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锂电产业的补充和同行者,氢能产业能否扛起又一面新能源“大旗”,其技术研发进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当前产业发展提速的核心。
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电池中国网联合主办的“2023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国际峰会”于8月25在上海汽车城举行。峰会首日,众多重量级嘉宾为与会代表分享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新形势下,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介绍了头部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
图为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主持论坛
8月25日下午的主题论坛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主持。王建新表示,燃料电池电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决定了整车的动力和性能,未来随着氢能的多场景应用,大功率、超大功率电堆无疑将会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场景。
01
新技术赋能产业应用
在“聚焦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主题论坛上,来自产业链头部企业、高校等嘉宾各抒己见,为产业技术发展指引方向。
图为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检氢能实验室主任、江苏分公司总经理蒋长龙作主题演讲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检氢能实验室主任、江苏分公司总经理蒋长龙,在题为《氢能与燃料电池标准体系及检测技术》的演讲中指出,全球已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氢能战略,我国也已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产业发展顶层规划。当前,我国已形成部分行业标准,包括对相关企业生产的产品需要进行一些检测。据其介绍,上海汽检是第一批成立的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从氢能制、储、输、用,到电堆、燃料电池系统,以及整车检测都有所涉及,具备新能源汽车检测领域先发优势。目前,已布局上海汽检总部和如皋、安亭基地。”蒋长龙如是说道。
图为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麦建明博士作主题演讲
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麦建明博士在题为《超大功率电堆技术及进展》的主题报告中表示,做大功率电堆可以聚焦三个方面技术:在大电流、高电压、高生产节拍需求带动下,增大单位截面积、增加叠装片数、提高装备效率成为技术发展趋势。麦建明分享了氢晨新能源的研发成果及技术领先产品的应用情况。“针对乘用车到重型卡车开发了100Kw到300Kw的系列化燃料电池电堆。截至目前,氢晨新能源配套50余款商务车型已上公告,累计交付被装车的电堆达2000余套,包括SUV、公交车、重卡等车型。”
图为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建军作主题演讲
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建军在题为《增压技术的创新应用》的演讲中指出,燃料电池空压机是涡轮增压器技术的传承,膨胀机的应用可以显著增效大功率空压机,是未来必备技术之一。“目前,从小到1.5Kw微型燃料电池系统,到300Kw系统功率电堆的空压机,毅合捷都有适配的产品。未来,毅合捷将持续深耕增压技术的创新应用。”
图为苏州瑞驱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前瞻研发中心主任魏延羽博士作主题演讲
苏州瑞驱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前瞻研发中心主任魏延羽博士在题为《车载氢燃料电池用高性能电驱动技术研究及进展》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车载氢燃料电池电驱动控制器产品架构演进以及核心技术研究进展。据其介绍,瑞驱专注于车载辅助电驱动集成产品,包括氢燃料电池核心BOP部件、电动涡旋压缩机等。其氢气循环泵及相关产品目前已经成为上汽捷氢独家供应商,其他核心客户包括国鸿氢能、国电投、潍柴等行业头部企业,覆盖六十多家燃料电池厂商。截至目前,其车载电驱动产品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0万套。
图为同济大学戴海峰教授作主题演讲
同济大学戴海峰教授在题为《数字化燃料电池复合电源系统》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应对复合电源设计和管控挑战,需要借助“电化学数字电源”,即通过电化学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数字化应用,来突破原有的电化学电源在设计、管控的技术范畴,构建电化学数字氢电电源系统。为此,同济大学专业团队通过数字化建模、设计、管控技术实现复合电源数字化,并能够助力相关企业进一步提升复合电源功率、强化动态特性、优化能效、提升耐流性,并且降低成本。
图为江苏凌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少华作主题演讲
江苏凌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少华在题为《燃料电池系统环境可靠性试验研究》的主题报告中指出,燃料电池系统环境可靠性领域存在六大痛点:国内缺少大功率氢能试验舱、不能解决动态散热问题、舱内温场和流场紊乱、氢电安全隐患、无法实现姿态和变载的动态模拟、缺少多种工况模拟能力。“应对其中四大主要问题,凌氢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一是开创风动式燃料电池环境舱先河,二是提供氢安全体系化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三是开发了燃料电池冷启动内循环系统,四是解决系统加载动态响应问题,五是稳定持续的新风供应和整舱及进排气低气压模拟技术。”
图为雄韬电源CTO陈宏作主题演讲
雄韬电源CTO陈宏在题为《雄韬氢能推动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的主题报告中表示,广泛的应用前景正推动氢能产业蓬勃发展。“雄韬早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氢能领域,电堆产品主要包括金属堆、石墨堆,同时,作为革命性产品,纸电堆现在已经样品化。”据其介绍,目前,雄韬已配套投放约45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时,广泛的车辆运行记录将不断提升其产品环境适应性、耐久性、可靠性、能量转换效率、安全性及经济性,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发动机产品目前覆盖30Kw-130Kw范围,已在开发200Kw产品,并聚焦发动机降本,雄韬希望做用户买得起和用得起的产品。”
02
打造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专业人才“黄埔军校”
在“产业人才需求及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环节,王建新表示,“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最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行业人才发展的不匹配。同时,由于氢能与燃料电池属于跨领域、跨专业的学科,也让行业企业对于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求贤若渴。”在本场论坛上,多位嘉宾为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人才培养献计献策。
图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授王术新作主题演讲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授王术新在题为《氢能与燃料电池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人才短缺,覆盖上、中、下游各个环节。据其介绍,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和工程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氢能技术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面向氢气制备、储存、运输、加注及氢燃料电池生产与应用等技术领域,培养从事氢气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氢气生产工艺管理、氢气储存运输加注、氢燃料电池装配与维护、氢能汽车动力系统装配与维修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图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逯云杰作主题演讲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逯云杰在题为《高等职业院校“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探讨》的演讲中表示,濮阳等全国多地已推出“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为了培养行业所需人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氢能技术应用专业通过“六位一体”构建起人才培养体系。据其介绍,一是该专业建设以“校企合作”为纲,二是以“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为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对接氢能全产业链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四是具备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五是校企联合编写“任务化、数字化”的教材,六是由教授、首席技师+行业工匠技能大师和骨干组成教师队伍。
图为北京九州华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信部江苏大学新能源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副院长丁文超作主题演讲
北京九州华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信部江苏大学新能源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副院长丁文超在题为《RapidECU助力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研发和产业化》的主题报告中表示,在“新四化”时代,70%的车辆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和软件,需要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帮助客户打造差异化产品。据其介绍,聚焦燃料电池电控技术,RapidECU的优势在于快捷、安全、低成本、高质量地赋能客户进行创新。如降低成本方面,其全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帮助重庆某车企每年节省超500万元开发费用。目前华海科技服务超过500家客户,在ECU快速原型开发工具用户数量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图为上海汉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敏强作主题演讲
上海汉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敏强在题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人才需求及培训行业分析》主题演讲中指出,具有全产业链知识的领军人才、复合性人才、产业化人才、研发技术人才非常短缺。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汉翱氢能通过搭建产教融合专业实训平台,构建起氢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据其介绍,汉翱具有氢能领域完善的专业课程资源,通过氢能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能够使学生了解氢能产业国家政策及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掌握制氢技术及应用领域,氢储存、运输及加注技术,燃料电池的原理、技术及应用,氢能装备的检测与维护方法及技术,氢能动力系统的集成与控制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原理与维护方法和技术,氢能综合能源系统原理与技术,氢能全产业链的安全环保技术。
图为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任力作主题演讲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全球竞争形势,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任力在题为《燃料电池行业的专利风险和应对》的主题报告中,向与会代表分享了电池行业的竞争风险及应对方法。任力对“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申报”“行政垄断”等电池企业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深度解读,旨在为中国的优势产业——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助力,保证中国企业的权益和提高全球竞争力。
本届峰会为期两天,26日还将分别举行“构建氢能与燃料电池生态系统”“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创新”“氢能供应链创新技术”等主题论坛,敬请关注电池中国的深度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