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逼死”美国新势力

发布时间:2023-02-09  

满是强敌的大环境,缺乏可供生存的沃土,那些所谓的美国新势力不过是在苦苦挣扎,苟延残喘罢了。


在电动化的进程下,中国车市转型的力度已经远超所有人的想象。从2022年至今,特斯拉反复刷新着中国车市的进化逻辑、比亚迪一手改写了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格局,所有变化都在讲述着,中国是何以成为电动化转型的产业腹地,新兴车企又是怎么样在这段阵痛期蒸蒸日上的。


市场如此巨变,“EV”一词俨然成了大多数新人得以快速成长的基底,但我们无法否认,从低谷走向顶峰、从理想落回现实,这个行业的灰度总还是有的。


李一男和沈晖,因自游家项目的停滞和威马陷入生存困境,成了中国新能源2022年向上发展中的反面典型。他们的失败令外界悄然察觉,不是所有和电动化转型挂钩的生意,都可以即刻进入“钱生钱”的快车道。


而放眼海外,尤以美国市场为代表。随着特斯拉年初将降价大法施于本土,紧随而后的是,福特汽车宣布旗下电马(Mustang Mach-E)车型在美国市场降价幅度从6%-9%不等,整个新能源产业不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新手玩家遭遇的摧残,依旧是猛烈的。


Rivian和Lucid等,连规模效应的门槛都摸不到,反到在这波震荡下,陷入生存绝境。裁员、召回等乱象层出不穷,似乎就是在向外界交代,新势力造车们在美国已几近崩盘。没有后续资金支撑加上现有市场给到的压力,活下去就像个笑话。


与生俱来的生存危机


的确,由特斯拉主导的洗牌,在中国市场掀起的行业巨浪,自开年起就不断在发酵。中国新能源车企紧随其后进行进行降价的背后,有着积极围攻特斯拉的决心,却隐藏不了,同为新能源车企在盈利范畴中始终处于亏损的无奈。


在过去的几年里,包括“蔚小理”在内,有多少新势力在找钱的道路上四处碰壁,如今,就有多少企业还在祈求着能有新的资本注入,以便为自己接下来的量产交付保驾护航。就算上市IPO为某些人解了燃眉之急,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对于所有人来说,仍是必不可少的。


回到话题的关键,之所以强调特斯拉降价对当地新势力的冲击是何其巨大。其核心原因就是,作为全球资本热浪涌动最剧烈的地方,资方对待上市公司的生存现状是极为敏锐的。反应到现实中,一旦股价因此暴跌,本就囊中羞涩的新势力企业,更加没了生存的底气。


而在美国,这样的情况属实太过常见。


就在近日,贾跃亭在微博公开表露,2月6日,FF(法拉第未来)宣布了一系列融资的最终协议。据悉,在按时圆满执行后,FF将为FF 91 Futurist开始量产筹集到所有必要的资金。


具体来看,在FF宣布了对于1.35亿美元可转换担保票据融资最终协议的执行安排,如果这些资金及时到账,加上FF在2022年12月15日举办的“FF全球投资者业务更新大会”之后收到3340万美元,量产FF 91 Futurist就有了足够的保障。


但很明显,按过往的经验来算,这大概率又是一场“口嗨”。FF91从来都在量产的路上,要想落地交付,纯属痴人说梦。作为上市公司的FF,多年来不停用“空头支票”去圈钱度日的行径,亦是人尽皆知。


若将时间线再向前推,当美国商用电动车制造商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ELMS)早于去年年中,在审查其产品和商业化计划后,根据美国破产法第7章申请破产保护,我们便可察觉,在美国造车的成功率是有多低。


或许,经过多年的市场孵化,除去那些唯资本论的投机者,在产业内已经小有所成的Rivian和Lucid已经成长为具有个人标签和生存可能性的美系新造车企业。其步伐从美国本土拓展到了其他位于美洲、欧洲、中东等地的国家。


可鉴于后进者所怀有的发展桎梏,从试错中萎缩发育到被特斯拉逼到绝境,2023年将成为埋葬这类企业的一年,也并非危言耸听。


抛开特斯拉带去的生存压力,成立于2009年的Rivian直到2021年9月才开始交付首批车辆,到了去年,其交付量还是只有2.03万辆。如此缓速的交付下,还出现了大规模的产品召回。同样,抱着中东土豪大腿的Lucid,在过去一年的交付量也仅为4369辆。


至于其他尚未成型的美国新势力,量产都还是问题,就不用提什么交付水平了。


时至今日,仍会有人觉得,作为全球前三的巨大市场,美国车市将和中国一样,为每一个抢于人前入局新能源的新兴车企提供发展的温床。可与此同时,眼看特斯拉为销量杀红了眼,我们必须要问出,这些还没能说服当地消费者的美国新势力,又该拿什么来续命?


看不到希望的未来


因电动化席卷全球,各个核心汽车市场都对新能源车企敞开大门,的确是近几年汽车产业转型的最显著特征。而从中国到美国,嗅到商机的新势力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爆出,亦是汽车行业开始发生质变的缩影。


但是,即便不考虑前文所说的,刚刚进入2023年,当被市场背刺的Rivian宣布裁员6%,相信更是在说明,目前拥有约14000名员工的Rivian将裁去约840名员工,并将“降本”作为了维系生存的首要手段,其境遇早已不同往日那般被外界所热烈追捧。


而由此可见,在进入新的行业裂变期,相较于只是在降价潮中无所适从的中国车企,美国新势力无疑更显落魄。加之,本就相对成熟的消费体系,在新能源产业逐渐从萌芽阶段进入成长期后,我坚信,美国车市固有的僵化思维会愈加使得Rivian孤立无援吧。


就像在今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随着Stellantis集团推出了革命性电动皮卡产品Ram 1500 Revolution,美国三大皮卡车系旗下的电动皮卡产品均已问世,距离集中上市交付的时间也越来越近,谁敢说,同样将皮卡作为卖点的Rivian能躲这场浩劫。


要不,试一试向海外市场进攻看看?眼见反复在美国市场碰壁的Rivian难以为继,同为美国头牌新势力的Lucid看似很有远见地走出了这一步。


众所周知,当下的Lucid将自己的未来从美国腾挪到了中东,Lucid最大股东就变成了沙特主权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PIF);沙特政府为之扮演了大客户的角色,持有10万辆固定订单和5万辆浮动订单;甚至在沙特的国家发展规划 “愿景 2030”(Vision 2030)下,有了在中东建厂的规划……


奈何,Lucid的如意算盘还是打早了。埃隆·马斯克曾对外界暗示称,“Lucid可能离倒闭不远了”,从来就不是一个玩笑。


当资本的力量与汽车产业生态并不契合时,再美的蓝图都是一纸空谈。沙特空有财富,在建立自己的电动车生产体制与供应链等层面上,却无法为Lucid再度助力,实则就是在为这家美国新势力打上了“不可持续”的钢印。


在去年年末,Lucid很无厘头地在官网上悄悄更新了数十则招聘信息,显示工作地点位于上海,其中招聘的岗位中涉及了数字信息化、硬件工程、法律、物流管理、供应链、零售等多个领域共14个岗位。而今,当又有消息爆出,一位曾担任多家中国车企用户发展和运营负责人的高管会加盟Lucid,是否就意味着,Lucid的下一步动作已几近透明呢?


当然,即便这个答案是肯定。我依旧认为,从这些美国新势力将发展桥头堡备选为中国的那一刻起,故事的结局就已经定下。“加速死亡”是它们胆敢闯入中国的唯一下场。


难道Rivian和Lucid等美国新势力真的没有活下去的机会吗?以现有的市场反馈和各自对未来的理解为基底,美国新势力早早就过了可以把握发展脉络的关键时期。换句话说,因特斯拉降价导致的大规模降本手段的出现,只是表象。“生”或者是“死”,很快会在2023年市场剧烈震荡的暴风眼下见分晓。


文章来源于:电子工程世界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我们与500+贴片厂合作,完美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为品牌提供定制化的推广方案、专属产品特色页,多渠道推广,SEM/SEO精准营销以及与公众号的联合推广...详细>>

利用葫芦芯平台的卓越技术服务和新产品推广能力,原厂代理能轻松打入消费物联网(IOT)、信息与通信(ICT)、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及工业物联网、装备及功率电子...详细>>

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电子元器件采购流量,创新性地为这些物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我们的高效数字营销技术,不仅可以助你轻松识别与连接到需求方,更能够极大地提高“闲置物料”的处理能力,通过葫芦芯平台...详细>>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互联网生态公司。目前,我们已成功打造了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大健康医疗、机器人和材料等五大生态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详细>>

我们深知加工与定制类服务商的价值和重要性,因此,我们倾力为您提供最顶尖的营销资源。在我们的平台上,您可以直接接触到100万的研发工程师和采购工程师,以及10万的活跃客户群体...详细>>

凭借我们强大的专业流量和尖端的互联网数字营销技术,我们承诺为原厂提供免费的产品资料推广服务。无论是最新的资讯、技术动态还是创新产品,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迅速传达给目标客户...详细>>

我们不止于将线索转化为潜在客户。葫芦芯平台致力于形成业务闭环,从引流、宣传到最终销售,全程跟进,确保每一个potential lead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大幅提高转化率。不仅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