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假期后,国内碳酸锂期货合约价格波动加大。其中,碳酸锂主力合约 LC2407自2月21日以来,连续8个交易日上涨。3月1日,LC2407盘中高点约12万元/吨,较2月20日9.245万元/吨的盘中低点,已累计上涨约30%。
时值下游电动汽车行业传统销售淡季,为何碳酸锂期货价格会有如此表现?这将对现货市场碳酸锂价格带来什么影响?曾经在锂电产业链叱咤风云的高价碳酸锂,是否将卷土重来?这一系列热点问题,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01
碳酸锂期货上涨背后……
市场方面,2月20日,碳酸锂主力合约LC2407在探底至9.245万元/吨后开始反弹,自2月21日开始,已连续上涨8个交易日。3月1日,LC2407收盘报11.945万元/吨。
电池中国认为,造成本轮LC2407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或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相关:
一是,据统计,2024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2.9万辆,同比高增78.8%。相较往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淡季,今年1月的销量可谓淡季不淡,迎来“开门红”,这也为动力电池产业在去年第四季度有所减产的背景下,为2024年复产提高了预期。
二是,近期,比亚迪、五菱、长安、哪吒等多家车企宣布A级电动汽车开启10万元时代,这意味着电动汽车向传统燃油车的主力价格区间已发起全面进攻,动力电池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三是,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32.27GWh,同比高增96.3%,也显示出强劲的装机势头。这也表明,动力电池装机仍将带动上游碳酸锂等材料需求持续增长。
四是,动力电池企业方面,虽然今年前2月动力电池排产数据仍下滑,锂电池产能利用率约35-45%,不过在新能源汽车销量高景气的带动下,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已提前复产。
据悉,多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3月排产预计将比2月上升70-80%,锂电产业链复苏迹象开始显现。
五是,受上述多重因素影响,在动力电池企业提前复产预期下,将带动市场对上游核心材料碳酸锂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材料补库给了市场一定的憧憬。
六是,澳大利亚锂矿主力Mt Cattlin、Greenbushes、Finniss接连宣布减产,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澳矿可能在面对低位徘徊的锂价开始有所动作,这也增强了市场对后市锂矿供给缩减的担忧。
此外,据市场消息,作为国内碳酸锂龙头企业,天齐锂业计划今年3、4月将进行检修、减产。综合下游市场持续景气、动力电池复产、材料需求回暖、上游矿产资源减产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本轮碳酸锂期货行情的上涨。
02
锂电产能过剩背景下,锂价将何去何从?
现阶段,随着国内电动汽车新车陆续上市,叠加价格战刺激下,动力电池订单将快速增长,产业链上游补库概率正逐步加强,不仅LC2407价格连续上涨,近期现货市场碳酸锂价格亦出现企稳态势。
3月1日,电池级碳酸锂上涨3500元/吨,均价报10.55万元/吨,较春节后横盘多日的9.7万元/吨的价格,上涨8%。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碳酸锂期货和现货价格短期内都出现上涨,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再现曾经60万元/吨的高价并无可能,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较低,后续价格或仍将在每吨十几万元的价格区间波动。
具体来看,车企在今年开年的价格战中,是以A级插电混动车型为主力军,该类车型带电量一般在6kWh-15kWh,相较纯电车型带电量而言,插混车型的电池需求量较纯电车型小。因此,仍需理性看待插混电池起量将带来的电池材料需求的增长量。
上游供给方面,据估算,上述3家澳洲锂矿企业目前宣布减产,总共影响的LCE产量不足3万吨,加上天齐锂业3、4月减产,业内人士认为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与此同时,受去年碳酸锂高位库存拖累,且国内锂矿冶炼企业今年以来仍生产不怠,碳酸锂供大于求格局仍将持续。
从市场博弈角度来看,当前,在锂电产业链中,受益于曾经在碳酸锂高价时期赚得盆满钵满,锂矿、锂盐企业惜售挺价情绪仍然强烈,而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等环节的企业则首当其冲,需要直面碳酸锂价格波动的影响。
一方面,对于去年高价碳酸锂库存,导致很多正极材料、电解液企业出现业绩大幅亏损,这类企业仍心有余悸;另一方面,这类企业又担心本轮锂价如果持续上涨,而需要提早补库囤货。
现阶段,放眼锂电全产业链,值得关注的是,业界推测,车企接下来或将在中高端车型引入价格战,如果“电比油(价格)低”的信号被市场确认,在新能源汽车新车单月渗透率达50%的目标下,插混车型和纯电车型若实现同时发力,或将带动动力电池产业进一步大规模复产,进而从下游持续驱动上游碳酸锂等材料需求增长。
得益于锂电全产业链技术、产业结构不断创新、产能不断释放,以宁德时代、弗迪电池、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远景动力、瑞浦兰钧、中创新航等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军团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连续7年位列全球第一,产业领先地位持续巩固。2024年,锂电产业卷技术、卷成本需求将更加严峻,锂价若能保持小幅波动,而非急涨急跌,或将更有利于我国锂电产业整体向TWh时代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