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在SEMI MSIG智能电动汽车芯片论坛分会场,蔚来联合创始人郑显聪发表了主题演讲,为大家介绍了汽车半导体存在的风险和隐藏的机会。
蔚来联合创始人 郑显聪
汽车半导体的趋势
郑显聪介绍到,中国在汽车半导体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从2018年全球市场半导体营收中可以看到,全球4850亿美元的营收中中国占到48%,近2500亿美元。同时,2018年中国汽车半导体营收是230亿美元,也就是表示10%的半导体市场由汽车半导体占据。智能手机半导体相关零部件占了45%,汽车方面占比相对较小,内燃机模块占2%,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结合后,汽车半导体的占有会有4到5倍的提升,达到8.5%,这以后会是一个增长点。
郑显聪预计,每辆车半导体成本会上升到1700美元。现在的汽油车大约417美元,当升级成纯电车后,成本会增长到775美元,这还不包括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等功能,仅电动化还不足以造成较大增长,而当完成最后L4和L5升级完成会达到1745美元。
汽车半导体产业中的风险
全球半导体和全球产业链分工是脱不开关系的,全球半导体龙头更多在美国和英国,他们占有绝大优势,美国与中国的博弈之下,华为、中芯等半导体产业发展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关于产业链方面,欧洲、日本和美国垄断了绝大部分传统汽车半导体产业。德州仪器、英飞凌等传统汽车半导体龙头产业,而华为、高通和英伟达等是本来做手机和消费品,他们成为新人玩家。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英飞凌等都占据一定份额,而当华为等进入后,这一池清水肯定会被搅乱,又得重新洗牌,很可能这四位新手玩家进入前十名,这会有比较大的转变。
在知识财产权方面,美国作为整个IT产业和互联网的初创者,他们垄断了绝大部分知识财产,欧洲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中国只有一个Verisilicon作为代表,郑显聪表示在ARM和华为“决裂”,华为要把握更多知识产权的背景之下,将来很有可能有个比较大的国内机会增长。
国内汽车半导体产业的机遇
紫光集团、寒武纪、中兴微电子等国内半导体企业政策上给予帮助,有很多政府支持项目,同时,专项基金、产业基金等基金方面为半导体公司提供资金援助。由此引出更多潜在助力,教育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创造一个培养环境,地方政府加快落实吸引海外集成电路人才政策。
产业界的机遇更多在两方面,手机通信方面,例如华为Mate 20 pro(4G)和Mate 30(5G),从4G到5G半导体的应用量从25.3%增长到41.8%,实现了很大的增长。在汽车方面也会渐渐增加,目标方向是从长链变成短链,长距离到短距离供应链的返回,实现供应链的重整。在电动化方面,国内的比亚迪、泰克天润等公司在半导体方面做了很多投入,同时华为等“新玩家”也浮现出来了。
在技术科技方面,郑显聪也提供了一个想法。关于目前所谓的PC端,从单核到多核,在中美关系微妙的情况下,我们也有可能会用两三个芯片去取代一个大的芯片,只是成本控制被打开。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技术可能还需要时间,对于不需要很大算力的,可以选择几个MCU/CPU来取代。
未来在这方面会有一个跨行业战略联盟,汽车产业、半导体产业、三级产业、互联网产业还有政府、学校,三方一起要做到的是:一起制定标准的规格;制定路径;供应链重整;照顾到IP;制定资源分配。
郑显聪说道,“大家也看见股市慢慢回来,信心比较足,我们希望2020年有比较好的增长。半导体产业里面进入汽车,能够像汽车电子一样占据比较大的蓝海,让我们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未来更好的生活,让我们天更蓝,信心更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