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技大学的谈鹏教授、博士后肖旭等人研制出了一种利用火星大气组成(模拟火星大气层的配比)为活性燃料的“火星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寿命。有关结果已于《科学通报》刊登。它的能量密度为373.9 Whkg,使用寿命为1375个小时。
长期以来,受限于火箭的承载能力,如何为火星探测器提供足够持久的能量供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尽管常规太阳电池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在火星上风沙弥漫的极端条件下,其效率将大大降低。然而,大规模的化学燃料电池存在重量大和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谈鹏的研究小组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从火星的大气中寻找答案。该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独一无二的“火星电池”,这种电池可以在释放的过程中直接吸收火星的大气层,从而大大降低了电池的重量。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它还可以在火星上使用太阳能等能量,为下一次放电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通过对火星地表温度的变化进行仿真,研制出了“火星电池”,并可持续发电。
但要把这种情况变成现实,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火星大气环境复杂,大气组成多样(二氧化碳95.32%,氮气2.7%,氩气1.6%,氧0.13%,一氧化碳0.08%),气温起伏大(日温差60℃)。谈鹏教授的研究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研制了专门的实验装置,对不同温度、压力、气体组分等条件下的电池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火星电池”可以在零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持续输出电力,达到了373.9瓦/千克的能量密度,以及1375小时的循环寿命!在0到60℃之间,“火星电池”的电化学特性与温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时会产生碳酸锂并进行分解,而空气中的氧、一氧化碳等元素将作为一种化学反应催化剂,极大地提高了CO2的反应速率。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折叠的、可折叠的电极结构,使火花气体的有效反应区域最大化。
此外,该小组还发现,该电池在较高温度下也表现优异。该电池在60℃的温度范围内,其电压差1.6 V,倍率0.4 A/g,功率密度3.9 W/m²,足以满足火星探测器对能量的要求。
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固态“火星电池”将会被进一步发展,这将是一个多能互补的能量体系的发展,为将来的空间探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