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特罢演、明星拒绝出席,天猫、京东等多家中国电商平台已下架D&G相关商品与内容。一个辱华视频和一则充满脏字的对话,让D&G深刻体会到了什么自取其辱。相信此时到处公开道歉的俞敏洪也是背脊发凉。歧视早已暗中被上帝明码标价,且价格不菲。上个月中旬,哈佛大学被告上了法庭,美国维权组织因质疑这所常青藤名校在招生过程中歧视亚裔学生。哈弗歧视亚裔这不算新鲜事,但背后的“惊人程度”也许你并不知道。
今年6月,这个组织又向法院递交调查报告(此前2014年已经状告过一次),分析对照了2010年至2015年间哈佛大学的申请和录取材料,“曝光哈佛大学种族歧视的惊人程度”。
这份报告指出,在招生过程中,由40人组成的哈佛招生委员会会按照“课业成绩”、“课外活动”、“体育特长”和“个人特质”这四项,分别给报考的学生打分,然后再打一个综合分数。其中,在“个人特质”这个非常具有主观色彩的评分项里,亚裔学生的得分最低。
主持撰写这份报告的美国学者还披露说,根据哈佛大学2013年的一份内部文件,其实哈佛早就知道亚裔学生在录取过程中遭遇了不公平对待。
其实哈佛等一些赫赫有名的高校早就“玩转”了这种歧视,现在看来,他们需要抽空打一打官司了。
硅谷+歧视,这两个词放到一起居然显得不那么违和。几乎每隔几日,社交媒体上便有女性勇敢亮相,实名揭露一些男性创投界大佬的性别歧视和性骚扰行为。
比如,此前美国劳工部起诉甲骨文(Oracle)公司给白人男性的工资高于其他人;优步(Uber)公司被曝出公司内部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美国劳工部指控谷歌歧视女性员工,并掌握该公司存在“系统性薪酬差异”的证据……
歧视似乎在科技行业也是一个顽疾。
这个顽疾一边被不断公布于世,一边吃着官司。如果一场官司解决一个歧视,那这个世界反而没那么复杂了,背后可怕之处在于歧视而产生的“贴标签”。
二
什么叫歧视背后的标签?
比如,“女司机”——驾车技术不给力被贴的标签;“富二代”——类似不学无术、整日挥霍的标签;
比如,此前经常被嘲讽的“Made in China”,在具有国外知乎之称的网站上,笔者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Are items made in China really that bad of quality?”(中国制造的物品真的质量差吗?)这个问题被提出的同时,在提问者心目中,就已经把质量差与中国制造业挂钩了。
有意思的是,在答案中,老外都在给中国站台辩解。“质量的好坏与客户要求相关。中国所拥有的是强大的定制化能力。”其实强大的定制化和模仿能力,让中国制造业陷入低价格竞争的怪圈。
有业内媒体总结了一组数据:其中包括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汇顶科技、士兰微、韦尔股份、紫光国微、兆易创新等15家上市公司2018半年报,15家公司总收入490亿元,利润约22.9亿,净利率约4.67%;总研发支出29.69亿元,研发收入占比约6%。其中,仅汇顶科技、紫光国微、全志科技三家企业的研发收入占比超过20%,其余均低于10%。利润率、研发收入占比均远低于美国同行,也与我国台湾地区芯片企业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低价竞争更多的是无奈,在芯片性能与国外大厂有所差距的同时,低价竞争反而是一种出路。正如亲历5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的著名学者、行业评论家莫大康上个月发布的文章所说:“国际社会非常害怕中国半导体的低价倾销策略,有时连国内同行之间也搞恶性竞争,导致可能把产品做到谁都不赚钱,既损人,又不利己。”
久而久之,它会变成一种标签。一种提到中国芯片厂商,就带出“低价”“低性能”的标签。
三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半导体产业的不断投入,撕标签是早晚的事。说的感性一点,我们只要坚强,耐得住寂寞,低调发展,成功指日可待。
其实最可怕的是“自我歧视”。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我们似乎有点相信中国造不出“高端芯片”这件事。毕竟从现状来看,我国高端芯片本身就是长期依赖进口。国内环境曾经一度艰难,国外巨头的垄断,我们摆出了造不出就造不出的“北京瘫”。
在2018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上,魏少军教授在演讲中说道:“我们芯片产业的分布,非常不均衡,通信和多媒体等消费类电子芯片迅速崛起,而事关重大的CPU、DSP、FPGA、存储器等,我们几乎没有建树。这是战略失误?还是因为我们自己能力不足,故意放弃呢?现在很难再去追究。但是,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不去播种,怎么可能会有收获呢!”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自我歧视我国的芯片制造实力,毕竟在彭博社眼里,我们能够造出米粒大小的芯片,该芯片能够绕开服务器主芯片的启动安全校验,并且自带通信、处理与存储能力,还能悄悄改变操作系统,你说厉害不厉害?(链接:一颗国产小芯片控制苹果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