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5G+智慧医疗催生万亿市场!(附盘点)

2020-04-20  

2020年将是全国建设5G网络的加速之年,业界表示,远程诊断、科学分诊,甚至是传染病管控等智慧医疗场景,有可能在5G通信的高速传输下很快走进现实。那么,5G和医疗碰撞融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5G智慧医疗市场是噱头还是刚需?中国医疗产业如何搭乘“5G顺风车”从而赶超欧美?带着这些疑问,《国际电子商情》梳理了5G智慧医疗产业链。

一、智慧医疗的现况

“智慧医疗”并不是一个新生概念。早在2008年底,IBM首次提出“智慧医院”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功能。

12年过去了,“智慧医院”场景并未在全球范围内开花结果。其“雷声大,雨点少”的主要原因有:医疗资源不均衡,前期投入高、建设难度大,缺乏标杆落地项目,相关专业人员短缺等等。因此,目前智慧医疗的主要市场集中在人口密集的科技发达地区,如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科技大国的美国、欧洲和日本。

美国:一直是全球头号智慧医疗强国。得益于先发优势,美国智慧医疗市场约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80%,全球40%以上的智慧医疗设备均产自于美国。如今,美国智慧医疗产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包括植入式医疗设备、大型成像诊断设备、远程诊断设备和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其中,加利福尼亚州、明尼苏达州和马萨诸塞州是产业聚集区,明尼苏达州拥有数以千计的智慧医疗企业和众多国际巨头总部。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出门,美国夏威夷一牙科诊所推出了远程就诊服务。牙医与患者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沟通病情,并根据轻重程度,分批次进行线下就诊。(图片来源:KGMB TV)

欧洲:由于老龄化现象严重、大批计划外移民涌入和医疗设备更新的需要,欧洲各国的智慧医疗市场交易日益旺盛,发展前景可期。其中,德国的智慧医疗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是欧洲最大的医疗设备生产国和出口国;紧随其后的是法国(欧洲第二大医疗设备生产国)、英国(全球最大进口医疗设备国家)、意大利(拥有相对完备的智慧医疗产业)、西班牙(以进口为主的市场)等。尽管玩家众多,但欧洲的智慧医疗产业未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霸主,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欧洲智慧医院多数是更新改造工程,起点高存在阻力,故总体进程缓慢。

德国最初收治新冠确诊病例的医院——慕尼黑施瓦宾医院,拥有最高标准的医疗水准。图为病房一角。(图片来源:医院官网)

日本:同样由于已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日本的智慧医疗市场急剧攀升;同时,近年来陷入亏损的日本电子业巨头纷纷转型智慧医疗产业——两大因素共同推进,让日本成为次于欧美的第三大智慧医疗消费市场。不同的是,在日本市场,与老年疾病有关的智慧医疗产品需求更为旺盛,包括心脏起搏器、人造心脏瓣膜、血管支架、胰岛素泵、人工关节等植入性产品。

中国:国内智慧医疗产业伴随着十年新医改的进程不断深入,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近年来从“互联网+医疗”“AI+大健康”到“5G+智慧医疗”,国内医疗健康产业正在不断跨界,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预测,2019年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投资规模将达880亿元人民币。至于2020年,在5G通信大范围商用和后疫情的影响带动下,该数值将有望突破千亿元!

去年4月,广西首个5G远程协同手术顺利完成。(图片来源:医院)

既然欧美、日本的智慧医疗实力如此之大,为何新冠肺炎疫情在此地久久不可抑制?一方面,全球疫情来势汹汹,防疫工作不及时、不到位,才是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病患人数急促上升,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纵使有再先进的设备,也难以全部救治海量病人。而且,智慧医疗在传染病管控方面的探索才刚刚起步,相信本次疫情会给此领域按下“加速键”。

无论如何,5G智慧医疗市场的发展不会暂缓。从全球角度来看,ABI Research预测智慧医疗市场将在2025年超过2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081亿元。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的观点更为积极,他表示,到2035年5G将增加全球产出4.6%,即12.3万亿美元,其中为全球医疗领域提供超过1万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折合人民币接近7万亿元!

二、插上5G的翅膀,智慧医疗市场前景再拓展

为什么说5G通信是开启智慧医疗市场的“金钥匙”?我们可以从常见的医疗转型三部曲来解释。

第一阶段:主要实现医院内信息化覆盖。最具标志性的是“电子病历”“线上预约”“电子付费”等,可以减少纸质化办公,提高医疗机构的内部运转效率。该阶段的参与者有医院、数据服务商、ERP企业,它们通过信息数据的规整、分析、处理,重塑医院的内部流程,提高整体效率。但由于当时缺乏高速的传输途径和实时的智能计算能力,该阶段的信息利用效率仍然低下。

第二阶段:主要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化,及跨区远程医疗共享及协作。主要参与者有政府机构、医院、通信运营商和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的企业方,开始利用5G通信技术,搭建一个完善的医疗信息化专用网络。至此,5G通信走上历史舞台,不仅高效解决了医院内部的数据传输、处理难题,还打破了医院间、区域间的信息共存,患者的健康数据可以得到充分的收集和存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远程医疗协作的应用场景。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无须在医院等待检查报告,医院会发送至患者的微信号里;目前还有不断推进的不同医院之间患者数据互通,方便病患更便捷地转院/换院。

第三阶段:实现个人健康管理和精准医疗服务。这是让医疗体系从过去的“以医院为主”“以治疗为主”,逐渐转化为“以病人为主”“以预防为主”。受益于5G通信,医疗机构可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进一步拓展医疗数据的应用范围,让轻病患者不来医院也能治愈、让重病患者能获得更精准的有效医治。在这一阶段里,医患双方的体验会有质的改善,相关应用也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出新,推动智慧医疗市场的大爆发。

不难看出,5G是智慧医疗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没有5G通信的高速率、低延迟、大连接特性,医疗数据就无法高效实时传输、运算,应用拓展就会受到制约。

那么,5G在医疗健康的应用场景有多少?目前,我们可以根据其覆盖的位置不同,分为院内医疗、远程医疗两种应用场景。

其中,院内医疗可分为智慧导诊、移动医护、智慧院区管理、AI在线诊疗、医疗物流机器人、5G云护理等六个应用场景。而远程医疗应用场景包括: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手术、应急救援、远程示教、远程监护、远程查房、未来诊室、远程内镜等十四个应用场景。

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5G医疗应用正在被开发。但归根结底,无论应用拓展如何延伸,智慧医疗的应用都需要遵从三个出发点,即智慧医疗的意义:

  • 一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建成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让医务人员可以更专注于救治的专业工作;
  • 二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目的是方便患者就医问诊。包括就诊前的在线预约、信息提醒,医院里的一体机、自助机,以及衍生出来的一些服务,这些是方便患者的智慧服务,让患者感到更加方便和快捷。
  • 三是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医院精细化管理。比如HIS系统、HRP系统、物质管理系统、药品耗材检验管理系统等。

无论是谁,都不能脱离以上三点开发出一些无用的“医疗应用”。医疗的根本在于救助医护,这是一个很庄重、很严肃的话题。

三、5G智慧医疗的产业构成和玩家

综上所述,智慧医疗的建设并非一家医院可以大包大揽,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众多产业玩家共同打造。因此,近年来不论是国际科技巨头,还是传统医疗企业纷纷发力抢滩这片蓝海市场。

我们从5G医疗的技术构成图可看出,主要分为4个环节:

1.终端层:实现持续、全面、快速的信息获取。终端层主要是信息的发出端和接受端,它们既是信息采集的工具,也是信息应用所依附的载体。通过传感设备、可穿戴设备、感应设备等智能终端实现信息的采集和展示,包括机器人、智能手机、医疗器械、工业硬件等设备。

2.网络层:实现实时、可靠、安全的信息传输。网络层是信息的传输媒介,是充分体现5G优越性的环节。通过分配于不同应用场景的独立网络或共享网络,实时高速、高可靠超低时延地实现通信主体间的信息传输。代表企业以运营商、通信公司为主。

3.平台层:实现智能、准确、高效的信息处理。平台层主要是实现信息的存储、运算和分析,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以MEC、人工智能、云存储等新技术,将散乱无序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前端应用输出有价值的信息。有关云计算、MEC、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企业,将推动医疗信息化及远程医疗平台改造升级。

4.应用层:实现成熟、多样化、人性化的信息应用。应用层是5G价值的集中体现,可以支撑不同的应用场景,如无线医疗监测与护理应用、医疗诊断与指导应用、远程操控应用等。目前还没有形成格局,有望成为最适合创新布局的领域。

至于细分到电子元器件,除了被动元件及管线材料,医疗电子元件主要包含传感器电源(含电池)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存储器、显示屏及处理器(含控制器)等五类器件。其市场本身规模并不大,只有约50亿美元。因此各大医疗电子元器件厂商基本不将医疗电子营收单列,例如ADI、德州仪器(TI)、意法半导体等都是将医疗电子归入工业应用,作为工业应用的一个子类。

然而,这50亿美元的电子元器件生意,却直接决定着近千亿美元级别的医疗器械市场供应安全。因此,在5G智慧医疗的带旺下,以下头部医疗电子元器件公司迎来风口:

不难看出,全球领先的医疗元器件厂商以美欧公司为主。

而在国内,已有2751 家智慧医疗企业,他们形成了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五大产业集聚区。

这些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迈瑞为首的大型医疗电子企业。它们处于制造环节,而非上游元器件。它们具有核心技术,更多地趋向于高端医疗电子设备的研发以及整体医疗电子系统的建设。目前它们的器件进口压力较大,故近年来不断推进国产化替代,希望能以此培养一些本土的医疗元器件原厂。

另外是主打家用医疗电子产品以及便携式、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的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产品大多为代工生产,主要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主打健康监测、病历管理等外围医疗服务。由于这类企业业务竞争门槛较低,市场参与者众多,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壁垒,服务的附加值不高,目前绝大部分仍处于依靠融资开拓市场积累用户的阶段。

“后疫情时代下,医疗器件国产化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产业主旋律。”一位资深业者表示,“希望各位有志之士可以尽快照准突破口,并且以此搭上5G智慧医疗的顺风车。”

四、难点和建议

尽管前景无限,我们仍要看到,5G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尚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普及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5G医疗总体规划不够完善,跨部门协调的问题突出;5G医疗应用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技术验证、可行性研究不足;5G医疗在创新型医疗器械、终端设备接入方式、数据格式统一和应用数据传输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评价体系;5G医疗应用创新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存在稳定性和安全性隐患,等等。

对此,业界提出六点建议:

1.加速推进5G进程。统筹5G医疗健康顶层设计,聚焦5G关键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需求,合理规划和分配频率、标识、码号等资源,完善产业发展。

2.加强政策引导。优先建立和健全相关产业政策,如加强统一规划与监管保障,引导医疗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并鼓励各大医院加强合作,共享医疗资源,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3.坚持技术创新。鼓励并扶持一批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5G研发企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技机构对接合作,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

4.订立行业标准。智慧医疗领域有很多新兴产业产品,至今还没有统一标准。如AI辅助诊疗,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产品上市准则,导致行业发展受阻。优先建立和健全这类产业的政策对于智慧医疗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5.积极建设示范点。首先,要在全国不同区域范围内建立智慧医疗创新产品的应用示范中心;其次,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地区,全面开展智慧医疗区域应用示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百姓了解5G智慧医疗、接受智慧医疗服务。

6.关注安规。形成相关新兴产品的测评规范体系,为后续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产品标准化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奠定物质基础。

文章来源于:国际电子商情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