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慢不需要进行交直流转换,内部结构相对简单。交流充电桩是将电网输入的 220V 的交流电通过核心部件转 换成可供车载充电机 OBC 输入的交流电,因为不涉及 DC/AC 转换,所以不需要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内部结构相对 简单,成本也比较低。 直流快充桩功率大且多采用双枪充电,结构更加复杂。直流快充是将三相交流电经过 AC/DC 模块的转化变成可以直接 为电动车锂电池充电的高压直流电,核心部件就是 AC/DC 转化器、APFC 和整流器等模块。同时由于需要双枪输出, 其内部接触器、熔断器、控制电路等使用量都明显增加,成本大幅高于普通的交流慢充电桩。
交流充电桩的本质是一个带控制的插座,其结构简单,在充电过程中需要车载充电机自身进行变压整流,因此交流充电桩本身几乎用不到功率器件。反之,直流充电桩则更为复杂,其核心功能是将电网中的交流电提前转化为可以直接向电池充电的直流电。整个充电模块包括了半导体功率器件、集成电路、磁性元件等关键组成部分。
充电模块是充电桩的核心零部件,决定了充电桩的性能指标。充电模块又称功率模块,充电模块在内部进行交直流转 换、直流放大隔离等工作,决定了充电桩的性能和效率,是充电桩行业具有较高技术门槛的核心产品。 充电模块在整个充电桩的成本中占比最高,约为 41%。充电模块内部结构复杂,是影响充电桩性能的重要部件,成 本占充电桩建设总成本的 41%左右。充电模块内含元器件众多,主要包括:功率器件、电容电感、传感器和 PCB、DSP 芯片、结构件,分别占比 12%、9%、5%、3%、12%。
但由于受到安装位置、电网、运营效率等多因素影响,充电桩的发展稍显滞后于,这让早期的电动汽车用户使用体验大打折扣,反过来也抑制了纯电动汽车的购买意愿。随着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占比增大,充电桩建设迎来快速增长期。与此同时,欧美市场车桩比严重不足,充电桩存在不小缺口,海外市场需求巨大。另外,对长续航快补能的不断追求下,直流快充桩的需求大增,这些都给充电桩行业带来难得机遇。
从价值量看的话,交流慢充桩从家用的7kw到公用三相交流电的40kw,单价大概在2000-5000元之间;而直流快充桩功率基本都在50kw以上,单价也贵了不少,基本在3万元之上,部分功率更高的甚至可达十几万元。因此,在直流快充逐步替代交流慢充的过程中,不光是占比的逐步提高,其单桩的价值量也在大幅提升,所用到的功率器件及半导体IC也会水涨船高。
在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可谓第一个吃螃蟹者,过去近十年来,中国投入巨资走过了市场培育、用户教育的阶段。如今中国新能源市场已实现政策驱动向市场拉动过渡," 国补 " 彻底退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充电桩需求也将继续放量。搭上发展的风口,小小充电桩有望撬动另一个万亿级市场。无疑,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以及多年发展积累的技术、产品优势将让国内企业有望抢占先机,成长为充电桩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虽然距离真正消除“里程焦虑”还很远,但可以说这块的“短板”正在被一点一点地补上。无论是大功率高压充电平台的趋势,还是直流充电平台的趋势,适用的都是交通繁忙、停留时间短等需要快速补电的场景,比如商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针对的更多是终端消费者需要快速补电的需求,而普通家用或工作场所等停留时间长的应用场景,快充的吸引力则较为有限。对于这些应用场景来说,大多会安装私人或小范围人群共享的充电桩,即使是交流慢充的,通常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充电,考虑更多的是用电的成本,从而转化为对每公里耗电成本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