零部件,能不用尽量不用。
网上有拆过华为5G基站的人表示,里面美国零部件的比例已不足1%。
可别小瞧了这1%的美国零部件,这恰恰就是华为的“七寸”。如果能替换掉的话,华为早就想方设法替换了。
目前高通还为华为手机供应着4G芯片、Wifi-6和Wifi-7模块,英特尔还为华为笔记本电脑供应着酷睿CPU芯片,智能座舱芯片麒麟990A,目前也是交给台积电代工的……这些,都在美国掌控之下。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商务部尚未对该项政策予以确认,仅表示将“不断评估政策和法规,并定期与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
虽说美国禁令现在还没100%确凿落实,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禁令落实,对华为又将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沉重打击。
届时,华为的手机业务、笔记本电脑、云服务,甚至连华为座舱芯片、网关、智能驾驶芯片等等,都将全面受阻。
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然悬在了华为头顶,到底是站在原地等死,还是主动出击放手一搏。相信华为必然会选择后者。
造车,会不会成为华为生死线上的一条明路呢?
写在最后
去年8月,华为在内部发布了一篇《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文中任正非表示,“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而余承东在去年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汽车)这个业务是华为现在唯一亏损的业务,每年都要投入十几亿美元,外加7000多人的人力。”
毫无疑问,任正非提到的所谓“寒气”,针对的就是华为智能车BU。
余承东当然是华为“造车派”的代表,现任华为轮值总裁徐直军曾多次公开表示:“余承东他想造车,但在华为高层看来,要清楚我们在求生存阶段,做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
从现阶段结果来看,华为智选模式走出来了,而HI模式却暂时还未取得突破。
车的华为“浓度”越高,买的人越多,这恰恰说明华为团队在汽车产品定义方面,比许多车企还要强。
显然,消费者们更认可“纯种华为车”的味道,而不是与其他车企攒出来的“混血华为车”。
像赛力斯这样愿意“献出灵魂”的车企,将来不一定找得到第二家。
既然华为具备造整车的实力,该干的也都干过了,为什么不敢贴这个“菊花标”呢?
或许华为会担忧,自己转换为主机厂身份之后,会损失掉自己原先零部件的下游客户?
但实际上,从比亚迪外供刀片电池这件事来看,一家公司肩负车企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双重身份并非不可能,只要自身产品过硬。腾势、红旗就是很好的例子。
2020年10月26日,华为发文明确了不造车战略,并强调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文件有效期3年,也就意味着在8个月后,华为不造车的“思想钢印”将会彻底失效。
想当初,任正非还坚决不造手机,只想给造手机的厂商服务呢。可结果呢?
面对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华为还能继续坚持不造车吗?
你看不看好华为造车呢?大家来投个票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