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毕业生——一位前富士康员工的十年职场心得

2022-08-11  

作者简介:“天涯书生”,拥有十多年通讯和ICT行业供应链管理工作经验,先后在富士康科技集团和紫光集团下属H3C工作,对供应链管理有着独到的观点和看法。


回顾16年前初入职场的时光,彼时的广东省还未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珠三角的制造业发展处于巅峰状态。

职场,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是陌生、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和多数人一样,笔者身边也没有优秀的领路人,少不了碰壁,两度面试华为无疾而终。所以当时听取了大学同学的建议,在中国电子制造业最为辉煌鼎盛的时期,进入了富士康这家全球最大的EMS厂。

对于大部分从事制造业的中国人来说,富士康是一个矛盾和复杂的存在:富士康解决了很多人口大省解决不了的就业问题,但其向来以“严苛”著称的管理制度,也让求职者望而却步:基层员工收入低下和它世界五百强光环形成了巨大反差。

值此大学生毕业季,笔者希望通过分享我在富士康的十年职场见闻,能让初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从中得到启发。

宽阔的视野

富士康在事业群一级的高管,大部分具备国际大厂的高管经验,IDBP事业部高管曾任苹果公司的高管;WLBG事业部两名高管,一名曾任丰田汽车高管职位,另一名曾任TI和HP的高管职位;群创光电高管曾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美国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另外,基层员工也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被“看见”得到晋升机会——直接或间接的收到高管们的培训和分享。

在事业处一级的高管们,则大多具备日本和中国台湾制造业大厂的管理经验。笔者曾任职的事业处的高管来自MOTO的模具事业单位。而制造处责任人来自索尼中国台湾工厂,是一名光学博士;供应链的负责人来自美国福特公司。

虽然基层员工较难直接接触到高管或负责人,但不可置否的是,高管们的工作经验、习惯和思路,必然直接或间接对普通员工的工作思路和习惯造成影响,普通员工的培训和晋升机会相对多。

核心学习平台

对于核心员工,富士康是有一套科学体系的培训,通过IE学院和人资处来执行。

不少基层员工大多会认为培训效果甚微,殊不知这成效主要取决于员工本人是否对职场有长远的规划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培训体系的功能只是作为推动员工的成长和进步的工具。

IE学院的公开课程,主讲人也来自当时的知名培训机构。此外,来自各地的科技界人士也会不定期担任培训的讲师。

富士康的LH图书馆,有很多来自中国台湾的商业和科技书刊。内部的电子数据库可以访问到中国台湾的百科智库,包括一些付费资讯网站等。

坚强意志和执行力

对于外界盛传的富士康 进行“军事化”管理,我个人觉得,可以理解成是,也可以理解成不是。

如果理解成是,意味着上行下效,上级所要求的完成的指令,下级需要不遗余力的落实执行,类似于军令如山。

如果理解成不是,事实“人情味”并不少,来自公司关怀、心理指引和同事之间的关爱,上下之间的友情也是广泛的存在的。

不过,一个规模不算小的企业,就好比在巨大的工业机器运行流程不容出错一样,要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必须全面服从于整体的运作。作为螺丝钉,必须不遗余力的去执行每一个来自上司或者上一个环节的指令,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以保障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转。

走出了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

“富士康做的事情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100。从1到100的关键是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达成这三项的关键是什么?是执行力,来自采购、物控、生管、工程制造工程、工艺工程、质量工程、QC、制造员工和仓储员工等这些最普通平凡的员工的日常操作,日常的操作的高效最有用的就是无条件的执行,高效的执行。”这是我常常听到的一些话。

不错的“跳板”

如果你是一个合格的,就职于富士康三年以上的优秀工程师,那么这一工作经验在制造业来说,基本上可以得到来自如HP、DELL和IBM等国际大厂的认可。如果具备基本的教育背景和语言水平,比如211本科,英语流利,大致是可以得到转岗的机会。

是的,在同等经验下,拥有学历优势的人在职场上就是更有优势的。

我接触的朋友里面二本的工艺工程,在HP和DELL继续了自己下一份工作。同样,华为、中兴、联想、浪潮、新华三、小米、OPPO等ICT企业也是比较青睐有着富士康工作经历的的工程技术人员,当然不是全部,至少1至2成是有机会进入国内知名研发企业发展的,所以,富士康也是一个不错的“跳板”,事实上,阿里、腾讯也有小部分员工曾经就职于富士康。

也有极少部分人在富士康工作20年,得到一个不错的中高层职位的;也有极个别像王来春那样,以富士康得到的资源在外开工厂,进行供应链服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王春来那样成功。

民营企业也是有一个不错出路,当然更多的富士康的员工可能进入了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幸运的有做到管理层的,也有人待不下去转战新职场的,这不是必然。我想说的是,大的平台不一定能决定你有一个好的未来,但至少比起小的平台机会更多。

现在H3C校园招聘都是需要985,像华为、联想等“大热门”基本上不会优先考虑二本(当然天才少年除外),像投行、四大和大咨询公司都要求世界知名大学。

学生时代的“差距”,如果已经让你成为“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后天的努力就更加重要。虽然阿里、腾讯、华为、字节和百度里面有更好的人才培训机制,管理方式和方法,更好的机会,但“狼多肉少”,成功入职的机会相对小。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只是毕业于非“985工程”和非“211工程”的其它全日制本科院校,可以去尝试选择富士康、和硕、英业达、广达、台达、光宝等类的台资企业,不是美名化,只是被录用的机会更大而已。初入职场,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擦亮双眼,也可以从长计议,以期在职场上获得不错的发展前景。

职业的道路很长,要跑赢别人,当然意味着长跑的过程必须付出的东西比别人更多,准备好了,就勇往直前。

文章来源于:国际电子商情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