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新冠疫情开始真正的进入了下半场:
当地时间4月28日,美国新冠确诊人数已经突破百万,占全球确诊病例近三分之一,累计死亡人数也接近6万例。同一天,特朗普却说,美国疫情最糟糕的日子过去了。
事实上,美国史上最大“失业潮”已至。4月30日,市场分析师Patti Domm指出,美国的初请失业金人数继续增加,4月25日当周预估为350万。还有消息称,至少两家华尔街投行将4月25日当周的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预期上调至400万或更多。专家预计,美国休假和下岗工人的失业申请至少达到3000万。
无独有偶,由于日本先前对于疫情的态度过于乐观,导致疫情发展逐渐失控,日本的感染人数也达13895例,让日本政府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出于医疗物资缺乏的现况,同为制造业强国的美日两国慢慢觉察到,原来自己的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着巨大缺陷,甚至会给未来的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影响……
更雪上加霜的是,作为全球制造业的“新舞台”,东南亚多国的疫情也在不断升级,让美日韩多国投资兴建的当地工厂陷入“停摆”状态。例如MLCC巨头村田电子,在日本和东南亚的大部分工厂出现了停工和半停工状态;韩国品牌三星和海力士,在全球的多个工厂一直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
受到上游缺货的影响,下游需求的情况更“苦不堪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例如,大量采用日系电容的通信电源厂商就产生巨大的交付困难,原材料预计7月齐套;不少的ICT厂家几乎就此停摆;
又例如.大量采用韩系和美系Flash颗粒的金士顿、创见无法出货;下游的服务器和PC厂家几乎无计可施。
还有一些ODM厂家,只给客户满足订单合同实际缺货的产品,其余的预测产品都看不到未来的齐套生产,5月份和6月份几乎跨不过去。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痛苦的局面?而且这种“断供”现象的影响为何一次比一次严重?
个人了解和分析是:目前半导体和非半导体电子材料是当前全球化分工最细、最为复杂的供应链,而整个供应链主要是聚集在东北亚、东亚和东南亚,欧美公司主要把持着高端的研发和设计环节。
以内存条为例:日本生产的芯片材料供应给韩国,韩国本土生产的DRAM,然后提供给台湾地区的模组厂商,台系模组厂生产好了,供应给中国本土的代理商,代理商出货给整机生产商;
又例如,日本生产的芯片材料供应给美光新加坡工厂,新加坡美光的Flash颗粒,生产好了给西安力成封测,封测好了给金士顿加工成SSD,随后供应商给国内本土的代理商,代理商出货给整机生产商;
还有一种,下游的生产商有可能是ODM或者EMS,比如富士康、伟创力等;加工好了销售给华为、浪潮、DELL等厂商;而后者则是销售给最终的客户(比如BAT), 或者运营商和政企客户等等。
当然,还有更多、更为复杂的交易模式和供给关系。就是因为有这些纷繁复杂的缓解,才让整个供应链变得异常的复杂和繁琐。
回到“美日撤离中国”的话题上,个人认为,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 首先,日本方面,回迁本土应该是迫切想法。
(1)日本政府和行业协会真切感受到,过分细化和过长的供应链,会让产业安全和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掣肘。
(2)而密集了下游产业的中国大陆,在向中上游进军,产业链条变得更加完整,比如紫光Flash、华天的封测等等,下游的SSD工厂和模组厂商多不胜数,这便给全球供应链给予了更多的可选择性。
(3)日本想制衡中国的产业链的发展,一方面不断完善东南亚的产业链,另一方面考虑部分产能回迁,尽量晚上本土的产业链。
不过,日本应该也清楚,自己是完全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供应链,要综合日本的国情和资源。所以说,走一步看一步,先采取措施逐步从中国迁出部分工厂和产能,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 至于美国:美国议员和商务部长的提议,从产业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就不是那么明智和底气十足了,更像是为了吸引眼球,转移视线和政治作秀。
为什么呢?美国企业在中国本土投资的制造业,比如3M,比如苹果的代工产业链富士康、立讯、蓝思科技等等,又比如特斯拉……在议员的逻辑里,这些工厂迁回美国的好处,是解决上千万人的就业,安抚处于焦虑和恐慌的美国人内心。
试想一下,倘若回迁如愿以偿,结果会怎样?
苹果手机美国制造,玻璃、螺丝、彩盒说明书、金属外壳、手机玻璃、摄像头组件……这些零部件统统拿回去美国本土制造,那整个手机的成本又多高!创新能力日益衰落的苹果还怎么和华为、三星竞争呢?
再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美国的人工成本如此高昂,产品只能涨价。但精明的美国消费者和美国市场绝对是无法承受的。
因此,个人认为,美国政客提议更像是气急败坏地撒泼撒野,说气话,吹牛作秀。
当然,一些简单供应链的企业或许会回迁美国,比如高端药物。但本人坚信,中等和复杂供应链的产业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大规模回迁的。
最后,虽然美日的“撤离中国”提议实践起来需要时间,而且范围也不会很大,但是美日,更关键的是台系厂商,他们还是会有很大可能转移到东南亚。未来东南亚和南亚产业完整后,还是会对中国制造产生一定的影响,这需要业界做更为细致的研究,提前做好产业升级和供应链布局。
责任编辑:Momo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