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在“第四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上,中国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表示,全球各大CPU架构通常都要有一些部门长期支持,虽然芯原一直强调“自主可控”,但RISC-V开源指令集发布时芯原也曾犹豫过,反应速度比印度、俄罗斯和欧盟慢了些。
“上海市经信委是第一个明确支持RISC-V的政府部门,在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在鼓励下,推动了芯原牵头成立RISC-V产业联盟,这个联盟成立于2018年,目前有194个会员。”戴伟民如是说。
在会议上,戴伟民分享了一些数据。预计到2023年,RISC-V SoC出货量将增长135.0%,到2030年将达到1618.1亿颗;营收将增长276.8%,到2030年将达到92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用于AI加速器的RISC-V SoC出货量将达到41亿颗,营收将达到422亿美元。也就是说,受生成式AI驱动,RISC-V芯片市场快速发展。
相比于英伟达,国产AI芯片除性能差距外,软件生态差距更大,英伟达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芯片,更在于其软件栈CUDA的成功,英伟达已累计为CUDA生态投入120亿美元。自2020年以来,CUDA开发者数量从180万激增至450万,增长了150%。
现如今,随着大模型不断催生算力需求,异构计算范式与RISC-V技术优势高度契合。反观这几年趋势,英特尔作为老牌的x86厂商,都已经积极参与RISC-V开放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国内达摩院玄铁在RISC-V领域的生态布局也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果。所以,大力发展RISC-V会是一条光明大道。
戴伟民在会议上提到,从去年开始,专利问题开始变得突出。基于RISC-V指令集的处理器实现,其他CPU IP公司可能发起有关CPU微架构的专利诉讼,阻碍RISC-V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鉴于此,中国RISC-V产业联盟 (CRVIC) 邀请RISC-V企业共同组建“RISC-V专利联盟”,打造RISC-V专利互不诉讼的生态系统,共同推动RISC-V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
芯原也在去年8月28日的第三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上正式启动“RISC-V专利联盟”,该联盟致力于打造RISC-V专利互不诉讼的生态系统,共同推动RISC-V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目前共有14家成员单位。
不止如此,为推进实现我国CPU的自主可控和半导体产业的换道超车,芯原最近正在筹建民办非企业单位“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简称SOPIC)”,并在2024年8月8日,召开了首届理事会和监事会,通过了章程,选举了理事监事成员。在上海市经信委的支持下,国内RISC-V产业得到了“专利导航”。
回顾第三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共有190多位受邀嘉宾线下出席,1.8万多人线上观看。
去年推介的10款国产RISC-V芯片情况如下:
厦门算能科技有限公司64位多核服务器CPU SG2042:已批量出货,标志着从低端向高端的突破,应用于通信、安全、数据中心、基础研究等;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款12TOPS边缘大算力AP级边缘SoC DeepEdge10V:出货约10万颗,应用于智慧交通、机器人、教育等;
珠海普林芯驰科技有限公司全新一代端侧AI音频/弱视觉处理器芯片SPV60系列:截止到2024年6月底量产约50万颗,应用于话务耳机、无线对讲和扩音器;
广东匠芯创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显控一体高性能MCU D13系列:截止到2024年6月底量产200万颗,应用于工业显示交互和实时控制;
芯科集成电路(苏州)有限公司基于RISC-V的高性能车规MCU CX3288:已批量出货,应用于车身控制、数字仪表等多个领域;
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融合无线面向AIoT应用的创新RISC-V MCU GD32V系列:2024年6月底量产,已进入量产阶段并在多个大客户中完成验证,应用于智能家电、智慧家居、工业互联、通信网关等无线应用场景;
南京创芯慧联技术有限公司全球首款基于RISC-V的4G Cat1广域物联网芯片LM600:截止到2024年6月底量产300万颗,应用于通信模组、智能手表等,客户代表包括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联合助力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青稞RISC-V内核全栈USB/蓝牙/以太网MCU CH32:正在批量生产,应用于USB/蓝牙/以太网互联互通的工业和物联网等领域;
三未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物联网、车联网的低功耗密码芯片XT200:已出货数十万颗,应用于物联网安全领域,包括视频加密、手持终端、车辆安全、交通、医疗、电力等领域;
苏州库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能效数据存储及I/O管理基础设施芯片eSPU:暂未量产,应用于存储服务器、AI芯片高速互联。
今年的第四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的报名人数达到231人,其中15%为软件及系统公司,8%为投资机构,8%为政府、协会及研究机构,8%为专业媒体,59%为IC公司,其余2%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