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中国集成电路发展问题的圆桌论坛。董明珠是怎么看待中国芯片产业的?中国大量投资建厂制造业的风险在哪里?设备业的机遇在哪里?珠海集成电路发展的机会在哪里?
主持人:
文治资本创始人唐德明
嘉宾: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新晟半导体总经理邱慈云
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黄庆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谢晓明
炬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周正宇
北方华创首席科学家刘韶华
Q:董明珠是如何看待格力造芯问题,未来怎么和半导体产业链合作?
董明珠:我认为中国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中,为什么不能走自主创造的路?别人是人,我们也是人,为什么精英海外历练才能成功?我们对海归派都是仰视,需要反思。国内许多精英都是靠海外培养才成为人才的,我觉得的这是一种遗憾。
我跟雷军的赌局,最终他失败了。如果互联网不能落地,那谈什么价值?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没有过去从传统制造业,就没有互联网时代。芯片业也是如此,不能落地,那你的芯片价值在哪里?
芯片产业必须要耐得住寂寞,一方面我们要有梦想,另一方面要知道用什么支撑梦想。虽然芯片是高精尖领域,但还是要不断坚持创新和改变。
格力是好斗的企业,跟邪恶斗,跟自己斗。就像和奥克斯斗一样,如果我们妥协就说明我们不行,我们要坚持原则。别人劝我放手别斗了,但我们要最终做到让别人不能搞我们。所以行业内人士,要互相斗(暗示芯片产业互相竞争),也要互相帮衬,科学是无边界的,今年你比我先进,明年我要超过你,一点一滴产生颠覆性变化。不管和谐还是斗,最重要还是诚信。
今天做到2000亿,但过去的成绩不代表未来,只是起点。格力对待质量管理跟对待生命一样。如今我们又进军智能装备、数控机床,从装备到模具等已经投了约300亿,但至今也没能收获多大的利润。
未来目标是6000亿,作为一个企业,所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很重要,但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格力有一万多研发人员,15个研究院,近一百个研究所,1000个实验室,都在国内。希望业内人士能坚持自己的想法,要有家国情怀,国家强大了,我们才有安全感,以后能都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为中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产业发展一定会出现很多生生死死的现象,我们要尽量减少这种牺牲,所以要协同发展,大家拿出自己的长项。既然珠海有如此一个愿望,希望以后在集成电路产业作出一个国际化成果,那平台就非常重要。格力一年芯片的需求量至少50-80亿,随着消费品增多,那未来消费级市场的需求将会无限大。
Q:我国目前在半导体投资非常大,不少晶圆厂已建和在建,会不会造成非常大的浪费?
邱慈云:我回国发展已经近20年,亲历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非常困难时期,也看到了背后的发展。中国半导体需求非常庞大,覆盖面也很广。但14nm、12nm、7nm的需求却不是很大。
我们需要集中资源去持续投入几个大公司,从全球角度来看,美国有英特尔,而格罗方德已经退出先进半导体的投入。中国台湾有台积电,韩国有三星。所以说,在这么大的产业群里,能支撑先进半导体投入的公司少之又少。
14nm到7nm需要每年15亿美金的投入,背后还需要大量人才。如果中国在14nm以下遍地开花是非常危险的,将来会有比较大的问题。
制造端,各地区都有不少建厂的情怀,其投资大风险非常高,所以做这个决定前,必须仔细考虑清楚。曾经我在中芯国际,看到了前十年的惨淡经营,每年投入10亿,亏损6亿、9亿(美金),碰到2亿亏损,算是非常营业很好的一年。
这需要长期投入,并容忍搞大量亏损才能做起来。
2011、2012年开始,因为前面的积累,盈利开始回转,而我们也看到了做平台盈利,但不要忘记过去惨淡,一股脑进入制造业。我认为,接下来几年很多地方会发现投资半导体制造业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有些地区政府甚至没有办法持续投入。
举个例子——格罗方德,背后投资人是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当时我与格罗方德CEO交谈时,他说:“我们一定会成功,因为家后面有‘黑金’,有着无穷无尽的资源,不怕金钱上的亏损。”但7、8年过去了,每年亏损20亿、40亿,阿布扎比也不干了。所以我希望国内很多地方政府能看清,制造业真的需要很长时间的投入。
但市场在中国,我们迟早会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里的一个巨大的供应者,未来靠创新来驱动整个产业,我对中国半导体企业充满信心。
Q:国内有很多IDM公司,也有大大小小近2000家IC设计公司。但整体创新有限,如何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件事?
黄庆:以前早年的话,全球半导体公司都是有厂的,直到最后建厂太多而导致养不起,逐渐出现代工模式,现在你只需要专心做设计即可。后面出现了几百家半导体设计包括高通,博通等,明确的分工引发了更多的创新,这是一件好事。
有的行业不适合IDM,比如应用处理器或手机芯片,如果你要盖一个7nm的厂,最终也养不起。
但有的行业是比较适合IDM,比如存储,因为工艺非常复杂,晶圆厂不会的为你特意去开发,所以应该有自己的厂,再比如一些功率器件。中国IDM需要的资金比较高,投资时间比较长,所以很难形成,但这条路在中国还是会发生。我们也在寻找这样的团队,有足够的实力,拥有大资源以及人才,来盘活IDM模式。
Q:关于研究所在产业中的作用。
谢晓明:我们希望把研究所的技术推广到市场中去,所以所里一直有负责经济服务的,主要围绕国家需求。但路还是很长,希望经过全产业链通力合作,把创新链与产业链整合,能够找到前瞻技术好的研究方向。
但研究这条路肯定是要走下去,除了需要人才的力量,也是需要政策指引,我们决定到珠海建立研究院,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从各界了解到产业的需求,从而带来研究中去。不仅是产业合作的问题,也是信心问题。我们还是希望研究所所做的技术能够变成国家实际能力,并贡献到经济中去。
Q:怎么做好一个IC设计企业?
周正宇:炬力是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随后经历了震荡亏损,差不多用了8年时间,从亏损1000万美元到如今盈利1000万,所以我们卖的是寂寞。
IC设计企业有两点非常重要:1,人才,跟其他行业相比,我们并不算重资金投入,更多需要的是人才,如果人才流失,剩下的也没有什么价值。那么人才从哪来,只能靠自己!曾经我刚接触电子工程时,很多都是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因为好找工作。现在美国学IC的很少,很多学完之后直接跑去类似facebook这样的公司,那么海归派回来走IC设计这条路的就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不能再去依赖海归派。
那么人才该怎么利用?我国的IC设计企业上千家,就犹如上千个游击队,每个游击队的战斗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政府还是产业人士,需要整合更多合理的资源人才,成立一个有战斗力的公司,才是重中之重。最担心以后IC设计公司越来越多,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利用率低下。
2,IC设计企业最重要的上下游整合,正如董明珠所讲,产业需要协同又要互相斗争。我希望客户经常对我们评判指正,提出意见,那么这样IC企业才能腾飞。对于我们来说,希望下一步能进入家电类产品,所以非常希望格力这样的巨头企业来使用我们产品,多提建议,未来才能做好。
Q:如何看待中国设备产业的商机?
刘韶华:正如邱慈云前面所讲,芯片制造业一开始都是惨淡经营。对此我深有体会,前5、6年压根不用想着盈利,因为利润全部用来设备折旧。所以大家经常说,半导体芯片制造其实是给设备打工。
国产设备和国际最先进设备水平来比,差距还是蛮大的。所以我们一直和客户协同发展,尤其在特色工艺领域。差距大也说明市场空间大,所以我对未来5到10年的发展信心十足。也希望客户多给我们机会,并多提建议,才能一起进步发展。
Q:关于珠海集成电路发展的建议。
黄庆:当初我做中国半导体方面的投资,其实需要非常大的勇气。而珠海炬力的上市给我们一个非常大的基于,此后珠海有出现了全志等一批优秀的半导体企业。珠海的IC发展对全国来说非常必要,全国并没有几个地区有这么多半导体资源。
其次,珠海地处珠江三角洲、临近大湾区,市场、人才两不误,所以珠海也是发展IC设计业非常好的地方。
邱慈云:珠海非常宜居,当地和周边还有诸如格力、华为等大企业,能够形成非常好的互动。珠海应该大力投资IC设计业、系统测试等,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谢晓明:许多专家给出非常好的建议,认为珠海的优势在设计业,也有封装测试等。如果要做一个平台,外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珠海不仅气候宜人,且房价较低。此外对应的政策也非常重要,才能把人才吸引过来。
周正宇:作为一家珠海本地企业,炬力经常被提及。昨天参加了内部讨论会,非常庆幸珠海有自己的定位,将聚焦在IC设计业,这是非常冷静的决策。发展IC设计业需要配套政策把人才留住。其次,珠海有非常好的产业环境,离深圳车程不到一小时,未来致力发挥上下游资源整合,协同把珠海产业做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