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企业宣布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固态电池”这个并不新鲜的话题重新拉回公众视野。
上周四(7月20日),上汽集团在小范围媒体沟通会上透露,将于2024年在智己品牌整车产品搭载固态电池。此外,还将携手合作伙伴,推动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技术“10万辆级”大规模量产落地。
本月初,丰田称“相信可以制造出充电时间为10分钟或者更短、续航里程为1200公里的固态电池”,并表示能够将电池的重量、体积和成本减半。丰田发言人在用词方面可谓“严谨”,“争取”、“相信”、“可能”……模棱两可的遣词让人们对固态电池的到来既期待又“不敢期待太多”。
除了上汽和丰田,宝马、奔驰、大众等海外巨头,以及比亚迪、广汽、东风、蔚来、高合、赛力斯等自主车企均对固态电池或半固态电池有所布局。据车讯网统计,布局固态电池产业的上市公司已超过60家。
不同于目前新能源车主要使用的液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在结构上更加稳定,可有效防止电池短路,简言之,固态电池的优势就是续航更长、寿命更长、更加安全。固态电池虽好,但目前还面临难以攻克的产业化、规模化难题,从而导致装车计划难以实现,量产更是遥遥无期。
丰田曾多次发布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节点,但却一再“跳票”。2017年,丰田表示计划于2020年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2019年,丰田CTO茂树茂重又称固态电池将在2020年亮相,2025年量产。
早在2020年的NIO Day上,蔚来正式发布了续航超1000km、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的150kWh电池包。按照计划,该半固态电池包计划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装车交付,但未能实现。7月中旬,蔚来更新了用户手册,全新ES6、ET7、ES7、ET5、EC7和ET5旅行版共6款车型的手册中均添加了关于150kWh电池包的详细信息,外界纷纷猜测“有希望了”,然而,在20日的Power Day 2023上,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再次推迟了这一电池包的装车时间:“150kWh电池包的研发和验证比预计时间要长,预计还要再等等。”
国内某电芯上市公司锂电电芯工艺主管周雷(化名)认为:“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成本角度,性能优异且兼顾价格的固态电池在三年内不会量产。”国轩高科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徐兴无表示,国内很多厂家都在布局固态电池的研发,到2025年逐渐应用到市场上,短时间只适用于部分场景。
尽管固态电池依然处在“只闻其声”的尴尬境况之中,但业界依然看好这一颇具优势的技术。2022年,国内已有8家固态电池制造领域相关企业累计完成1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上汽、广汽、蔚来等主机厂,欣旺达、小米等高新技术、ICT企业,以及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韩国新能源分析机构SNE认为,全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的研发将在未来几年取得重要进展,为市场带来更多竞争和选择,从2027年开始量产的全固态电池市场将在2035年占据整个市场的10%-13%的份额。
市场调查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新能源车固态电池发展分析报告显示,随着车厂加速在固态电池的投资与研发,搭配高活性正负极材料的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2035年左右开始量产。
在全固态电池的技术、成本难题还未被完全攻克前,半固态电池成为过渡阶段的最佳选择。半固态电池是混合固液锂电池,电芯中含有一部分的液态电解质,含量占比在5%-10%左右。
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等企业均已实现半固态电池产业化。6月底,卫蓝新能源将半固态电池交付给蔚来汽车;2月,赣锋锂业宣布,旗下的的三元固液混合锂离子电池将搭载在赛力斯SERES5上;国轩高科的半固态电池则搭载在高合HiPhiX车型上;清陶能源与上汽、哪吒等车企合作……
光大证券预计,半固态电池将会在2024-2025年迎来商业化转折点,而固态电池还需要更长时间,并优先从高端应用市场开始商业化,例如无人机、医用等领域,逐步向动力电池及消费电池领域扩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