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科海钠与华阳股份联合打造的全球首条1GWh钠离子电芯产线正式投运,拉开了钠离子电池量产序幕。近期,派能科技、永太科技、万润新能、孚能科技、振华新材、多氟多等产业链公司也加快了钠离子电池产业布局。
2022年10月11日,中科海钠与华阳股份联合打造的全球首条1GWh钠离子电芯产线正式投运,拉开了钠离子电池量产序幕。近期,派能科技、永太科技、万润新能、孚能科技、振华新材、多氟多等产业链公司也加快了钠离子电池产业布局。
行业周知,钠离子电池受市场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前锂材料价格高涨,导致锂离子电池成本居高不下,至2022年11月,电池级碳酸锂一度突破60万元/吨;但近期锂材成本已在加速下跌,3月3日,生意社数据显示,碳酸锂基准价为37.56万元/吨,较高位大幅下跌。那么,一旦锂材价格继续下行,钠离子电池是否还有市场空间?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井喷发展
中科海钠与华阳股份联合打造的全球首条1GWh钠离子电芯产线于2022年10月11日投运,拉开了钠离子电池量产序幕。至今年2月23日,中科海钠一口气推出NaCR32140-ME12圆柱电芯、NaCP50160118-ME80方形电芯及NaCP73174207-ME240方形电芯三款产品,开始导入下游供应链。
随之而来的是,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纷纷曝出利好消息。
正极材料方面,多氟多表示,其六氟磷酸钠已经商业化量产,目前年产能达千吨级;容百科技目前已具备1.5万吨/年的产能,且已实现小批量供货,预计到2024年将形成3.6万吨/的产能;立方新能源月产能也达百吨级别;美达瑞今年一季度出货量同样达百余吨,并获得了超30家客户的认可;万润新能也有吨级出货量;振华新材、贝特瑞、七彩化学、珈钠能源、当升科技、格林美、启钠新能源、钠创新能源等或已送样或实现产业化能力。
负极材料方面,已实现供货的企业有杉杉股份、华阳股份、贝特瑞、佰思格等企业,元力股份、璞泰来、翔丰华等产业链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中,其中元力股份预计下半年量产。
电解液方面,多氟多已实现对中科海钠批量供货,嘉盛新能源、钠创新能源、昆仑材料也实现了部分投产;而天赐材料、新宙邦、永太科技、瑞泰新材、中欣氟材等公司则在加快推进量产计划,部分产线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
上游产业链企业的快速推进,加速了下游电芯企业的投产进度。截至目前,已有中科海钠、猛狮科技、传艺科技、鹏辉能源实现量产,接下来还有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亮见钠电、维科技术、美联新材等企业年内实现量产;多氟多、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圣阳股份等企业也处于量产测试阶段;派能科技、雄韬股份、欣旺达、钠壹新能源、中自科技等同样在加快产业布局。
随着量产提速,钠离子电池开始走向市场应用,据了解,钠离子电池主要面向两轮车、乘用车、商用车、家庭及工商业储能、规模储能等领域。日前多氟多表示,已有钠离子电池产品在客户车上装车测试;中科海钠的产业也已在江淮汽车上试验,并推出了示范车;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虽然还未量产,但已获得上汽科莱威新款车型的定点。
锂电行业分析师陈磊向笔者表示,“相比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是钠离子电池的短板,不过优势是成本低,汽车领域目前主要应用于A0、A00级等经济型车型上。”
公开信息显示,行业首款钠离子电池样车为江汽集团与大众集团合资打造的思皓EX10花仙子,该车电池容量为25kWh,电芯能量密度为140Wh/kg,系统能力密度为120Wh/kg,续航里程为252公里。宁德时代此前披露信息也显示,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为160Wh/kg,主要应用于400公里以内的续航里程车型,下一代产品的单体能量密度或提升至200Wh/kg。从行业进度看,装载钠离子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上路倒计时。
锂材大跌价,钠电前景几何?
钠离子电池受到产业链关注并获得快速发展,与锂离子电池成本居高不下有直接关联。
根据生意社、上海钢联等机构数据,2022年11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高达60万元/吨,而在2020年初价格仅为4万多元/吨;此外,氢氧化锂、电解液等锂材同样出现价格暴涨现象,导致动力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高达40%-60%。
动力电池成本过高,大幅降低主机厂的盈利能力以及竞争力,催生了市场对替代品的研发,其中钠离子电池即为其中之一。传艺科技认为,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价格低廉等优点。
不过今年以来,锂材价格持续走低,至3月3日,生意社数据显示,碳酸锂基准价已降至37.56万元/吨。市场预计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代表的锂材还将继续跌价,预计要到3月中下旬才会止跌企稳,且预计未来价格将稳定在35万元/吨左右。
那么,锂材价格暴跌,势必会降低锂离子动力电池成本,那么是否会对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分析师陈磊认为,从成本角度看,对应碳酸锂价格为15万元/吨时,钠离子电池仍有成本优势,而目前碳酸锂价格仍在30万元/吨以上,且未来还将维持较长周期,是钠离子电池发展的窗口期。中科海纳此前披露信息也显示,电池级碳酸锂按15万元/吨成本计算,钠离子电池材料仍有30%-40%的成本优势。
根据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计划,其目标是要在3年内将碳酸锂价格压至20万元/吨,不过陈磊认为,这是极限成本预期,目前很难做到。欧阳明高院士也认为,为保证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预计未来锂电盈利的平衡点在20万元/吨左右。这将为钠离子电池发展争取到关键的时间和空间。
另有供应链人士认为,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外,很多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并没有锂资源布局,产出的电池成本要较头部企业成本高,不具备竞争优势,也将成为他们转向钠离子电池的重要驱动力。
据笔者了解,已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3年是钠离子电池的重要发展期,一旦错过,其产业化步伐将会受到影响,这也是目前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企业加速推进产品应用的重要原因。
据EVTank数据,中国钠离子电池2022年产能为2GWh,2023年将迅速提升至13.5GWh;起点锂电进一步分析认为,钠离子电池不是锂离子电池的补充产品,而是替代发方案,预计今年出货量可达10GWh,预计2030年出货量将达到TWh。
振华新材更进一步指出,“预计未来动力和储能市场上钠离子电池将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市场份额将由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构成。如果市场应用推广进展顺利,2024年可能就是1到10的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