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正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智能感知技术作为汽车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12月28日,第三届智能驾驶感知技术高峰论坛暨车载激光雷达技术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多位业内大咖齐聚,虹软科技视觉车载事业群副总经理陈锋应邀参加,并同与会嘉宾们分享了虹软科技视觉感知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与探索。
在分享中,陈锋从安全驾乘、人机交互、娱乐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虹软智能感知技术在智能座舱上的应用与功能提升,并结合当前全球重要的功能安全法规,着重强调了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DMS)对于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安全是重中之重,各国制定法规提升乘员安全
不管是汽车产业的从业者,还是各地区国家政府,都始终将道路交通安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汽车驾驶员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参与者与操控者,驾驶行为的规范与能力是车辆安全的首要保证。当前,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DMS)已经成为监测驾驶员行为的重要工具。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NCAP已将DMS作为测试评分项,纳入到新车的安全认证测试范围内。新版欧盟交通安全法规(GSR)也已经明确了驾驶员疲劳与分心警告(DDAW)的技术和测试标准。GSR要求从2022年7月开始,在欧洲生产的新车必须搭载疲劳检测和分心检测功能,并要求从2024年开始,所有在欧盟注册的车辆都必须搭载该功能。
另外,随着L2+级别各类自动驾驶功能的应用,对驾驶员有没有能力接管驾驶任务提出了要求,欧盟也正在研究一项新的安全法规—驾驶员接管能力监测系统(DAMS),旨在通过对驾驶员状态、姿态及身体健康进行实时监测,并在确认其不满足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能力时发出提示信息。
除驾驶员驾驶行为被要求实施监控外,对于后排乘客的安全性问题也是业内关注的重要安全指标,特别是针对后排儿童的检测。E-NCAP宣布,从2023年开始,通过“直接感应”技术搭载儿童检测功能,包括警报策略,可获得4分。
不难看出,从驾驶员的疲劳、分心到驾驶员的健康追踪,以及到儿童的遗留问题,智能汽车的主动安全功能越来越受重视。
从软件到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虹软DMS助力客户打造安全的智能座舱
作为全球视觉感知技术的领先者,虹软基于自身二十多年来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上的积累,以及AI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为汽车行业打造了覆盖全场景算法的一站式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可助力客户快速实现汽车驾驶安全的升级以及智能化的提升。
虹软研发的以DMS为核心的智能驾驶产品具备为OEM客户快速达到满足GSR和E-NCAP等法规及技术标准的要求。该系统在设计之初就严格参照Euro NCAP、DDAW等全球主流法规标准,通过实时检测驾驶员头部、视线角度、肢体特征等行为,进行不良状态分类并确定报警规则,从而在车载设备上给驾驶员发出语音或视觉提示,虹软产品可满足GSR II及其它相关区域法规要求。
在集成模式上,虹软提供不同的方案供客户选择。针对一般有较强计算能力,希望把DMS集成在车机或者各类域控制器平台的车型,虹软可提供符合标准的纯软件授权,并且能够与厂商、Tier1一起做好相关工程落地实施。对于该授权模式,虹软已有大量的合作案例,涉及高通、MTK、TI等主流芯片平台。
而对于算力不足,或者不能将相关功能放在现有平台上,而又想满足欧盟以及其他地区相关法规必须搭载DMS功能要求的车型,虹软则提供一款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 Tahoe。该解决方案配备高清摄像头、车规级高性能AI处理器,包含具有法规要求的疲劳,分心等基本功能,还支持人脸识别,危险行为检测等扩展功能,可根据客户量身定制。该解决方案产品形态多样,含DMS功能设备可安置在A柱、转向柱、阅读灯等位置上,含OMS功能设备可安置在B柱、后视镜上方等位置上,在形式上可供厂商灵活配置。
除此之外,陈锋还分享了虹软在智能座舱上的互动功能,比如用视线唤醒显示屏、调整后视镜,用手势隔空接打电话、切换歌曲、调节音量等。而在舱内生活娱乐上,虹软可提供个性化千人千面的虚拟行车助手VPA、多种智能拍摄功能,比如影像画质增强、美颜、美型、滤镜、贴纸互动……随着智能感知技术的持续创新与落地应用,虹软将为全球用户创造更多智能、安全的驾乘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