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三年之久的“缺芯”风暴所带来的停产危机让车企仍心有余悸,产业链供应安全被摆上至关重要的位置。
“汽车缺芯,还会重演吗?”在5月25日举办的第18届长三角(上海)汽车电子产业链高峰论坛上,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电器专委会副主任卢万成真诚发问。
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电器专委会副主任卢万成现场演讲;图源:盖世汽车拍摄
芯片供应问题持续波动
自去年开始,芯片市场逐渐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一边是消费电子芯片需求低迷,库存高企,另一边却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智能化浪潮推升汽车芯片需求与价格居高不下。
根据美国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研究显示,2022年全球汽车产业因芯片匮乏减产约450万辆新车。该机构甚至预计,缺芯问题将在2023年继续影响全球汽车产业,预计2023年将因此减产300万辆。而在近日,有业内人士透露,在车用领域,IGBT供货仍吃紧,且主流IDM厂一路看好其长期需求。
在本次论坛上,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电子电器工程部总监张海涛也强调,汽车缺芯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对整车下线带来很大挑战和压力。其实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芯片的供应慢慢开始恢复正常,去年下半年则处于结构性短缺的局面,如功率器件、MCU等仍有短缺。
不过,行业后面可能会处于一个“震荡周期”,也就是说,如果汽车产销量增加,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宽松,车企便会追加订单,那么汽车芯片就又可能会有些紧张,反过来则会再次宽松。所以这个波动的周期是长期性的,但不会像前两年那么夸张,张海涛表示。
然而,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芯片巨头多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都在导致芯片供应问题持续波动,甚至危及产业链安全。在“汽车缺芯,还会重演吗”的担忧之下,芯片国产化率的提升要求迫切。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工作组的统计显示,国内目前约有110~130家开发和生产汽车芯片的企业,公开宣传显示,50%的企业实现了量产应用,超70%的企业供应种类不多于10种。另外,有50多家芯片上市公司宣称有车规级产品或者量产应用。
不过,种类多、量少、缺乏典型应用是这些本土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张海涛在论坛上也坦言,当前单车用量在20Q至100Q,涉及1000多个芯片型号。不过对于一款入门级车型来说,100多个芯片型号足够,其实目前真正短缺的芯片也是一些基础芯片(如电源管理芯片等)。
此外,虽然伴随芯片国产向前推进,目前,本土中低端MCU正在持续推广应用,同时高性能MCU、高性SOC等难点芯片逐步开展应用攻关,但是目前汽车行业芯片国产化率仍不足5%。
事实上,在芯片的本土化过程中,仍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大为总结,目前国内高可靠芯片设计能力不足;汽车芯片生产线可选余地少;测试认证机构的能力有待提升;国内车规芯片可靠性标准的缺乏也造成了行业混乱。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大为现场演讲;图源:盖世汽车拍摄
那么,要如何打造一颗合格的汽车芯片?
陈大为则表示,高汽车芯片的特性主要依备设计、生产阶段的质量管控而得以保证,因而实际上就是需要满足“三高”要求:一是高质量: 0 ppm;二是高可靠: 10-15年正常工作;三是高安全: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此外,如何保证10-15年之间供货一致性和连续性也是一大挑战。
总体上,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大趋势面前,汽车工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车载芯片正迎高速发展阶段。这就更需要从一开始的汽车芯片设计到最终的批量供货,全产业链都要经过层层关卡检测与认证,在经常检查中及时反馈,并需要机制纠正。卢万成强调,车规芯片可靠性验证方面不能走捷径,该做的试验一项也不能少。
六方联手签署倡议书,力推国产电子元器件及芯片供应链建设
在“供应链安全”成为整个产业链核心议题的当下,中电会展也表示,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和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产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应用、特种电子行业和部分消费电子产业等多个行业出现了集成电路和核心元器件缺货,以及关键芯片和元器件“卡脖子”限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相关产业的正常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供应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圆满的解决。
可见,“自主”与“可控”,迫在眉睫。
为此,在昨日的高峰论坛上,中电会展联合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市电子学会和浙江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在上海汽车芯谷共同签署联合倡议书,携手推进汽车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和建立可靠高效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以推动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倡议书签署方及其伙伴还将在今年11月于上海举办的第102届中国电子展上共同推出多项“强链”措施。
图源:中电会展
根据六家单位签署的联合倡议书,参与单位将建立多方协同和沟通机制,及时沟通重点领域内芯片及电子元器件的市场信息和创新进展;利用中电会展的全国性服务,以及各个行业组织和研发机构的行业资源及技术优势,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线上和线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交流交易平台,发布相关需求和供应情况,对相关交易进行对接和撮合,并对交易双方的交易提供支持。
此外,共同倡议单位将发挥各方的优势资源,推动自主车用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供应链的成熟、稳定和发展。未来将由中国电子展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首先着眼于当前汽车等相关产业中容易受到国外限售和限制的先进技术和关键器件,由各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相关芯片和电子元器件供应商联合攻关,并借由中国电子展等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直接高效地实现沟通和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敲响的供应链危机的“警钟”之下,为保障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安全,强化本土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国内也早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
举例来看,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并建立协调机制来推动其有效落实;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印发相关文件,支持利用市场化运作推动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交易服务,促进上下游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集聚融合、集群发展。
伴随我国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和其他基础电子产品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基础电子产品行业正在进一步与汽车、通信、特种电子、消费电子等各种应用行业进行协同创新。
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震宇;图源:中电会展
为此,上述六家单位也表示,将共同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为方向,以新的交易模式及服务平台为支撑,以综合性交流沟通平台和工具为手段,率先从汽车行业出发推动协同创新机制和可靠高效供应链建设,并将在近期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广到5G与AIoT、工业电子、特种电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未来将由中国电子展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首先着眼于当前汽车等相关产业中容易受到国外限售和限制的先进技术和关键器件,由各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相关芯片和电子元器件供应商联合攻关,并借由中国电子展等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直接高效地实现沟通和交易。”中国电子展强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