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思汽研发布了《2023年车载电源(OBC+DC/DC+PDU)及芯片行业研究报告》。
车载电源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主要负责把动力电池的电能转化为适合汽车使用的电压和电流,并且还负责为汽车内部的用电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带动车载电源市场景气度高涨。
车载电源中的OBC、DC/DC和PDU可以是单独的组件也可以集成系统,从主流供应商近两年的产品结构看,独立组件的比例正大幅下滑,“二合一”、“三合一”和“多合一”的集成形式出货量则大幅增长。
车载电源向“多合一”集成趋势发展
来源:弗迪动力
从物理集成走向系统集成的多合一方案
车载电源集成化趋势明显,OBC、DC/DC、PDU进一步与电驱、电控集成。弗迪动力、长安新能源、华为数字能源等均在推动集成OBC的多合一电驱动总成,高度集成的方式可以节省空间和重量,提升整体效能。
车载电源 “多合一” 集成产品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车载电源(OBC+DC/DC+PDU)及芯片行业研究报告》
下一步,“多合一” 集成方案将逐渐从机械硬件的集成走向功率部件的融合,将软件与后台深度整合,形成一个驱动系统的控制域——把整体的电池数据、电驱数据、充电数据等完全集成,向动力域控制器方向深度演进。
华为:2023年4月推出的超融合"十合一"动力域模块,首创芯片融合、功率融合、功能融合和域控融合,实现了BOM降低40%,芯片数量降低60%,使得车企开发效率提升30%。此外,还可以使得车辆前舱布置更为简洁,释放更多车内空间,提升用户的驾乘舒适性。
ST:ST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围绕Stellar系列构建了各种系统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基于Stellar E的22kW OBC-DC/DC组合解决方案、基于Stellar P的多合一动力总成域控制器。
多合一动力总成域控制器基于ST最新一代Stellar P系列汽车MCU,包含以下部件的集成:主驱逆变器、车辆控制单元(VCU)、电池管理单元主板(BMU)、车载充电器(OBC)和DC/DC转换器。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提升了功率密度,减少了高低压连接器,同时优化了硬件BOM和软件开发维护成本。
ST多合一动力域架构
来源:ST
车载电源上游供应链,国产化替代大有可为
碳化硅广泛应用于车载电源产品
传统硅基功率半导体在提升车载电源效率和功率密度上空间有限,碳化硅功率器件在导通电阻、阻断电压和结电容方面存在优势,正在高端新能源电动车上快速导入。
车载OBC和DC/DC已开始规模化应用SiC器件,如PFC二极管切换为SiC SBD,或者OBC的DC/DC原边电路MOS管切换为SiC MOS,全SiC方案也有望很快进入大批量应用阶段。
目前,比亚迪、特斯拉、现代、捷豹路虎、吉利、雷诺、上汽大众、日产等车企已在车载电源中使用了第三代半导体SiC器件。
碳化硅应用情况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车载电源(OBC+DC/DC+PDU)及芯片行业研究报告》
英飞凌:2023年6月推出适用于汽车应用的新一代1200 V CoolSiC™ MOSFET,采用TO263-7封装。该车规级碳化硅(SiC)MOSFET可提供高功率密度和效率,支持双向充电,并可显著降低车载充电(OBC)和DC/DC应用的系统成本。
此外,新产品的开关损耗降低了25%,结温降低了25%。
车载电源MCU主控芯片,国产化加速替代
目前,主要的车载电源芯片厂商正在积极改善产品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要求。
TI:在现有的车载电源系统中,客户对于高效率、更好的热表现往往会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OBC还是通信电源都在越做越小,开关频率也被越推越高,EMI面临的挑战就越大。
2023年3月,TI推出独立式有源电磁干扰(EMI) 滤波器集成电路 (IC),能够帮助工程师实施更小、更轻量的 EMI 滤波器,从而以更低的系统成本增强系统功能,同时满足 EMI 监管标准。
新的独立式有源 EMI 滤波器IC产品系列可以在单相和三相交流电源系统中检测和消除高达 30dB 的共模 EMI(频率范围为 100kHz 至 3MHz);与纯无源滤波器解决方案相比,该功能使设计人员将扼流圈的尺寸减小50%。
目前,在车载电源主控芯片市场,主要采用的是ST和TI的方案,尤其是TI的C2000系列芯片仍然出现在热门电动车型上,例如小鹏P7,而主流的OBC/DC-DC供应商,如欣锐科技、富特科技等也是采购的C2000系列作为主控芯片。
近两年正是国内主控芯片供应商国产化替代的风口期,国内供应商加快在主控芯片领域的布局,且正从基础的OBC、DC-DC应用向多合一的动力域发展。
国内厂商车载电源控制芯片布局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车载电源(OBC+DC/DC+PDU)及芯片行业研究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