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部分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举措。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基础研究不断拓展人类认知边界,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实现多点突破、引发链式变革,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和人类生活方式深刻调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国信科实现国内首款2Tb/s三维集成硅光芯粒成功出样、清华大学研发出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的存算一体芯片,太极I光芯片、太极-Ⅱ光芯片接连面世,北大研究团队在通用伊辛机的构建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浙大团队则提出了一种全二维材料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vdW)的晶体管、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则开发出面向二维集成电路的单晶氧化铝栅介质材料...
该文对新时期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基础和总体要求进行了说明。文中提及,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技工作重点环节统筹更加有力、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协调机制更加完善、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更加高效、科技管理工作协调联动更加顺畅五大新进展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行动中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四个面向”,强化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的制度保障。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全领域布局、全链条部署,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机制,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制度基础。三是坚持系统观念,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决定》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其中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构建科技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体系,加强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
此外,该文还提及,完善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优化国家科技资源统筹配置。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促进科技与教育、人才良性循环。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而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方面,重点表达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等。
封面图片来源:拍信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