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9日举行的中国芯片发展高峰论坛上,“展锐是全球前三大手机芯片设计公司”这句话被提到数次。毫无疑问,全球前三的意思就是排名第三。第二的说法是全球前二,第一的说法则是全球老大。不管怎么样,“全球”+“前三”绝对是实力的体现,正如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所说:“紫光展锐是现在国内唯一的以移动芯片为主的大型通讯芯片制造商。不仅在中国市场,印度、非洲、南美等市场也有展锐的身影,其中在印度移动芯片市场占比达40%。”
紫光集团董事长 赵伟国
中国企业风光地走出去,并在得意地攻城略地的同时,自家阵地却显得略为难堪。赵伟国在演讲中表示:“在中国,90%的芯片设计公司是不赚钱的。且都处于低层次的竞争,都属于恶性的重复竞争,背后也充分反应我们的创新程度不够。”此外,赵伟国还说了一组数据:去年全球集成电路的产值约为4100多亿美元,今年则约在4500亿美金到4700亿美元之间,而中国的进口应该在2800到2900亿美元,占到整个产值约三分之二。
显然,这个三分之二道出了当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尴尬”——依赖进口,不仅如此,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也承认了中国高端芯片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制造业方面,中国第一名企业与全球第一名企业整体实力落后十倍,我们在研发投入、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也非常严峻。”
只谈挑战不谈机遇就是耍流氓,一个是5G到来给产业带来很大的机遇,另一个是中国领导层的重视和全民关注集成电路的热潮,这些也是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决心所在。此外赵伟国还将目光抛向了存储器这块:“去年年底我们研发出了32层3D NAND芯片,今年开始了小规模的量产。要知道,去年主流存储的全球产值约1280亿美元,今年可达到1500亿到1700亿美元。”
当然过去10年,中国集成电路发展并不是没有成绩,就拿IC设计来说,台积电中国业务发展副总经理罗镇球给出的一张图反应了中国产业的发展速度,如下。
你要说中国一心砸钱求发展就能完全追上顶尖国家的步伐吗?这个问题乍一看是肯定解,再仔细想想却越发不对劲。
毕竟我们的对手也不是原地等着你的,中国科学院原秘书长侯自强从另一角度理性分析了竞争对手:“美国国防战略研究所启动了‘电子复兴计划’,主要目的是应对摩尔定律的挑战,虽然该定律已经走到了尽头,但背后还是有很多新的方法。”
随后侯自强举了一个“三维思维”的例子:麻省理工与斯坦福两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和电气工程师们,携手开发出了一种集成了内存和处理器、并采用碳纳米管线来连接的 3D 计算芯片。他表示:“这种三维片上系统希望能够在2022年实现,采用90nm工艺做的三维片上系统在做深度学习的时候,性能比7nm的平面SoC强50倍。”
所以说,当我们一面高喊口号,一面按照老路走,只顾扩大产能、硬着头皮往14nm及更高工艺研发的时候,是不是该“换个思路”?如果四年后美国拐弯了,我们是不是就会撞墙了?
最后,把赵伟国董事长现场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再合适不过:“未来5年,中国集成电路基本可以站稳脚跟,再过5年,也就是2028年、2030年左右,中国集成电路将会在全世界有一席之地。什么叫一席之地?就是三分天下或者四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