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司机来说,后视镜是驾驶汽车中必不可少而且是重中之重的汽车配件之一。但在驾车过程中后视镜有时候因为气候环境问题,有时候反而使其成为了驾驶安全的弊端。也正是因为如此,新能源汽车乃至是传统能源汽车,在这方面一直都在进行着技术的改革提升。《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的发布,将人们的视野拉到这一现实问题面前,电子后视镜,装还是不装呢?】
电子后视镜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一直对行车规则极为重视的中国来说。这样的行业规则一直没有一个标准。但是近期,国内允许乘用车使用CMS的GB 15084-2022《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标准已于2022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不论后续自己的爱车装还是不装,但这方面的了解可不能缺失。
要说起电子后视镜,其优势确实不少,相较于传统后视镜,其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视野盲区,传统后视镜由于镜面的曲率、方向、宽窄对其的限制,就算是再怎么改进也有物理上的缺陷。而电子后视镜就没有此类的问题。而且,电子后视镜面对恶劣天气的时候更能体现其优势,比如遇到大雨天气,外后视镜以及车窗上被淋满了雨滴,从而造成视野受阻,安全问题就随之而来。但电子后视镜由于有避雨措施,镜头相对而言不受太大的影响,可以说就没有影响,安全驾驶大受保障。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驾驶的时候让众多驾驶员诟病的,那就是强光眩晕问题,当后车开启远光灯的时候,这时候一晃一晃的强光让眼睛着实难受,夜路本来就让眼睛容易疲劳,充满血丝,突然或者是持续的强光,一方面容易让眼睛受损,另一方面就是让交通事故频发。而电子后视镜通过软硬件的加持,很好的降低了强光对眼睛的伤害,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降低也是大有裨益。
电子后视镜还有一个好处,由于其较小的体积,对于降风阻降风噪也有优势。这一点对于目前发展飞速的新能源汽车而言是很有意义的,本身就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车身再加上电子后视镜,对于整体车型的美观以及驾驶时整体车内安静环境也有很好的帮助。
这时就会有很多人想问了,拥有如此多好处的电子后视镜为什么不早落实到汽车制造中去呢?其实不是不想,而是时候未到,电子后视镜最大的弊端就是数据传输问题,技术达不到,就算是优势再大也难以实施。如果在行车过程中出现了卡顿问题,那对于行车来说就更危险了。早之前,国内大量汽车内部就已经开始装配电子后视镜了,但也仅仅局限于车内安装摄像头,再将画面传递至后视镜中,对于车外两侧的后视镜还没有放开。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外,还有一方面就是政策上的限制。但归根结底还是技术不到位,为了保证安全的原则上,这事就一直搁置了下来。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之前的问题对于当下来说早已不是问题。所以新标准的发布,让这一优势极大的产品又复活了过来。这次不仅仅允许安装电子后视镜,甚至对于电子后视镜的规格参数、安装要求、功能配备都做了详尽的规定。
其实在此次要求出来之前,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电子后视镜的车辆早已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比如奥迪的e-tron、雷克萨斯的ES300h、奔驰的Actors重卡以及本田e等。但这些车型主要还是以欧洲和日本的市场为主。国内的话,比亚迪也曾经出过增加电子后视镜的车型,但也受制于国内的规定而没有大范围落地。更多的是一些概念性的车型,那也只能是看看而已。但随着今年7月份新要求的实施,这已经不是概念了。当下就已经有最新的车型要配置电子后视镜了,最先爆出来的就是北汽魔方,其顶配车型明确要配置电子后视镜,并且已经可以量产了。
与此同时,吉利路特斯也发布了最新车型ELETRE的海报,并表示这款车型将成为首批配置流媒体外后视镜,也就是电子后视镜的车型,而且是可选择配置,价格在1.6万元左右。电子后视镜搭配的车型在要求正式实施后就可以交付了,目前已经下订单的客户,如果想要安装最新的电子后视镜,可以联系官方客服,进行增配。
点评
随着新版要求的发布,让本就已经极具智能化属性的新能源汽车更上一层楼。接下来就是各大车企以及生产厂商对电子后视镜领域的大力开发和生产了。虽然电子后视镜装配的开放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是电子后视镜并不是100%完美无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电子后视镜的安全系数会越来越牢靠,当下延迟以及画面欠准确的一系列问题也会得到改进。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样的配置是否值得选择,后续的维护该怎样得到保证依旧是问题。最终进入市场是车企的助力还是消费的压力,有待消费者们给出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