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多线程都是模拟的,本质都是单线程,因为cpu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段代码。
模拟的多线程就是任务之间快速切换,看起来像同时执行的样子。
据说最近有多核的单片机,不过成本应该会高很多。
对于模拟的多线程,我知道的有两种方式:
1.基于时间片的轮询系统
我自己就写过这样一个系统,原理就是用systick给系统提供一个时间基准,一般我用10ms。
然后把整体产品功能成不同的任务(线程),并且为每个任务分配一个时间片。
我红色框标注的每个任务调度的时间,1代表10ms,50则代表500ms,每个任务执行的频率可以不同,方便释放cpu资源给更需要的任务。
主函数的循环里一直判断每个任务的状态。
这里我把任务直接封装成结构体,通过函数指针的方式去调用,方便不同的任务集中管理。
如果任务就绪,就执行,等该任务执行完,下一个任务才能执行,所以本质还是轮询。
只是每个任务可以灵活分配调度时间,不重要的任务执行次数少,重要的任务执行次数多,看起来像多线程的效果。
这种方式比传统的while(1)去轮询在程序架构上会好一点,任务管理和调度也灵活很多。
缺点就是任务在执行过程中无法被打断,不能马上切换到别的任务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