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海集团与罗姆半导体在上海闵行区召开合资公司发布会,宣布双方已经签署合资协议,将共同成立一家主营功率模块业务的新公司,公司全称为“上海海姆希科半导体有限公司(HAIMOSIC (SHANGHAI) CO.,LTD.)”。
据上海海姆希科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崎哲介绍,海姆希科预计将于今年12月注册成立,公司及工厂将坐落于上海市闵行区。新公司将专注于碳化硅功率模块的设计和制造,聚焦新能源汽车市场。
据高崎哲透露,海姆希科的碳化硅功率模块将于2022年开始在日本罗姆工厂进行小批量生产。预计2023年开始在闵行区工厂内进行大批量生产。其第一代产品主要面向电动车逆变器领域,根据客户车型及应用场景不同,逆变器效率将提升3%至6%左右。
资料显示,正海集团创建于1990年,公司从生产单一的彩管荫罩产品起步,发展到目前涉足稀土永磁、再生医学、汽车内饰、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罗姆是成立于1958年的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制造商,通过铺设到全球的开发与销售网络,为汽车和工业设备市场以及消费电子、通信等众多市场提供高品质和高可靠性的IC、分立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产品。
作为正海集团与罗姆合资子公司,海姆希科将致力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牵引逆变器用的先进功率模块业务,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使用碳化硅(SiC)功率元器件的功率模块,并将正海集团旗下公司的逆变器技术、模块开发技术与罗姆的模块生产技术、先进的碳化硅芯片技术相融合,开发高效率的功率模块。
从新公司海姆希科的业务重点来看,此次正海集团与罗姆之所以要成立碳化硅功率模块合资公司,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以及碳化硅的火热势头以及增长前景关系匪浅。
碳化硅市场前景辽阔,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全球半导体材料经历了第一代半导体材料Si和Ge以及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砷化镓(GaAs)和磷化铟(InP)的跨越后,发展到第三代进程。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氮化镓(GaN)、金刚石(C)等,主要面向新一代电力电子、微波射频和光电子应用,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新一代显示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新的战略高地。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碳化硅(SiC)材料被认为是功率半导体行业主要进步发展方向,用于制作功率器件,可显着提高电能利用率。可预见的未来内,新能源汽车是碳化硅功率器件的主要应用场景,碳化硅功率器件可使新能源汽车的系统效率更高、重量更轻及结构更加紧密,有助于节省成本以及续航里程的提升。
2017年,特斯拉率先在主逆变器中使用碳化硅材料,至今特斯拉已在 Model 3 中集成全碳化硅模块。随后国外车企如丰田、本田、福特、大众等,国内如比亚迪、蔚来等陆续宣布将采用碳化硅方案。随着碳化硅器件制造成本的日渐降低、工艺技术的逐步成熟,碳化硅功率器件行业未来可期,尤其是在快速增长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当前,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兴未艾,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更加亮眼,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政策推动阶段逐步进入市场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汽协数据显示,继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30万辆大关后,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月度产销超过35万辆的同时,市场渗透率继续维持历史高位达到17.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9.5%。
罗姆公司董事长松本功表示,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发展势头良好,新公司的功率模块开发,将为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并对其他应用的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据资料显示,罗姆较为注重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目前罗姆在中国共设有20处销售网点,并在上海和深圳设有技术中心和QA中心,在北京设有华北技术中心,以此提供技术和品质支持。此外,从生产基地方面来看,罗姆在1993年便在天津(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和大连(罗姆电子大连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生产工厂。其中天津工厂负责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光学传感器的生产,大连工厂负责电源模块、热敏打印头、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的生产。基于此来看,海姆希科的成立对于中国市场的拓展起着较大积极作用。
封面图片来源:拍信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