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SIC知多少——新一代车载网络协议你用了没?

发布时间:2024-08-27  

日前,纳芯微宣布推出基于其自研创新型振铃抑制专利的车规级CAN SIC(信号改善功能,Signal Improvement Capability)NCA1462-Q1。NCA1462-Q1在满足ISO 11898-2:2016标准的前提下,进一步兼容CiA 601-4标准,可实现8Mbps的传输速率,比当前主流的CAN FD车载通信方案有着显著优势。

 

虽然大家对CAN或者CAN FD比较熟悉,但对于CAN SIC的了解相对较少,近两年相关的接口产品才陆续量产。此次,借助纳芯微发布新品之际,我们联系到了纳芯微技术市场经理陈章杰,围绕CAN SIC的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

 

为什么要开发CAN SIC?

 

随着自动驾驶和区域控制概念的兴起,ECU彼此间进行了大量的整合与集成,这意味着更高的集成度,更多的节点数,更复杂的星型拓扑,以及更高的传输速率。

 

这给CAN FD总线带来了巨大挑战——即在更复杂的星型拓扑网络中,由于高传输率及复杂的拓扑的转变下,会出现严重的振铃,从而带来误码率的提高,影响信号传输。

 

目前CAN FD标准号称定义到5Mbps,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达到2Mbps以上。尽管客户希望提速,但是为了信号完整性,往往要牺牲速率,缩小节点规模,以减少振铃带来的影响。

 

CAN SIC则可轻松解决这一矛盾。

 

CAN SIC如何降低振铃?

 

要看CAN SIC的原理,首先要看振铃的形成原因。

 

振铃是指在CAN总线的通信过程中,由于阻抗不匹配导致的信号反射等原因,使得信号在传输线上多次反射,进而产生的一种振荡现象。更高的通讯速率意味着更窄的位宽时间,当前CAN FD的2Mbps相比以前HS CAN的500kbps位宽时间由2000ns缩短为500ns。同样强度的振铃干扰,在更高的通讯速率下,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时间衰减到隐性差分电压判定阈值以下,从而更容易导致通讯错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CAN FD SIC (Signal Improvement Capability)信号增强版标准CiA(CAN in Automation)601-4发布,通过抑制振铃,从而匹配现代域控和高速通信系统的要求。

 

与CAN FD相比,CAN SIC最大的优化就是在驱动上,增加了一个强驱电路。如上所述振铃往往发生在从显性到隐形状态,因此,可以在该转换过程中增加一个额外的强驱电路,以控制总线电平的切换斜率,从而确保数据不出错。

 

CAN SIC或将成为主流标准

 

“无论哪项标准的制定,都是为了符合当时的需求,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使命,也都会在演进过程中不断完善。”陈章杰说道。

 

CAN总线经历了多个标准。最早由德国博世于上1980年代发明,第一个使用CAN总线通讯协议的量产车型是1991年的奔驰S级轿车,至今CAN总线依旧是车内主要的通讯总线。随着汽车电子智能化加速,CAN总线也开始进一步升级,2003年CAN总线升级为HS CAN,但还是基于第一代技术。2011年第二代CAN总线CAN FD开始研发,2015年CAN FD标准即ISO11898发布,2019年,CAN FD SIC (Signal Improvement Capability)信号增强版标准CiA (CAN in Automation)601-4发布,2021年CAN FD的轻量级版本CAN FD Light 标准CiA 604-1发布。2021年12月,第三代CAN总线即CAN XL标准CiA 610-1发布,目前CAN XL的标准还未完全完成。这些新标准最终将转换为ISO11898-2标准。

 

陈章杰表示:“在当年情况下,对于CAN总线的需求是提速,并没有太多的复杂拓扑需求,因此并不存在振铃问题。而随着复杂拓扑与高速率的需求增长,CAN FD无法满足,因此CiA 601-4孕育而生。”

 

另外,对于下一代CAN XL而言,依然需要解决振铃问题,CAN SIC也可以为提速和多节点复杂通信做好提前铺垫。

 

CAN SIC除了要解决CAN FD目前的问题之外,还有一大使命,就是要应对以太网的竞争。如今车载骨干网络已经以太网化,但是控制端目前还没有落地,考虑到其成本和厂商在软件或其他方面的适配,CAN依然是未来的主导之一。

 

陈章杰强调,CAN SIC的演变比预想的还要快,“随着域控和区域架构概念被主机厂广泛接受,CAN SIC的认可度不断提升,甚至包括一些相对保守的主机厂也逐渐接受这一技术。相信在未来,CAN SIC将大有可为。”

 

纳芯微如何开发的CAN SIC

 

纳芯微的CAN SIC实测传输速率可达10Mbps,已经完全满足CiA 8Mbps的规范要求。

 

陈章杰表示,CAN SIC开发最大的挑战其实是驱动架构和EMI架构的兼容,单纯做好驱动电路并不难,但是会牺牲其他方面的性能,尤其是EMI这种非线性关系的处理。

 

“芯片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陈章杰补充道,除了要关注EMI之外,成本也是一大考量。纳芯微的产品性能不输于国外厂商,同时还要更有性价比,因此还需要在设计上不断优化,从而用更小的面积(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性能。“另外,产品本身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应该从系统角度出发开发产品。”包括EMI、ESD等约束,以及成本的优化等等方方面面。

 

陈章杰还强调,纳芯微一直以来深耕IP的开发,在CAN SIC开发过程中诞生了诸多发明专利,并将其IP化,与其他产品组合共享,打通了底层研发的平台。“对于芯片而言,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IP,纳芯微也正围绕这些核心IP进行持续开发与优化打磨,形成一套完整的路线图。”陈章杰补充道。

 

详解纳芯微的CAN SIC新品

 

根据纳芯微的官方资料显示,纳芯微NCA1462-Q1基于创新的专利架构对EMI进行了优化设计,依照IEC62228-3标准进行测试,完全符合要求。

 

NCA1462-Q1通过优化电路结构及版图面积实现了超±8kV ESD性能,既能从容应对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突发的静电放电威胁,提供更可靠的电路保护,又能实现更优的器件成本。凭借超高的EMC/ESD性能,NCA1462-Q1还可在部分设计中帮助工程师省去外围电路中的共模电感或TVS管。此外,更加灵活、低至1.8V的VIO设计可进一步节省系统中LDO或者电平转换的使用,帮助工程师降低整体成本。

 

总线故障保护电压为±58V,无论是CAN Low还是CAN High都可以达到,真正做到了高耐压,从而帮助客户降低击穿风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CAN SIC中,EMI可以细分为显性EMI和隐性EMI,比如某些产品显性EMI做得好,某些产品的隐性EMI好,纳芯微则是通过取长补短的手段,实现了显性和隐性EMI的全面优化。

 

芯片就要做市场的引领者

 

CAN SIC市场前景非常确定,但截止目前,CAN接口的厂商也没有全部推出CAN SIC产品,尤其是国内芯片供应商,更是少之又少。

 

“就目前时间点而言,虽然CAN SIC的需求很明确,但产品也不可能突然遍地开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陈章杰说道。

 

陈章杰同时强调,纳芯微从来不会做追随者,无论是CAN收发器还是CAN SIC,一直都是根据市场需求与预判进行提前布局,定义完整的产品及路线图。也正因此,纳芯微成为了最早一批量产CAN SIC的厂商。

 

“创新不能随大流,不能其他人做了之后,看到市场有真实需求后再做,对于芯片市场而言,这样已经晚了。”陈章杰说道。

 

尽管CAN SIC的供应商不多,但是CAN的供应商非常之多,纳芯微为何还要杀入这一市场呢?陈章杰表示,作为汽车主要的总线技术,其市场容量非常之大,每辆车上就需要数十颗之多,市场始终处于高需求状态。而且,陈章杰说道:“CAN接口貌似简单,但是要做好确实有一定的门槛,作为通用物料而言,最能考验公司的能力,这其中会包括成本控制,市场覆盖,研发实力,供应链等等。”

 

也正因此,CAN接口是非常适合切入汽车市场的产品之一。“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友商进入这一市场,但是说实话如果要做到各方面性能指标都高标准,还是有一定门槛的。”陈章杰表示。

 

陈章杰表示,纳芯微既立足本土,同时也是面向全球的芯片供应商,随着国产芯片实力的加强,很多海外客户也在看中国的供应商,纳芯微的产品无论在性能、性价比、技术支持等方面都已经获得了全球主要客户的认可和采用。“我们既然面向全球市场,就必须要以更高的标准定义产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短期而言,价格决定一切,而从长远来看,客户更在乎的是合作伙伴持续降本,以及持续优化运营的能力,并不能单纯靠价格战取胜。”陈章杰强调道。

 

面向未来的CAN XL

 

作为CAN CiA的成员之一,纳芯微也在积极评估CAN XL的发展。但陈章杰也坦言,CAN XL还在规划中,尚无明确的时间节点,并且也依赖于目前CAN SIC的市场普及和认可度。

 

“一旦客户和市场完全认可CAN SIC的价值,并逐步应用于复杂星型拓扑与高速率场景中,一定会打消客户升级换代的顾虑。”陈章杰乐观地表示。


文章来源于:电子工程世界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售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其他造车新势力。这三款车型的价格区间在30万人民币(约合41,670美元)至46万人民币之间,是面向高端汽车市场的增程式电动车(REEV)。理想汽车开发的L系列车型旨在满足家庭购车者的需求。这些车型对于此前由宝马等德国汽车品牌主导的面临车型选择......
    、青岛、长沙、昆明、三亚等30多个主要交通枢纽和热门旅游城市,进一步扩大了智己汽车在高端租赁市场的布局。 这一合作不仅增强了智己汽车的市场影响力,也为环球车享带来了更多高端车型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
    测试工程师需要熟悉其中一种的一套或者多套系统,方可参与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车载测试工作。 车载测试中常用的有 CAN工具,CAN工具分硬件CANCAN报文编辑软件两个部分。 需要掌握 CANoe、 Z......
    本田旗舰SUV冠道售价曝光:四驱入门30万;本田的旗舰SUV冠道有望在本月底正式上市,具体时间可能是10月29日。 近日,汽车之家从经销商渠道了解到,广汽本田冠道先期将推出2.0T动力共5款车型选择......
    ,1.5T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50马力(110kW),峰值扭矩为210N·m,传动部分匹配6速自动变速箱;2.0T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63马力(120kW)。 此外,新车还将提供搭载四驱系统的车型选择......
    STM32CubeMX图形化配置工具,并配合CAN,来实现CAN通讯的中断收发测试 1. STM32CubeMX配置 CAN是挂载在APB1总线上,设置PCLK1时钟频率到最大45MHz 激活CAN1,配置......
    芯片的CAN控制器相关知识,下面将通过实例,利用STM32CubeMX图形化配置工具,并配合CAN,来实现CAN通讯的中断收发测试 1. STM32CubeMX配置 ⏩ CAN是挂载在APB1总线......
    后的讴歌曾是中国市场发展最快的豪华品牌之一,2016年同比增速达120%,2017年累计销量超1.63万辆,创下讴歌入华以来的巅峰。 不过品牌号召力在国内毕竟不如BBA,加上车型选择少,定价也较高,后续......
    图梯形图红框处),那么新建一个测点,功能码选择R(内部继电器),地址为0,数据类型选择16位有/无符号(以实际情况为准),数据格式选择21,在高级设置中,勾选按位取值,取值起始位8,终止位8; 地址换算 注1......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 10 品牌中(市场占有率达 70.6%),除主打入门级市场(8 万元以下)的五菱外,只有比亚迪及奇瑞部分入门级低配车型选择无屏方案。三屏及以上显示方案多应用于新势力及自主新能源品牌,豪华品牌中,只有......

我们与500+贴片厂合作,完美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为品牌提供定制化的推广方案、专属产品特色页,多渠道推广,SEM/SEO精准营销以及与公众号的联合推广...详细>>

利用葫芦芯平台的卓越技术服务和新产品推广能力,原厂代理能轻松打入消费物联网(IOT)、信息与通信(ICT)、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及工业物联网、装备及功率电子...详细>>

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电子元器件采购流量,创新性地为这些物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我们的高效数字营销技术,不仅可以助你轻松识别与连接到需求方,更能够极大地提高“闲置物料”的处理能力,通过葫芦芯平台...详细>>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互联网生态公司。目前,我们已成功打造了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大健康医疗、机器人和材料等五大生态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详细>>

我们深知加工与定制类服务商的价值和重要性,因此,我们倾力为您提供最顶尖的营销资源。在我们的平台上,您可以直接接触到100万的研发工程师和采购工程师,以及10万的活跃客户群体...详细>>

凭借我们强大的专业流量和尖端的互联网数字营销技术,我们承诺为原厂提供免费的产品资料推广服务。无论是最新的资讯、技术动态还是创新产品,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迅速传达给目标客户...详细>>

我们不止于将线索转化为潜在客户。葫芦芯平台致力于形成业务闭环,从引流、宣传到最终销售,全程跟进,确保每一个potential lead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大幅提高转化率。不仅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