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MCU到拼硬实力的时候了

发布时间:2022-07-26  

过去两年是MCU的黄金时代,如今MCU正在悄然进入一个转折期。


MCU黄金时代

疫情是MCU火爆的核心导火索。疫情爆发初期,MCU需求量出现断崖下滑,随后上下游对MCU的增长持悲观态度,开始缩减产能。但疫情推动线上办公的兴起,以及汽车产业迅速回温,再加上5G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铺开,反倒加速需求的提升,晶圆厂产能出现结构性失调,MCU供不应求。

此外,全球几家主要MCU企业接连遭遇暴风雪、停电、失火以及封控等黑天鹅,也对MCU供应链带来了不稳定性因素。叠加供应紧缺,下游渠道商囤货等因素,加剧市场恐慌,共同推高MCU的价格与需求。

从应用领域来看,在汽车缺芯的大背景下,车用MCU变得炙手可热。过去两年多时间里,越来越多的MCU企业布局车规市场,但目前主要以后装为主。

在需求旺盛的同时,资本也不断涌向MCU产业。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一年半的时间里,MCU领域就产生了24起融资事件,仅仅是2021年一年,融资就达到了15起,与2015年~2020年六年内融资数量总和持平。


缺芯背后的风险

在缺芯的大背景下,整个MCU市场也被快速激活,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从人才方面来看,新成立的公司或者新组建的技术团队正在变多,而MCU领域的资深技术人员本身存量固定,一多一少的矛盾之下,挖人就成为了行业常态,人员的频繁跳动会带来两个结果。

一是整个行业用人成本被迫增高,二是整个行业的技术人员密度被稀释,技术人员频繁跳槽致使公司已有产品线被迫降速,新公司从头做起也需要时间,整个MCU产业的发展质量下滑。

从产品角度来看,新公司层出不穷意味着会产生重复造轮子现象,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会出现寄存器级别致敬的情况。既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又可能引起专利纠纷等问题,并不利于行业发展。

从车规级MCU这个细分市场来看,目前车用MCU需求紧缺,厂商纷纷布局车规级MCU,但车规级MCU对一致性、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高。根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些厂商的车规级MCU虽然过了认证,但很多都是根据标准进行了优化。

另一方面,从车企层面而言,由于缺芯的影响,一些车窗之类的控制功能被迫采用工规MCU。对于国产MCU企业来说,想要完全的进入车企的供应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产品一旦出差错,引发车祸之类的事故,想要再得到客户的信任,将会更难。

再者,资本的涌入,资本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会随着时间的拉长而不断拉大。原因在于资本注重回报率,希望快速获得投资回报,而企业经营者则更注重可持续性的布局与发展,又加MCU本身成熟,并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这些原因导致管理层与投资者会出现理念不合。根据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这方面的矛盾已经在国产MCU企业身上已初现苗头。


MCU展望

随着经济下行,消费端已经疲软,MCU消费端需求早已出现松动,价格开始下跌,MCU的转折点已经降临。不过,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走势也会不同,对于不同企业的影响也不同。

在工业领域,由于工业领域的特性导致工业用MCU增长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因此受到经济起伏变化相对较小。以国内著称于工业领域的小华半导体而言,其整体出货量已凭借大量工业客户的支撑而位居国内第三名,仅次于兆易和中颖,若以32位论,则仅次于老大哥兆易。

在消费领域,目前该市场正在快速降温,需求下降,增长放缓。目前国内相当多的MCU企业都在消费领域有或多或少的布局,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需求下行将是一个挑战。随着增长放缓,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会被迫淘汰,行业并购也会增多。

车用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逐步提升,车用MCU的需求也会显著提升,当前车用MCU的需求依然供不应求。而对于国产MCU企业来说,车规级MCU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虽然目前国产企业在这方面与瑞萨、英飞凌等有很大差距,但国产MCU的发展也有几大优势。

优势之一在于,目前中国具有全球增长最快与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引领全球的风尚。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年成长157.8%,在“双碳”的目标下,中国的新能源车会发展的更快。

再者,无论从短期的缺芯还是长期国产替代来看,本土车厂对本土MCU企业的接受度正在变高,产业链上下游在加大对国产MCU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资本的一体两面决定,虽然会产生泡沫,但也会推动MCU发展,不过本土车规级MCU企业成长周期也将比较漫长。

此外,在其它一些细分领域,比如智能电表,复旦微是这方面的龙头,从复旦微的财报等方面来看,这方面的需求一直比较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白电领域的MCU,虽然是面向消费市场,但其对于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等要求是高于大多数工业级,小于车规级的。比如变频空调中要用到的MCU,其必须面对高湿高温的挑战。目前国内小华半导体在这方面比较突出,已经成为TI和瑞萨之后的第三极,去年家电领域出货量达到了数千万颗。

总结 

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无论是消费市场的MCU企业还是车用市场的MCU企业,未来想要稳定增长,核心还得稳住自身的基本盘。消费级MCU要需求增长,车规级MCU要寻求突破,都得拼硬实力。但至于谁能突围而出,答案在时间里。

封面图片来源:拍信网

文章来源于:全球半导体观察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灵动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动微”)MCU产品事业部市场总监黄致恺表示,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和可互动性,离不开MCU的控制作用。MCU技术门槛并不特别高,但一定要接地气地设计客户需要的东西。 2018-2019年,国产芯片......
    原厂打进整车厂供应链体系谈何容易?与此同时,伴随更多新进者的加入,汽车电子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国产汽车MCU厂商如何才能突围? 缺芯警示:国产芯片需走自研之路 2021年,汽车行业的“缺芯”事件,彰显了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当时机构预期芯片......
    赛道布局。 在一些核心控制领域,汽车供应链厂商也在逐步开放,愿意基于国产车用MCU厂商的产品做一些开发评估。 这两年,国际车用芯片大厂的缺货浪潮也迫使做传统汽车ECU的tier1,不得......
    特色制造工艺与技术相结合,构筑产品竞争壁垒,基本垄断全球中高端车规级 MCU 芯片市场。 资料来源:各公司财报、芯八哥整理 国产厂商中低端市场切入,高端市场持续突破。2018年以来,以杰......
    MCU正在经历SoC化,往多核异构大芯片方向迭代。 国产汽车MCU的现状:国产MCU主要替代方向还是集中于功能安全要求在ASIL-B及以下的方向,ASIL-B......
    中唯一一家大陆厂商就是华大半导体。 而剩下5.5%的全球市场份额则是数百家MCU公司的角逐场。 2022年,中国汽车国产芯片供给率不足10%。 目前,国内涌现出了兆易创新、国芯科技、比亚迪半导、杰发......
    体来看并不严重。 尽管家电市场对MCU的需求量很大,但国内家电厂商多年来依赖于进口MCU芯片,主要来自日本(38.2%)和德国(25.1%)。2016年,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白电的芯片国产......
    中国车规芯片系列(7):国产车规级MCU进击之路;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单车搭载的芯片数量不断增长,同时,对MCU的性能要求也在持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一辆传统燃油车的芯片需求量约为600颗......
    汽车芯片国产化率目标 25%!本土车规 MCU 蓄势突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突破9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
    要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持续占据领先地位,芯片国产化趋势不可逆转,而车用MCU领域的国产化率还停留在个位数,且主要应用集中在车身控制领域,动力、底盘、辅助驾驶等这些属于“增量市场”的应用几乎还处于空白,仍随时面临被国际巨头“卡脖......

我们与500+贴片厂合作,完美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为品牌提供定制化的推广方案、专属产品特色页,多渠道推广,SEM/SEO精准营销以及与公众号的联合推广...详细>>

利用葫芦芯平台的卓越技术服务和新产品推广能力,原厂代理能轻松打入消费物联网(IOT)、信息与通信(ICT)、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及工业物联网、装备及功率电子...详细>>

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电子元器件采购流量,创新性地为这些物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我们的高效数字营销技术,不仅可以助你轻松识别与连接到需求方,更能够极大地提高“闲置物料”的处理能力,通过葫芦芯平台...详细>>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互联网生态公司。目前,我们已成功打造了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大健康医疗、机器人和材料等五大生态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详细>>

我们深知加工与定制类服务商的价值和重要性,因此,我们倾力为您提供最顶尖的营销资源。在我们的平台上,您可以直接接触到100万的研发工程师和采购工程师,以及10万的活跃客户群体...详细>>

凭借我们强大的专业流量和尖端的互联网数字营销技术,我们承诺为原厂提供免费的产品资料推广服务。无论是最新的资讯、技术动态还是创新产品,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迅速传达给目标客户...详细>>

我们不止于将线索转化为潜在客户。葫芦芯平台致力于形成业务闭环,从引流、宣传到最终销售,全程跟进,确保每一个potential lead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大幅提高转化率。不仅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