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球易购被申请破产重组”的新闻登上网络热搜。此事引发广泛关注的一个原因是,环球易购是A股上市“跨境电商第一股”跨境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母公司总市值曾一度接近400亿,营收曾破200亿。而且近两年疫情助推了线上交易,也为跨境电商带来了去库存的机遇。为何头顶“跨境电商第一股”光环的环球易购,说倒就倒了呢?
环球易购深陷债务风波!
资料显示,深圳市环球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球易购”)创建于2007年,在2014年通过与百圆裤业并购完成上市(后者前身是一家以纺织服装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并改名为“跨境通”,成为A股上市跨境电商第一股。
经查询官网得知,环球易购其业务涵盖五个部分:五洲会海购物(O2O)、全球供应商平台(跨境B2C自营)、综合平台Gearbest(B2C自营网站)、服装网站(ZAFUL)、跨境电商分销平台hinabrands。所售产品涉及电子3C产品、电脑周边、服装服饰、家居户外、儿童母婴等各类产品,在线产品SKU数量超50万。
据《国际电子商情》查询,环球易购的B2C自营网站Gearbest上,仍有少部分电子元器件正常售卖,包括部分MCU、FPGA以及电容等被动器件。
环球易购主要采用跨境B2C自营的经营模式。从国内本土的上游供应商厂家处采购商品,自建库存(拥有40多个海外仓),通过网络直销把货品销售给海外买家。该过程中最关键的供应商有2个: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如PayPal、VISA等)和物流服务商(如北美地区的联邦快递公司等)。其用户主要来自欧美,其中欧洲用户贡献45%,北美洲贡献35%左右,南美洲贡献5%左右。
最早传出“环球易购深陷债务风波”是在2020年9月,不仅被媒体保持拖欠供应商货款,还涉及多起合同纠纷案,且都是与拖欠供应商款项相关的案件。
到了2020年,债务问题急迫了起来。跨境通称,为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银行借款、股东借款、变卖资产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
最让业者唏嘘的是,2021年在3月24日跨境通宣布出售下属子公司帕拓逊100%股权,标的股权转让总价格为20.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帕拓逊可是跨境通的“现金奶牛”业务,在2020年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47亿,同比增加43.88%,净利润3.18亿,同比增加78.19%。如今为了解除债务危机,跨境通也不得不变卖价值最高的业务。但直到2021年6月,跨境通售卖帕拓逊剩余的资金却没有到位。
持续的经营问题,导致跨境通在今年5月7日戴上了ST的帽子。与此同时,跨境通也发生了人事地震。
5月8日跨境通发布公告称,徐佳东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同时辞去环球易购的一切职务。除了徐佳东,还有公司监事李杰、周春艳,内部审计负责人王小玉共计数十名高层提交了辞职报告。
人事大地震以及业绩连续两年的不理想,导致跨境通的股价一度跌到每股1.8元,市值不足30亿元(总市值最高曾达400亿)。
时间来到6月4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环球易购被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南山支行申请破产重整。最终出现文章开口的一幕——一名女供应商跪地讨债,东莞供应商在公司大堂打地铺,被拖欠了上千万元的大公司直接走法律诉讼……
据媒体采访,环球易购一位员工透露,“环球易购总共欠钱的供应商有3000多家,欠供应商欠款约4.5亿元,还欠物流约3亿元,总计7亿多元。”
跨境通何以至此?钱去哪了?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事实上疫情助推了线上交易,也为跨境电商带来了去库存的机遇。为何“跨境电商第一股”就岿然倒下了呢?以下是多方的说法和分析。
1、环球易购的解释
对于资金的问题,环球易购内部人士透露,主要是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2019年开始,银行开始大量抽贷,直接导致了环球易购的资金问题;二是公司业务发展太快,造成了公司运营资金不足;三是2020年突发的疫情,对行业和产业链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压力。
但事实上,跨境通在2020年中报称,上半年实现营收90.87亿元,比上年同期89.7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环球易购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达到39.76亿元。“疫情给环球易购带来了去库存的机遇,带来了营收,却仍欠供应商巨额欠款,面对供应商的讨债仍无法拿出钱,这是为什么?”有供应商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跨境通给到的解释是“甩锅供应商”:“2020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主要是去库存创造的,按道理说下半年的销售额应该是上半年的两倍,但是可能达不到,库存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供应商不供货了。”
但环球易购一位员工却透露,去库存带来的营收主要是公司还了一部分银行贷款,这也使得公司无法归还供应商的欠款。2020年半年财报数据,跨境通应付账款高达12.68亿元。
上述环球易购品牌相关负责人再次解释道,“我们的融资手段相对来讲比较单薄,像跨境电商并没有重资产,之前的计提都会增加我们融资时的压力,所以我们在资金上面就会进一步收紧。虽然我们在积极地运行业务,比如去库存等,但这方面所需要的整体资金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也是在逐步、良性地进行处理。此外,我们还有一些银行贷款需要偿付,如果说停掉的话,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
2、环球易购前员工的说法
一位环球易购前员工认为,跨境通依然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前提是内部管理的混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赛维都遭遇过,资金链断掉,供应商不给他们供货,整个名声都臭遍了,现在一样把声誉挽回来了,环球易购内部一定要齐心协力才行。”
内部管理混乱也是他在环球易购工作期间遇到的障碍之一。该前员工曾经尝试在环球易购内部重新梳理打通供应链,结果发现整个供应链被拆得四分五裂,这使他的尝试遇到了重重阻力。
“事业部只管销售,开发只管开发,供应链拆分出来做供应链,每个部分权力都那么大,相互却不串联,销售拼命得卖,产品开发却跟不上,供应链采购又采不回来,各个股东、各个事业部之间各自存在自己的派系。”该前员工表示。
从母公司的2020年报发现,环球易购的人员流失极为严重。2020 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及资金短缺影响,深圳环球易购2020年初员工总数3353人,至2020年末员工总数仅885人,人员缩减约3/4。据了解,人员缩减及部分业务关停导致深圳环球管理效率低下,业务大幅下滑,经营层面业务团队与财务团队衔接不顺畅。
此外,据一位供应商描述,2017、2018年的时候环球易购好像有四千多人,2020年8月份的时候只有两千多人了,现在人可能更少了,原来环球易购有三栋楼,现在只剩下一栋了。
与环球易购收缩、裁员形成反差的是,环球易购大楼下的安保人数反而增多了。“以前白天这里有8个保安,现在多了2个人。”一位2020年年初入职的安保人员介绍,“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来环球易购讨债的供应商逐渐多了起来。”
3、同业者的分析
一位跨境电商从业者认为,问题在于环球易购的标品太多、巨额库存。环球易购原来做手机,基本上都是标品,小米和华为本身在海外有市场,有直营渠道,最起码现金流不用那么快出去,环球易购采购肯定要先付现金,再压库存慢慢销售,这都是成本,手机又是明码标价,卖到国外去就不一定有优势了。
根据跨境通在2020年半年报中表示,环球易购从战略上重点布局服装业务,目前服装业务运营以品牌矩阵为核心。这说明环球易购原本3C产品的核心业务已发生改变,而文章开头讨债的供应商也集中在3C领域,是巧合还是计谋?供应商们需要环球易购的进一步解释。
除了核心业务及标品本身利润率低,而环球易购自其迅速扩张以来又大量铺货,更是成了压垮跨境通的一大原因。
即使在跨境电商众多铺货的玩家里面,环球易购的SKU数量也一骑绝尘。其旗下独立站Gearbest的SKU数量在2018年底的99.6万个,到2020年只剩下26.9万个,砍掉了超72万个SKU。这说明环球易购也察觉出SKU给公司带来的巨大压力。
小结
事实上,环球易购目前不是资不抵债,有偿还能力,只是现在还未能变现。一位环球易购员工解释称:“之前一直说要把服装事业部卖掉,大概可以卖18亿元,现在又说服装事业部不卖了,要卖帕拓逊,帕拓逊能卖大约30多亿元左右,卖掉的钱回归到跨境通体系,用来还供应商的债务。”
但具体结果如何,该员工也没办法给到任何承诺。“只好给业者提个醒儿吧,疫情下海外市场的冲击,或许比我们预想中的还要严峻得多!”
责任编辑:Momo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