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大连)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通知围绕氢能产业作出重点部署。通知指出:“到2030年,以多能融合为特征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构建。石化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建立,形成可供全国石化行业复制推广的绿色低碳转型经验。以英歌石科学城为载体的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充分发挥,绿色低碳技术广泛应用,绿色低碳新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在“风、光、核、储、氢”等多领域形成优势和特色,在新能源汽车、氢能、化学储能、风能装备、光伏装备、核能装备、CCUS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产业链。”
通知还围绕将大连打造成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作出具体指导。
通知明确:打造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围绕“制、储、运、加、用”,打造兼具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氢能产业链条。到2030年,发展成为我国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和氢燃料电池制造基地,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
1.建立多元化制氢产业体系。加速可再生能源制氢和石化产业副产制氢,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工业副产氢为辅的多元化制氢产业体系。构建低成本氢能供应体系,充分利用长兴岛、大孤山、松木岛等化工园区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化提纯技术,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构建低成本氢能供应体系。构建绿色可再生能源制氢体系,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本地消纳制氢,探索“滩涂风光发电—储能—海水淡化—电解水制氢—绿氢消纳—产业发展”大连模式。推进海上风电及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项目。
2.大力发展氢能装备产业。推动制氢、储(运)氢、加氢等相关装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产业。加快氢能生产及储运装备制造,突破新材料高压安全储运氢设备、储运氢设备压力检测和轻量化、高效液氢制备、高容量固态储运氢、氢能安全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快发展加氢机、控制阀组、氢气压缩机、液(气)氢贮罐等氢能配套产业。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重点发展低成本、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电堆及规模化生产,加快发展双极板、膜电极、催化剂等关键部件制造能力。
3.探索氢产业多领域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氢能交通先行先试,拓宽在储能、分布式发电、工业等领域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加强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在主城区和金普新区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及乘用车示范应用,在现有陆上轨道交通线路开展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示范应用。鼓励水上旅游运输企业探索氢能船舶在水上旅游线路和公务执勤领域示范应用。依托大窑湾港区开展氢能港口综合示范。依托庄河、瓦房店、太平湾海上风电场,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开展氢能电站应用示范。加强氢能工业示范,推动恒力石化探索开展清洁能源制氢在合成氨、甲醇、炼化等生产过程中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支持登沙河经济区探索开展以氢为还原剂的氢冶金示范。探索推进氢能小镇示范,在大王家岛试点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氢气储能系统、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通信基站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
4.积极打造氢产业发展高地。全力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打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发展壮大特色化产业集群。引育头部企业,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整合行业优质创新资源,布局产业创新平台,引领行业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应用。打造特色氢能产业集群,以高新区、金普新区、旅顺口区、庄河市、太平湾为载体,推动氢能产业特色化集聚。支持大连自贸片区氢能产业园打造市级氢能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支持以“电氢耦合、氢电联动”为核心的太平湾“氢湾·风港”产业园建设。到2025年,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集氢电联动、氢能制取、储运加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集群。
5.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全市氢能产业布局,结合产业发展进程,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氢储运网络,适时开展长期氢气管网建设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氢储运基础设施和氢气管网建设,在长兴岛、松木岛和大孤山等石化园区开展管道输氢基础设施示范,逐步构建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积极推进加氢站建设,推动各地区编制加氢站规划,逐步发展形成全市加氢站/氢气充装站网络。结合产业园区和示范工程的布局推进建设专用加氢站和加油站改扩建成具有加氢功能的能源合建站。
在核能制氢方面,通知强调:加快推广核能综合利用,探索核能供暖、核电余热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综合利用,打造全国核能综合利用新标杆。推进红沿河核电站电解水制氢。在推动氢能与化工领域合作方面,通知要求:
1.推进石化化工行业全周期全链条减碳。促进产业间协同减碳,实施短流程原油裂解制烯烃技术示范,推动绿氢与炼油、化工产业链深度融合。
3.锻造绿色低碳新产业优势。布局节能减碳和碳汇重点产业,培育智慧能源、氢基燃料、生物质能、双碳服务新兴产业。培育氢基燃料产业,谋划甲醇绿色产业新生态,开展甲醇生产—运输—储运—利用全产业链工业示范,建设大型甲醇储备利用基地。
在氢能多场景利用领域,通知提出:“突破绿色低碳前沿和重点行业关键技术。交通领域,大力研发传统载运工具降碳、整车及部件轻量化、新能源燃料替代、氢燃气轮机、氢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技术。重点研发针对硫排放限制的脱硫塔技术,针对氨氮化物排放控制的废气再循环、低压双燃料系统,LNG双燃料超大型油船、氢燃料船、氨燃料船等船舶可替代燃料。在工业、交通等行业领域推进核能、太阳能、氢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投入与转换替代。”
在加氢站建设领域,通知明确:“构建低碳化海岛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充电桩、加气站、加氢站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船应用,完善港口岸电设施布局,深入推进船舶靠港岸电使用。持续推动混合动力船舶、纯电动船舶、LNG动力船舶等清洁能源化改造,探索开展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实施岛内交通工具绿色化工程,普及氢能等新能源公交车。”
在构建氢能组织方面,通知要求:“支持设立新能源等双碳领域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及加大扶持氢能等行业协会发展,形成全社会关注双碳产业发展氛围。加大政策倾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