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出精品,“腕上诊所”迎来爆发期

发布时间:2023-08-17  

Yole Developpement在报告中指出,医疗健康可穿戴产品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3.47亿件持续增长到2025年的7.54亿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主要驱动力来自医疗类穿戴和消费类穿戴两大市场对多项关键生命体征监测的需求。Omdia Healthcare的数据则更为激进一些,该机构称,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6.4亿台突破至2023年的10亿台,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2%。

打造“腕上诊所”

“当前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社会现象,一是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二是医疗资源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对移动医疗的需求是十分巨大和迫切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把智能手表定义成‘腕上诊所’的原因。“ADI中国产品事业部高级市场应用经理何源对《国际电子商情》表示。

其实,在三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对移动健康类设备和服务的需求和态度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例如医护人员会更倾向采用远程监护的方式去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推动业界向监测临床级测量数据迈进,包括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和温度等。与之相对应的是,通过减少接触,减少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降低了治疗费用,但保证了治疗结果。

当然,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预防性监护和慢性病管理,通过在人群中做大量广泛性的预测性筛查后,将高风险人群集中至定点区域进行更仔细的筛查,或者是出院后继续对患者体温、SpO2、心率/ECG、呼吸等指标进行持续追踪。

房颤(AFib)就是预防性监护的应用之一。作为最常见的心率不齐症状,房颤会让患者中风的风险提高5倍,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此类疾病甚至可以完全治愈。但令人感到棘手的,是几乎50%的房颤人群是无症状的,导致早期确诊比较困难。广泛筛查是针对上述无症状人群的唯一检测方法,一些消费类产品和处方器材都可以做到房颤的早期发现,检测结果也得到了临床认可。

糖尿病人的血糖连续监测(CGM)则是慢性病管理的代表性应用。根据预测,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将从2019年的4.63亿上升至2030年的5.78亿,传统的手指血液采集和血糖试纸,都是单一时间点的抽查,并不能方便及时的做到长期血糖趋势的检测。但如果通过连续血糖检测仪,患者就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自身的健康状况,减少并发症风险,节省护理费用。

“现在一切皆内卷,但内卷也出精品。当发现市场同质化很严重时,就需要内卷出给用户带来价值的产品,没有差异化就只能去拼价格了。”何源说,从芯片硬件指标上来看,现在的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已经完全达到了专业医疗的级别,甚至还有余量,“医规仅仅是及格线”,但是否要具备医疗参考价值则取决于厂商。如果从市场趋势来看,产品一定要向有价值的方向去走,对穿戴健康监测设备而言,具备更多功能肯定是有价值的。

可穿戴设备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健康监测/管理”与“医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传统的医疗大多是对已有健康问题的患者进行处置和治疗,而移动健康类设备和服务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扮演浅层的“健康管家”角色,其应用价值在于通过对用户日常生理体征等健康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做出趋势性的判断和相应的日常行为指导。

但即便如此,事实上,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们发现这个“管家”其实也不好当,测量数据不准确、用户使用粘性不强等因素直接导致行业一度遭遇了不小的发展挑战。一个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和治疗刚完成时会严格遵守医嘱按时吃药和锻炼,但一段时间后则会掉以轻心,不再完全遵从医嘱。

这无疑正是可穿戴设备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患者可以佩戴可穿戴健康设备来监控其生命体征数据从而得到实时的提醒。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可穿戴技术面临的最普遍的挑战是追寻更小尺寸且功能强大的电源解决方案,难点在于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尤其是当前的可穿戴设备在过去固有功能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更多的智能化模块,比如AI 处理器、传感器和GPS/音频模块等。

仅以传感器为例,为了更好地监测生命体征,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集成其中,比如生物健康传感器、PPG、ECG、心率传感器。同时,设备还需要使用GPS模块、加速度计或陀螺仪来确定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和所处位置。而为了方便数据分析,不仅微控制器需要传输并显示数据,不同设备之间也需要数据通讯,甚至有些设备需要将数据直接发送至云端。

总体而言,舒适度、精度、电池寿命、充电、数据协同是可穿戴设备当下面临的普遍挑战。

人们会长期使用吗

在刚刚结束的7月底,三星发布了其年度手表Galaxy Watch 6,将“健康追踪套件”作为其主打特色之一,支持包括心电图、心率及心率警报、血压、月经周期预测和跌倒检测。而苹果也于6月宣布包括iOS 17, iPadOS 17和watchOS 10将推出心理健康和视力健康功能。

但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Sales-In)为2,471万台,同比下降4.1%。智能手表市场方面,出货量(Sales-In)590万台,同比下降16.7%。其中成人智能手表310万台,同比下滑19.5%;儿童智能手表出货量280万台,同比下降13.3%。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潘雪菲称对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并指出腕戴产品在健康领域的技术瓶颈突破、经济环境和消费意愿的复苏步伐、以及产品人群匹配定位的准确性,都将长期影响腕戴市场的发展。

无感监控、穿戴舒适、功能实用、操作简便、维修频率低、无需频繁换电池,这无疑是我们心目中完美的可穿戴医疗设备设定的标准。这样,监控患者情况的可穿戴设备既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干预频次又提高了监测频率,监控过程更具实时性和持续性,可以降低总体住院费用,肯定最有希望得到消费者、医院和医生们的青睐。

尤其是那些可以监测数据长期性和趋势性变化的体征信号监测类可穿戴产品,因为消费者和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在院内设备以外如何避免疾病的发生,即预防性,以及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即院外延展性。所以,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设备将得到市场的青睐。

在一家芯片公司负责医疗业务的产品经理苏珊(化名)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她表示,健身和医疗是可穿戴产品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领域。未来,决定可穿戴设备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在于更低功耗、更小尺寸芯片,以及新一代电池技术的开发,一旦这两类开发项目与可穿戴设备相结合,就会大幅增强其可操作性与便利性。

至于人们未来是否会长期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她认为这取决于可穿戴设备所在的具体应用领域。“连续血糖监测仪就是一个长期应用的成功范例,它实际上是一个传感器内嵌的电子元件贴片。”

而在谈及如何增强用户使用黏性话题时,何源的看法是,低功耗、小型化的产品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

“周围很多朋友在减肥和健身,他们需要定期测体脂、测心脏健康,久而久之,就有了使用黏性。我自己对血氧,尤其是睡眠时候的血氧非常关注,如果睡眠指标不够好,健康状态就会受很大的影响,所以定期关注睡眠质量统计就成了我的习惯。“何源说,就他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的本土化设计是非常接地气的,客户收获很大,投入产出比很高。

除了上述常规应用,ADI也正在尝试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与汽车应用相结合,比如利用方向盘实现对驾驶员的健康监护等。何源同时提醒业界注意两点,一是想进入医疗诊断领域,健康可穿戴产品就必须要通过相应的医疗设备标准认证,这对不少厂商来说是存在困难的;二是所售产品一定要符合国际信息安全标准,以便能够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和用户隐私。

结语

细想一下,任何新兴行业其实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调整才能达到稳定成熟的增长阶段,移动健康医疗行业也不例外。经过过去两三年的技术发展和市场调整,一大批品质和口碑都很好的可穿戴医疗产品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市场回报。当然,某些产品由于定位不清晰,差异化不明显,慢慢的淡出了市场,但这正是市场调整优化的自然选择过程,更有利于行业的长期稳固发展。

文章来源于:国际电子商情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项目。 入驻以来,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高度重视南宁云医院建设工作,多次召开院内多科室工作协调会,进行诊疗科目、科室、人员、设施......
    终端一键还原等功能。在疫情期间,云桌面让医院快速上线互联网诊疗业务,远程处理终端问题,保障了院内资源的安全访问,从各个层面上保障了医疗服务不中断。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报警响应速度提高25%以上,特殊患者定位监测使医护人员响应速度提高30%以上,安全性与追溯管理提高30%以上。 不同场景模块化智慧方案改善医疗服务和环境 医院内部场景复杂,有门诊区域、住院区域、手术......
    步推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信息集成平台,建立面向医疗、服务、管理、科研和监管的数据中心,实现院内各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强化医院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规范使用与分析管理,并在......
    简称“村田”)参展亚洲最大的医疗器械展会,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带来了多款创新高品质电子元器件产品,亮相1.1馆国际智慧健康展区1.1J17展位,从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及智慧医院院内......
    中国联通、宣武医院、中讯院、北创动力和华为联合荣获GSMA大奖;近日,由全球CCS Insight、ABI research等多家分析师机构评审的GSMA GLOMO大奖重磅揭晓,中国联通、宣武医院......
    智慧医疗领域将成为推动康健中国建设的重器; “”包含狭义的概念和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智慧医疗”指的是医院内通过智能化系统、设备及手段实现患者、医务人员、医疗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分析、诊断、反馈......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 打通医院内部信息化系统,使患者信息在院内乃至不同院区间实时流动并共享,使得......
    系统”看到病房内高清晰、全方位、实时的3D视频画面,观察亲人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就如同陪在亲人身边一样。 2022年8月,一台骨科手术在这家医院内部引起不小的轰动。这是一台膝盖置换手术,特别......
    种对于营业流程方面的革新,并不能从基础上解决现在医疗行业所面临的优质医疗资源稀缺造成的看病难、看病贵等基础性问题。 智慧医疗发展中,技术亟待破解的关键难题有两个:一个是院内及院间的互联互通实现难(院内:内部系统集成受制于医院......

我们与500+贴片厂合作,完美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为品牌提供定制化的推广方案、专属产品特色页,多渠道推广,SEM/SEO精准营销以及与公众号的联合推广...详细>>

利用葫芦芯平台的卓越技术服务和新产品推广能力,原厂代理能轻松打入消费物联网(IOT)、信息与通信(ICT)、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及工业物联网、装备及功率电子...详细>>

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电子元器件采购流量,创新性地为这些物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我们的高效数字营销技术,不仅可以助你轻松识别与连接到需求方,更能够极大地提高“闲置物料”的处理能力,通过葫芦芯平台...详细>>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互联网生态公司。目前,我们已成功打造了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大健康医疗、机器人和材料等五大生态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详细>>

我们深知加工与定制类服务商的价值和重要性,因此,我们倾力为您提供最顶尖的营销资源。在我们的平台上,您可以直接接触到100万的研发工程师和采购工程师,以及10万的活跃客户群体...详细>>

凭借我们强大的专业流量和尖端的互联网数字营销技术,我们承诺为原厂提供免费的产品资料推广服务。无论是最新的资讯、技术动态还是创新产品,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迅速传达给目标客户...详细>>

我们不止于将线索转化为潜在客户。葫芦芯平台致力于形成业务闭环,从引流、宣传到最终销售,全程跟进,确保每一个potential lead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大幅提高转化率。不仅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