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趋势凸显,半导体“国产替代”势头正盛

发布时间:2021-09-26  

2021年上半年,美、韩、日、欧盟陆续公布了半导体战略。中国的半导体计划正在筹备中,据称或将投资1万亿美元。初步统计,未来5-10年内,至少有1.5万亿美元资金投入半导体领域。此背景下,“国产替代”的热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021年“逆”全球化趋势凸显

随着2021年Q2,各国/地区相继公布全新半导体战略,进一步彰显了大家在半导体供应链上的野心。此前,半导体行业一直很重视全球分工合作,但最近“全球半导体竞赛”的主要参与者,纷纷宣布加大力度建设半导体全产业链,这透露出一个相当严峻的信息——即半导体供应链正在“逆”全球化。

作为国内半导体行业从业者,大家如何理解半导体的“逆”全球化趋势?所有受访者均向《国际电子商情》分析师表示,“逆”全球化并非最优选择。

江苏润石副总经理董晨

江苏润石副总经理董晨解释说,从国家信息化产业安全及企业供应链安全方面来看,发力半导体全产业链建设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伴随美国不可靠实体清单越来越长,来自该国的制裁及长臂管理,将是悬挂在中国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许,将来半导体产业会像粮食产业一样,既是经济技术问题又是安全问题。

董晨还感叹说:“有的国家把半导体当作一种制裁手段,以为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影响。中兴、华为事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促使半导体产业不能只考虑效率和经济问题。正如我国领导人所说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未来,国家将集中力量解决一系列卡脖子技术,作为半导体领域的从业者,我非常感谢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对此我深感责任重大!”

曦华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王洁

据曦华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王洁判断,半导体行业的“逆”全球化趋势或将持续一段时间。“我国有足够的实力来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在满足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会维持一定的对外输出能力,这是‘发展与合作并行’,对内要突破核心技术,对外要保持合作。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之后,我国将成为半导体领域的主导国。”

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叶智辉

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叶智辉说:“全球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多极化发展等方面的价值更为明显,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体现了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态度。我们拥有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还要健全的工业产业链,面对‘逆’全球化趋势,我们更应该持续优化结构、补齐短板,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川土微电子深圳分公司总经理王峰

半导体“逆”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会造成全球产业资源的浪费。川土微电子深圳分公司总经理王峰称,“半导体产业各环节,从半材料、设备、EDA软件、制造工艺到封测加工,都是需要沉淀多年的基础技术。大部分国家很难支撑全产业建设,‘逆’全球化让各国投入基础研究,较之潜心专研各自擅长的技术,反而减缓了行业的发展。”

易凯达市场总监唐海南

易凯达市场总监唐海南说,全球供应链一体化仍旧是半导体产业的特征,中国是受国际政治因素干扰,而加大了自主研发的投入。目前,国内半导体企业仍在学习阶段,必须向欧美先进企业学习,做到与国际接轨,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市场竞争格局或被改写

正如前文大家所讨论的,半导体的产业链条非常复杂且长,单一国家或地区很难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一旦全球分工合作模式被打破,势必会出现竞争格局的改变。而中国半导体在新的市场格局中有望突出重围。

董晨对此表示赞同。他列举了四个例子:第一,之前很多客户害怕承担试错风险,不愿意采用国产芯片,如今大家考虑到供应链安全和产能问题,更愿意尝试国产芯片;第二,政府也在扶持一些产业的国产化,如信创市场,这是国产半导体企业发展的好时代;第三,为保证半导体人才的稳定输出,国家制定了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包括成立集成电路大学、高校微电子专业扩招等;第四,内循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为半导体芯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内循环是实现自主可控的必要条件,当我国突破产业链的关键点之后,双循环发展动力将会更足。”王洁指出,单一国家或地区建设完整产业链确实有难度,在某些环节一定会遭遇“卡脖子”现象。正因为全球分工模式被打破,大国开始重视发展产业链。不管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来思考,还是地方政策和企业自身来考量,我国都在积极建设半导体全产业链,尤其是产业链中相对尖端的领域。“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会做得更好。”

创易栈创始人程东海

创易栈创始人程东海从芯片的设计、生产、封测流程来切入:“在芯片封测环节,我国封测企业颇具优势。去年的全球TOP 10封测企业中,中国(含台湾)企业占了8席,市场份额高达65%;在晶圆制造环节,28nm以下(含14nm、7nm)芯片的制造工艺,仍是制约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瓶颈,它所必需的光刻机技术、应用软件,因采用了美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受到该国政府的约束;在芯片设计环节,国内高端芯片的设计能力较强。不过,该环节约70%的工作量来自芯片验证,目前芯片验证平台巨头主要来自美国,这代表中国的自研芯片也受制于别国。此外,半导体腐蚀材料也是短板之一。以上环节都是短期内无法跨越的坎,需要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取得关键性技术的突破。”

各国针对半导体产业链的布局,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缩影。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要素有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我们相信,只要在核心要素上持续发力,未来中国将跻身为尖端半导体器件的主要生产国。

“国产替代”成为主流趋势

近年来,中美贸易关系持续恶化,整个半导体行业都在呼吁“国产化替代”。因中美经贸关系不稳定,一些企业不太敢用外国品牌,但又担忧国产品牌性能的稳定性。国内半导体厂商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创易栈程东海总结说,客户出现顾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原厂和客户的信息不对称。国内半导体品牌琳琅满目,缺乏合适的平台把“能否稳定持续供货”“品质是否有保障”“有哪些应用案例”等信息对称化;第二,技术服务跟不上,产品落地应用难。大家用惯了国外芯片,对国内芯片的操作不熟悉,这是国产替代的一大障碍。

董晨坦言:“这种情况已经比前几年好了很多。首先是国内半导体的确在快速成长,给了客户越来越多的信心;其次是供应链安全及国产化趋势,使得客户愿意给国内原厂更多机会。”

在他看来,国内原厂得从三个方面来着手——针对产品品质,严格把控流程。从研发阶段,到批量生产,到应用测试,各个环节重重把控;针对产品性能,不断追赶指标。加强研发的投入,建立校企合作,为打造高性能产品提供支持。针对客户合作,追求双赢。之前很多芯片专为欧美大客户设计,无法很好的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原厂要走进客户的产品设计,更好的服务客户。

在2019年,国际贸易冲突升级后,大家的思维有了转变。由于进口产品的供应链风险较高,一些代表性企业开始尝试国产品牌,让行业形成了良性向上的趋势。王洁表明,这要求国产品牌保证创新性,能通过“秀肌肉”来消除的客户的疑虑。

王峰认为,国产品牌可通过不断升级产品性能,来建立技术壁垒和核心优势,还要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客户系统方案出发定义产品。他以川土微电子为例,从2020年下半年到现在,该公司推出了包括隔离器芯片、接口芯片在内的近10款新品。

叶智辉强调说,过去客户选用国外芯片看重产品性能和供应稳定,现在受地缘政治影响,国外厂商无法保证及时供应。国产芯片厂商想要得到客户的认可,一定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按照国际一流大厂水平、高标准、严要求设计产品,确保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唐海南对“国产化替代”持理性的态度,他指出国内中低端产品替代比较强,但高端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目前无法全部替代,尤其是汽车零部件,这类芯片的认证周期长,短期内很难有国产替代方案。

国产品牌还需哪些努力?

前文讨论了,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意义。受地缘政治影响,“逆”全球化趋势冒尖,“国产替代”渐成主流。在此背景下,国产品牌和器件还要做哪些努力?

董晨强调工艺。“现在,国内更关注数字芯片工艺,例如7nm、5nm等卡脖子技术,但较少关注模拟芯片工艺,其实国内外模拟芯片工艺的差距也很大。”

王洁认为是创新。“我们正处于从无到有的阶段,即国产替代阶段,需注重提升自研产品的各项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

程东海表示是市场营销。“当前,国产品牌商把精力投注在研发、设计上,但最缺乏相应的市场营销投入。正是品牌曝光度低,导致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低。另外,国产品牌相对分散,传统的线下技术服务效率低、人力成本高。若让国产品牌快速实现替代,配套的技术服务必不可少。就技术服务层面而言,从线下转到线上是必然趋势。”

“2020年,中国半导体制造业的规模达到256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8%,这意味着,我国半导体产业结构正逐渐良性发展。”叶智辉引用了赛迪顾问的数据表示,这一波国产替代浪潮,促进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国产品牌应把握时代机遇,持续技术突破,自研创新,做好人才储备和技术经验积累。

在王峰看来,国产器件在性能上已经能与欧美产品媲美,但在质量管理和芯片可靠性上还需继续投入,比如把产品不良率做到10PPM以内。此外,国产品牌还要考虑替代后的创新,实现从替代、微创新,到创新产品的转变。

唐海南的观点是,在全球缺芯潮的影响下,国产器件迎来了最佳爆发机遇。芯片产业是“十年树木”的行业,制约发展的痛点是关键设备和技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仍是与各国加强合作。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2021年9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免费杂志订阅申请点击

文章来源于:国际电子商情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见证国产替代前进,分销商也有话语权; 杨光,誉光国际总经理 近几年来,半导体国产替代被反复提及,在美国“芯片法案”倒逼、国内政策支持,以及新能源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
    市场格局主要由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富士、三菱等国外厂商主导,国内仅有安世半导体一家入围。我国的功率半导体国产化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具有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所以,萨科微slkor......
    企业在手订单充足,2022-2023年业绩有望延续高速增长。而中长期来看,看好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检测全线贯通,已实现6英寸碳化硅衬底的批量生产。 超芯星半导体指出,在半导体国产替代的形势下,半导体材料作为产业链的基础肩负着首要任务。同时为响应“碳中和”“碳达峰”的号召,公司专注于6-8......
    、AIoT与类脑计算和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化的设计和分析工具、新材料和新架构、终端厂商自研芯片以及先进封装技术,都将成为驱动半导体国产化的内生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 赛迪......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型创新型上市公司。公司本次投资设立万润半导体,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万润科技称,本次投资设立万润半导体是为了抢抓国产存储晶圆将规模化放量及存储半导体国产替代......
    的另一面,国产半导体加速自我升级,存储器行业迎来国产替代的春天。 2019年9月,长江存储宣布量产64层3D闪存,打破了NAND Flash芯片由境外厂商垄断的格局。2020年,长江......
    等。 第三代半导体发展正当时战略投资者加入能发挥协同效应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美国芯片法案,国内半导体供应链的国产替代重要性越来越高,证明半导体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的重要性。国家半导体国产替代......
    感等汽车电子元器件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供应解决方案! 据电巢了解,中国厂商近两年正在高速成长,国产替代浪潮下多个细分领域设备国产化率持续上升,其中去胶设备的国产率已达90%以上。 本文,我们将从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企业的2022年业绩及专利情况、各细分领域国产......
    行业处于结构性缺芯状态,部分数字芯片已经逐步缓解,但是到汽车半导体短缺全面缓解可能要等到2026年,虽然“缺芯”缓解了,但是国产替代的需求一直在,供应商多元化、多国化,这样......

我们与500+贴片厂合作,完美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为品牌提供定制化的推广方案、专属产品特色页,多渠道推广,SEM/SEO精准营销以及与公众号的联合推广...详细>>

利用葫芦芯平台的卓越技术服务和新产品推广能力,原厂代理能轻松打入消费物联网(IOT)、信息与通信(ICT)、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及工业物联网、装备及功率电子...详细>>

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电子元器件采购流量,创新性地为这些物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我们的高效数字营销技术,不仅可以助你轻松识别与连接到需求方,更能够极大地提高“闲置物料”的处理能力,通过葫芦芯平台...详细>>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互联网生态公司。目前,我们已成功打造了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大健康医疗、机器人和材料等五大生态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详细>>

我们深知加工与定制类服务商的价值和重要性,因此,我们倾力为您提供最顶尖的营销资源。在我们的平台上,您可以直接接触到100万的研发工程师和采购工程师,以及10万的活跃客户群体...详细>>

凭借我们强大的专业流量和尖端的互联网数字营销技术,我们承诺为原厂提供免费的产品资料推广服务。无论是最新的资讯、技术动态还是创新产品,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迅速传达给目标客户...详细>>

我们不止于将线索转化为潜在客户。葫芦芯平台致力于形成业务闭环,从引流、宣传到最终销售,全程跟进,确保每一个potential lead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大幅提高转化率。不仅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