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智集团副总裁刘红兵
危机共存,2021半导体芯片产业全年营收将大增!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贯穿整个2021年,各国为抗疫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了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端的强劲需求超出行业早前预期,打破了产业链脆弱的供需平衡。此外,由于欧美和东南亚地区疫情蔓延导致大面积停工停产,全球电子产品订单纷纷流向坚持防疫清零的中国大陆,大量新增订单需求涌入导致中国的半导体供应链持续处于高位紧绷状态。
自2020年的下半年开始,电子元器件的涨价、缺货和交期延长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新常态”,如何保持供货稳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甚至升级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关注的事项。这种供需繁荣局面贯穿整个上半年,让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供应链参与者都享受到需求增长带来的红利。目前,多个权威的统计数据对2021年半导体市场的规模的增长预期都在20%左右,半导体芯片产业全年营收大幅增长已成定局。
不过也要注意到,自2021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市场繁荣的局面开始出现分化。因此刘红兵提醒道,当前乐观和激进的决策可能会给未来带来库存呆滞风险,这点需要在日常运营中引起重视。
增速乐观,分销商如何找到最佳的成长“赛道”?
来自供应链前端的信息显示,2021年各大晶圆厂都纷纷扩大投资以增加产能,多个权威的行业咨询机构表示看好半导体市场的未来发展,行业普遍认为2022年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成长,并在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美元。
刘红兵指出,半导体芯片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基于芯片制造的各种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在电子系统中反映半导体应用状态的“硅含量”指标也屡创新高,可以发现半导体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越来越高,因此有理由对半导体市场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这是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如何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找到最佳的成长“赛道”呢?是每个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 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角度看,刘红兵认为可以关注如5G、WiFi6、元宇宙、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等新一代热门技术的应用市场,这种技术升级换代本身就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红利。
- 从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看,可以更多地关注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例如与“碳中和”高度相关的新能源产业,以及与提升本土芯片自给率指标相关的“国产芯片”机会。
- 从供应链角度看,当市场因供需不匹配出现大幅波动时,独立分销和电子元器件电商这些机制灵活的业态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供需调节作用,并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让自身也得到发展。
2022年市场需求多变和复杂,分销商更要主动作为!
刘红兵展望,如果不考虑市场炒作因素,元器件出现短缺的根源在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与前端芯片制造缓慢的应变能力之间的差距。虽然未来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整体会保持增长,上游芯片的产能供给也在逐步增加,不过未来局部市场出现短缺的情况仍会持续存在,例如行业人士普遍看好的车用半导体在未来数年内会有5-10倍的增长空间,短期内仍存在供给不足的情况;另外就是一些热门新技术应用如Wi-Fi6市场普及速度如果超出预期,也可能会造成部分关键物料供给短缺。但是在大部分的传统电子产品应用领域内,元器件供应链将陆续恢复有序供给。
从中国大陆2020年度的半导体芯片进口数据来看,媒体公开报道的最大值接近3800亿美元,而2020年度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仅4404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本土的电子制造企业消耗了全球超过80%的半导体芯片,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再继续大幅增长已经不太现实。随着未来东南亚新冠疫情缓和后,一些订单或将陆续回流,因此预计未来新订单需求会逐步回落,这点从10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指标降到49.2的荣枯线之下也得到印证。电子产业中的存储芯片和显示面板,具有类似“大宗商品”的前瞻性风向标属性,从2021年的Q3开始已经出现量价齐跌的调整态势,而且这一趋势预计将延续到2022年的上半年。
2022年,全球的疫情、通货膨胀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旧复杂,对全球的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刘红兵认为,在此大背景之下,分销商应该协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在市场渠道和供应链服务里做好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在业务型态上,芯智控股将会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在授权分销、独立分销、技术增值、电商业务等方面全方位发展,构建全能型分销能力,以应对未来更加多变和复杂的市场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