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能布局、降本、良率等需求,大圆柱电池产业链的机会正喷涌而出。
日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正在寻求与中国或韩国的材料供应商合作,以帮助其进一步降低最新的4680电池的成本并提高能量密度。同时,特斯拉也正努力解决4680电池相关的性能和制造问题,以尽快推动大圆柱电池大规模制造。
有消息称,容百科技和东山精密等材料和设备企业被特斯拉“相中”,有望进入特斯拉大圆柱电池供应链体系。
采用全极耳大圆柱锂电池为动力电池,具有产品一致性好、安全性能好、快充性能优、电池性价比高的优势,被认为是未来中高端车型的主流路线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大圆柱电池制造良率、成本、供应链成熟度仍然处于早期阶段,目前良品率以及焊接、干发电极等关键技术仍制约着其大规模量产,而其所需要的高镍、硅负极、碳纳米管、新锂盐LiFSI等尚处于起量阶段,成本仍然相对较高,使得大圆柱电池的经济优势有待进一步挖掘,也给众多企业提供了机会。
01
车企和电池企业密集布局 今年将规模化量产
作为4680大圆柱电池最早提出和应用者,在工艺、制造和良率水平上来后,特斯拉正大手笔扩建大圆柱电池产能。
今年1月,特斯拉宣布将投资超过36亿美元,在美国内华达州其超级工厂建设100GWh的4680大圆柱电池产能。按照此前计划,其4680电池产能在2030年将达到3TWh。
同在1月,国内圆柱电池头部企业——比克电池,宣布在常州投资130亿元,规划建设30GWh大圆柱电池产线及国际化研发中心。
国轩高科去年对外亮相了两款46系列圆柱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10Wh/kg。近期,其大圆柱电池产能似乎也有了新进展。今年2月,国轩高科年产10GWh的4695系列大圆柱电池项目落户合肥庐江。
作为国内大圆柱的较早推进者,目前亿纬锂能自主研发的大圆柱锂电池系列中试线已经投入生产,首个大圆柱20GWh的工厂在湖北荆门即将量产。此外,亿纬锂能还规划了四川成都、辽宁沈阳、欧洲匈牙利的工厂,到2025年预计其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将超过100GWh。
另外,远景动力为了配套客户的需求,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布局大圆柱电池产能。
海外电池企业方面,作为特斯拉核心电池供应商,松下计划今年开始为特斯拉生产4680电池,规划年产能10GWh的大圆柱电池项目已经开建。同时,松下电池在美国堪萨斯州已经启动新工厂建设,未来该工厂也将生产大圆柱电池。
本月初,三星SDI与通用汽车签署协议,将在美国新建一座电动汽车电池合资工厂,投资约38亿美元,主要生产大圆柱电池,以及方形电池。
此外,LG新能源也已经确定,将在韩国和北美布局大圆柱电池产能。
车企端,除了特斯拉、通用亲自下场造大圆柱电池,蔚来汽车也加入到了大圆柱电池制造大军中。上个月,蔚来宣布,计划在合肥建设第一座电池工厂,规划年产能为40GWh,将生产46系列大圆柱电池。
此外,宝马、通用、Stellantis、沃尔沃、东风岚图、江淮汽车、长安、理想、小鹏等多家车企均明确会配套大圆柱电池。
主流车企确定导入,电池企业产能密集布局。根据机构预测,2023年将成为46系列大圆柱电池爆发元年,2024年需求将超100GWh,2025年全球46系列大圆柱电池装机量有望达到255GWh,全球市场渗透率可提至20%。
可以预见,大规模的大圆柱电池产能落地和商用将为材料、设备等产业链企业带来潜力巨大的市场机会。
02
供应链机会涌动 配套提速
46系列大圆柱电池之所以受到电池企业、车企的密集关注和布局,主要得益于其在续航、成本、快充和安全方面的诸多特点。而其产业化在即,也将带动供应链配套加速跟进,为产业链提供新的发展契机,甚至“搅动”现有材料、设备企业格局。
因结构形态原因,大圆柱电池可以兼顾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业界认为46系列大圆柱电池天然适配高能量密度体系,有望打开高镍+硅基应用空间;出于抑制硅膨胀考虑,新型导电剂材料碳纳米管使用量也有望放量;另外,搭配正负极材料使用,补锂剂、LiFSI等主辅材用量也有望提升。
高镍材料方面,目前国内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比克电池,国外特斯拉、LG新能源、SK On等已经大规模量产镍8系三元电池,同时镍9系三元、四元电池正在加速研发或已量产。
未来,受大圆柱电池产能释放影响,高镍材料需求将“井喷”,目前当升科技已为特斯拉4680电池供应高镍材料,而此次特斯拉欲再引入韩国或中国材料企业,或是基于大圆柱电池产能需求考量。
硅负极方面,业界分析,46系列大圆柱电池未来掺硅比例有望在10%以上,较目前高镍+硅中的5%掺杂翻倍,带动硅负极材料需求大增。
目前,国内多家负极材料企业如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石大胜华、翔丰华、硅宝科技等均已布局硅负极材料。
另外,新型锂盐LiFSi、碳纳米管等新材料也将在46系列大圆柱电池大规模产业化中迎来需求大放量增长时代。
设备环节,“4680采用全极耳设计,电池的极耳揉平、焊接、注液、封口和产品结构设计等工艺难点较多,工艺的复杂性较高,对于设备的精度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家锂电设备制造企业相关人士表示,46系列大圆柱电池生产将是设备先行,46系列电池的量产对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目前,包括赢合科技、先导智能、利元亨、逸飞激光、久钜智能、海目星等设备企业均已布局或聚焦大圆柱关键工艺和设备端研发制造。
随着越来越多车企、电池企业入局大圆柱电池,未来产业链的协同研发和降本需求会不断增多,产业链机会将会迎来密集涌现期。而在电池、材料、设备和整车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合作下,大圆柱电池的材料、设备升级和开发正在加快,制造良率、效率以及成本正不断优化,而随着电池材料和工艺渐趋成熟后,大圆柱电池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