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长安汽车公告称,与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宁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按照“对等持股、高效运营”的原则,加快推进(半)固态电池研发合资项目及制造产业化项目,并基于下一代汽车动力电池(半)固态电池研发合作,探讨向电池上、中、下延伸,推进电池产业全链条战略合作。
长安汽车曾在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有关电池技术方面的规划:长安汽车正在进行半固态电池以及固态电池的全新电解质材料开发、关键工艺开发阶段,将基于整车需求,正向开发固态电池,2025年开始逐步量产应用,2030年全面普及。
据了解,固态电池由于拥有能量密度高、耐高温、安全性强,以及宽温域工作窗口等众多优点,已经成为了行业关注的重点技术,更有说法称其为下一代动力电池风向标。长安汽车之外,包括国内的广汽集团、长城汽车(蜂巢)以及海外的日产、丰田等均有相关布局,甚至有明确的量产规划。
一场有关固态电池的“军备竞赛”已经悄然展开,只不过留给车企们的时间并不多,如果想吃第一口肉的话。
下一代电池风向标,2025开启混战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整车比例非常高并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目前,以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为代表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已发展成为行业的主流技术。但随着需求的上升以及行业对技术的追求,液态锂电池已经无法满足车企、动力电池厂商甚至消费者。
在此背景下,被誉为下一代动力电池风向标的固态电池成为了行业的焦点,其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电池的电解液和隔膜,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循环性能更强。同时,以实际案例来看,固态电池甚至是半固态电池的战绩也是非常辉煌的。
前不久,蔚来创始人李斌“长测”的正是150 kWh半固态电池。搭载该款电池的蔚来纯电动轿车ET7最终行驶了1044公里,行驶总时间为12.4小时。丰田方面对固态电池的应用效果也有十分乐观的估计,按照丰田汽车的估算,配备全固态电池的汽车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这与丰田汽车现有车型bZ4X充电30分钟理论续航600公里相比,有了质的提升。
目前,很多海外车企也发布了固态电池应用的规划时间,以2025年-2030年阶段为主。
丰田汽车将在2027年量产固态电池;日产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化之路制定了明确的规划——2024年启动试点工厂,2028年之前量产上市;宝马承诺在2025年前,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原型,并在2030年前量产;大众表示,正在积极研发全固态电池技术,预计2025年开始使用;福特则预计,2026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
可以想象的是,2025年到2030年这段时间,动力电池市场将掀起一场以固态电池为主的混战。
中国车企迎战军备竞赛,行业内谁能吃第一口肉?
在迎接固态电池混战之前,中国车企们正在积极准备“军备竞赛”。
以此次与赣锋锂业合作的长安汽车为例,长安汽车已组建先进电池研究院,拥有电池研发人员1200余人,其中包括高级专家、顶尖学术人才125人,并发布了命名为长安“金钟罩”的自研电池品牌。
广州车展期间,长安汽车总裁王俊曾表示,“未来,我们还将投入100亿元资金,到2024年电池团队达到3000人。”除此之外,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上汽集团等也在加深对固态电池方面的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军备竞赛中,除长安汽车之外,也有很多中国车企选择了合作伙伴。
今年5月31日,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进一步深化双方长期、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率先推动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技术10万辆级大规模量产落地,依托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为消费者打造真正安全节能、高性价比的电动车。
吉利汽车方面亦已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合作与自研相结合等方式布局半固态及固态电池赛道,包括间接入股具有半固态电池量产能力的孚能科技,以及与卫蓝新能源建立投资合作关系。
需要提到的是,固态电池虽有各种各样的优势,但目前尚未大规模量产也是有其道理的。除了技术上仍需进一步突破之外,成本也是困扰固态(半)电池量产的关键原因。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曾针对ET7上述测试表示,这一块半固态电池的成本,等于一台蔚来ET5,也就是人民币超29万元,即使选租赁电池的模式也要25万元。
半固态电池尚且如此,全固态电池又将如何?以此来看,对固态电池来说,走出实验室甚至量产装车也只是踏出了第一步,如何降低成本才是决定车企能否吃上第一口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