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台湾股王,就是台股的上千支股票中,股价最高的那只股票。财富、名声、万千股徒于一身,在台湾股市历史中留下浓墨的一笔。正如历史中的各朝各代一般,你不可能永远为王,一些史书会把朝代替换原因归结到“时代必然”,而我想把台湾股王的替换原因归结到“市场必然”。1962年2月9日,台湾证交所正式挂牌。1968年4月,台湾颁布了《证券交易法》,初步形成了股市市场的雏形。不过,你把历史再往前扒,在日本殖民时代,台湾就有股市市场。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为弥补“国库”空虚,开始发行债券。1953年台湾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在征收地主土地同时, 发行了许多土地债券。不足部分就由台泥、台纸、农林和工矿四大公司的股票补偿。当时,地主满脑子只有钱(新台币),股票、债券能当饭吃吗?所以,地主就赶紧能卖就卖,留一两张做个纪念即可。可以看出,规模虽小,但也可被称为股市。
在1990年之前,台湾股市可分为三大时期:
1962~1971年的初创期,此期间,上市公司约为45家,上市股数约7亿美元,股价指数在90到150之间波动。1972~1982年的主导期,一些法律的颁布,一些专业性证券金融公司成立。此期间,上市公司增加到113家,上市股数达到151亿股,总市值76亿美元。1983~1990的蓬勃发展期,店头市场、基金开始出现。外加上《证券交易法》的修正,这个时期的股市一片欣欣向荣,上市公司达200家,上市股数506亿股,总市值达1000亿美元。
股市跟蓬勃发展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叫泡沫的东西,背后深藏欲望和贪婪,大家做起一夜暴富梦,睡的正酣时,突然惊醒,那年是1990年。
前朝梦碎与科技股“上位”
台湾股市1989年一整年的行情,相当戏剧化,元月份开盘大跌245.93点,指数低落至4873.18点。但这是一整年的最低点,从此之后行情走势如同冲天炮,呈急涨、高峰中整体振荡走势,创下了台湾股市历史以来10000点以上的行情新纪录,这也算刚刚开始。
1990年1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 点的历史新高。人们奔走相告,上15000点指日可待。言语中充满发财的味道。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终于刺破了这场超级股市泡沫。从1990年2月到10月,股市由12682点狂泻到2485点,就剩个零头了!
一篇发表在《西部金融》杂志2007年第7期名为“台湾股灾的反思”文章,深度剖析了这次股灾背后的原因。首先是泡沫必然存在,而经贸环境的变化,让股价失去支撑。还有货币政策改弦更张,外加自台湾政府1987年7月宣布减严后,社会的失序与政党之间的斗争。国际上股市利空也对其有严重的波及。1990年8月爆发的波斯湾战争对受伤的股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股市兴衰史背后其实深藏的也是股王交替的历史。简言之, 1970年代水泥、纺织、塑化都曾经独领风骚。1980年代的金融、资产更将台股推上历史的最高峰。1990年代中期开始,电子股开始抢占报章杂志的版面,券商研究员莫不以能研究市场热门的电子产业为荣,传统产业开始没落,而电子类股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主流产业通常还没坐热多久,又换了一个次产业,股王也是一个换过一个。
下面就按照时间交替的顺序,让台湾科技股的股王一个个亮相。
顺应PC时代的华硕
80年代中期,台湾电子业开始起飞,那时的人们跟被洗脑一般,只相信一句话“PC(电脑)可以改变未来”。在全球该领域老大英特尔和微软的带领下,PC相关产业都大幅成长。不少PC产业代工厂也都轮流坐过股王的宝座。在那个年代,人们从每家每户必备一台电视,到必备一台电脑。这种情形下,台湾PC老大哥华硕就曾创下890元的天价。
当时在1993年底,已经在宏碁做到个人电脑总经理的施崇棠决心加入华硕,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彼时,由他四个学生创立的华硕对技术充满狂热,但体量上依旧只是小蚂蚁。
施崇棠
华硕创立初期,伴随世界IT产业浪潮的拍岸惊涛,台湾岛内很快感受到电脑配件带来的高利润。华硕独立开发出了彼时市场上还没有的486主板,一经面市即成为市场上“优质主板”的代名词,订单齐刷刷的飞来。然而,允许你赚钱,别人就不能喝汤吗?越来越多的大厂闻着味就杀入了电脑主板业。既然来都来了,那就互相杀个痛快。
1995年,英特尔进军主板行业,并扬言出货1000万片,重点出击中高端市场,一时间台湾岛内主板厂商们如临大敌。而对于此时全部身家集中于主板业务的华硕而言,遭遇战已然不可避免。由此,华硕一边联手全台湾众多主板厂商拒绝向Intel采购微处理器,一边采取温和策略,迂回成立“崇硕科技”,采购升扬(Sun)Sparc微处理器,迅速变相应战。一场硬仗下来,挫败的Intel决定撤军。
1996年底,华硕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板厂商,营收133.3亿台币。同年,华硕上市,第二年成为“股王”。
其实华硕也就连任了两届股王,直到在1999年的时候,出现了一家也是电脑产业链的公司,名叫广达。
广达的一年股王瘾
1988年,林百里创办广达电脑公司,向轻薄笔记本行业进军,主要生产轻薄笔记本的光碟机、薄膜电晶显示器,伺服器和网络应用等产品。切入的时间不早不晚,恰到好处。在笔记本电脑制造领域,先行者有,但死的比活的多,在后来者当中,广达至少比同行提前5年进入这一市场。
在台湾电子行业,林百里是典型的技术创业型精英,不光有技术实力,还有远大的目光,往往能比竞争者更早地看清产业发展的大势。创办广达之前,林百里先后参与创办了三爱和金宝两家电子公司,并带领金宝一度做到台湾第二大终端机出口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87年,一场大火烧掉了金宝电脑平镇厂,6个亿一瞬间化为灰烬。身为金宝、仁宝双重总经理的林百里,不得不主动辞职以示负责。
成立广达电脑公司,林百里最大的资本就是他的创业团队,成员都有十年以上研究电子计算机的资历,技术背景相当深厚。广达的第一个模具只花了一个半月就开发成功,第二年起开始接单量产,并实现盈利。
按照当时的OEM行规,广达只作贴牌产品,不与客户竞争。广达将从生产到运输的整个过程一包到底,48小时内全部搞定,根本毋须劳驾客户动手。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超常的出货速度,广达赢得了苹果和戴尔等PC巨头的青睐。
1997年,让广达瞬间成名的一个单子出现了。戴尔要在台湾找代工伙伴,评测多家企业,最终选择广达。第二年出货量就达到了近100万台。
在1999年1月广达在台湾上市,成为了那年新的股王。
王雪红初尝股王味
在台湾企业界,有这么一句话:“生男当如张忠谋,生女当如王雪红“。而王雪红的老爹就是台湾商界的传奇人物王永庆。在很多写王雪红的成长故事经历中,把此女子写的颇具传奇的味道,而这种传奇都是靠“独立”两个字。
王雪红
在王雪红出来闯荡社会的时候,有两个公司不得不提,其中一个就是威盛。王雪红在 1992 年成立威盛,资本额仅 500 万元台币,从低价电脑 CPU 起家,被誉为“台湾英特尔”,后来抓准当时网络兴起浪潮,在资讯家电(IA)崛起之时,从网络、通讯领域下手切入 SoC(系统单芯片)产品发展。
到了 2000 年,已与英特尔相抗衡,更由其手中掠夺全球系统芯片组 50% 的市占,当年威盛巅峰之时,股价达到 629 元新台币,荣登当时台湾股王,市值高达 18000多亿台币。
不过当年的年度股王并不是威盛,2000年,禾伸堂创下999元历史天价,成为当年度的股王。由于被动组件MLCC缺货,禾伸堂上柜后连飙26支涨停板,股价一路由77元飙涨到999元,成为当时店头市场上第一支突破500元关卡的个股,也是第一档由上柜公司轮值的年度股王,此时,离禾伸堂上市日期仅 63个交易日。
禾伸堂出现在千禧年,科技泡沫破灭前,市场最疯狂的时候。当时台湾被动组件龙头“国巨”宣布以逾180亿元的天价收购飞利浦全球被动组件厂,更助长了禾伸堂的涨势,市场亦有各种小道消息,说某某因为折纸股票直接退休,开始享福。禾伸堂在那个时间点上挂牌,可谓正逢其时。
但这两家似乎都是灵光乍现一般,好景没持续几年。
就单拿威盛来说,在2000 年威盛税后EPS是11.34元台币、2001年还有5.62元台币,2002 年宏达电挂牌上市,威盛税后 EPS 只剩 0.38,股价也像泄了气的皮球,从629元台币一度跌到10元台币以下,2015年最低点每股剩下5元台币。
然而在王雪红手里不仅只有威盛,还有宏达电(HTC),也是曾经的一代股王,不过在宏达电成为股王之前,有一家公司想必你非常熟悉,那就是联发科。
联发科:为啥撕不掉山寨标签
1995年,蔡明介带着联华电子的集成电路设计部门成立了“联发科技”的前身多媒体小组,1997年“联发科技”从联华电子中拆分出来,蔡明介从那时起就一直是联发科的董事长。
蔡明介
1999年,联发科还只是一家研发光盘存储技术和DVD芯片的厂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将DVD内分别承担视频和数字解码功能的两颗芯片整合到一颗芯片上,并提供相应的软件方案,大受DVD厂商追捧。而且恰恰是这些多媒体技术的沉淀以及产品的思路,为联发科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2001年,创业约四年的联发科在DVD芯片市场上已经占据了60%的份额,同年联发科在台湾上市,首日便涨停成为股王。
于是乎,联发科蝉联三年股王。但这三年股王似乎跟我们现在看到的联发科手机芯片并无关系。联发科无意间造就“山寨”年代的时候,股王称号就易主了。在2004年,股王是做光学镜头的大立光,05年股王是做太阳能电池的茂迪。接下来就是王雪红开创的宏达电时代。
属于HTC的时代
1997年,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亚洲,当诸多企业因为收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也只为自保时,王雪红不按套路出牌,创办了宏达电(HTC),进行第二次创业。2002年10月,HTC推出全球第一台搭载微软smart phone 2002软件平台的智能手机,当时比尔·盖茨还夸HTC:“HTC是我们合作过最好的厂商,最好的伙伴!”
宏达电第一次当上股王是2005年,那一年宏达电推出第一支微软 Windows Phone系统3G 手机,同年苹果也才开始着手 iPhone 的开发,该年 2 月宏达电以 232 元台币股价首度超越联发科登上股王宝座,开启了宏达电的股价传奇,2006 年 4 月 26 日宏达电首度站上每股千元台币股王宝座,比当初威盛每股 629 元台币还要优秀。
宏达电的股价奇迹不只如此,2008年与Google的合作让 HTC 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Android手机厂商,历经几年洗礼,2011年HTC来到销售高峰,该年第二、三季宏达电在北美市场超越苹果,坐上北美智能手机龙头,同年 HTC 也成为第一个跻身全球百大品牌之列的台湾品牌,当时宏达电的股价来到每股 1,300 元台币的巅峰。这更像是死亡前的狂欢。
然而就如威盛一样,在极盛时期HTC也受到官司打击,HTC与苹果从2010年3月开始缠讼,2011年底落幕,并从2012年4月开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在北美市场对 HTC 部分智能手机正式实施进口禁令。尔后受到禁售令、智能手机市场越来越多后继竞争者加入,HTC 表现开始每况愈下。
大立光强势来袭
1980年,眼光犀利的创始人林耀英看中了光学产业的广阔前景,决定转行与机械专业出身的好友陈世卿成立大根精密。1987年,在相机镜头代加工业务试水成功后,林耀英正式创立了大立光,初始资本为新台币1000万元,专注于相机镜头组的设计生产。
2002年3月11日,大立光在台湾上市。获得资本的支持后,在变焦镜头的研发上,大立光取得了更大的突破——成功研制出了数字相机300万像素三倍光学变焦镜头。当03年摄像头出现在手机上时,大立光瞬间闻到这股契机,将重点转移到手机镜头。正如前面所说,大立光在04年的时候就当上一次年度股王,瞧这灵敏的市场嗅觉。
而大立光正在的腾飞是成功挤进苹果镜头供应链的时候,2007年开始,连续为不同型号的苹果手机提供手机镜头,奠定了自己在全球lens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
2012年开始就稳坐台湾股王的宝座,尤其是去年8月份,大立光股价一度最高冲到6075元。接着却如着了魔一般频频下跌,去年12月破5000大关,今年4月份则开始了3000关卡保卫战。目前大立光的股价也逐渐回温,稳定在了5000。
究其原因,分析人士都有一致的观点:大立光面临受舜宇光学、康达智、玉晶光等竞争对手瓜分市占率,此外,手机镜头不再以塑胶镜片为主,同时搭配塑胶和玻璃镜片的混合镜头将为风潮也使得大立光面临产业翻转的困境。
另一个就是苹果砍单,纵观整个电子市场,多少企业把命系到了苹果身上。
如果说1990年前的台湾股市被称为“金钱游戏”,那1990年之后,股王之争更多是比谁命好。市场的风向标更像是上帝之手,指派谁当股王,谁就是股王。那么这个时代又该轮到谁当股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