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2022年,2023年眨眼就已经来到。新冠疫情威胁渐远,为半导体产业带来的是否是利多,还有待观察。从2022年迈入2023年,有哪些令人失望与值得期待的科技趋势呢?CTIMES编辑团队特别挑选整理了五大最失望与最期待的科技趋势,且听本刊编辑部为读者娓娓道来。
2022年五大失望
图一
毫米波(mmWave)在5G发展的初期,的确带给大家很多的应用愿景,毫米波藉由高频讯号来提供更大的带宽,但高频的优势却同时也成为了缺点,例如高频讯号在空气中衰减的速度太快,原本期望能透过毫米波,让都会区的5G通讯更顺畅,但实际应用上发现毫米波真的不适合用在都市场域中。
尽管业界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就是在每个路口街灯上都可以设置一个小型基地台,来延伸毫米波的讯号范围,但这样的基础工程真的劳民又伤财。那么既然在都市开放场域不适合,很多人就提出了在封闭式的智慧厂房应该会更为适合,然而大部分工厂都采用了既有的工业通讯协议,真正采用作为企业专用网络的工厂也少之又少,且大部分都还是以FR1的6GHz以下频段为主,鲜少有人真的采用毫米波。
毫米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覆盖性不足,稳定性不够,从原本要让5G如虎添翼的技术,变成一个画蛇添足的技术。没有毫米波,5G一样过得很好,多了毫米波,5G反而变得碍手碍脚。
图二
虽然阿凡达2(Avatar)仍正在全球热映中,但以虚拟为实的依然是令人失望的行列里,最让人有感的一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关供货商在一开始就把饼画得太大,导致在实际体验和应用需求上,出现了巨大的落差,让消费者感觉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旧把戏。Meta的祖克柏(Zuckerberg)承认他太过乐观,最后不得不裁员,就是血淋淋的案例。
另一方面则是既有的技术仍不到位,尤其是在配戴端的工业设计上,以及呈像的光学质量上,都还有一大段可以进步的空间。像是对配戴眼镜者的支持性,以及总是不容易调教到最佳视点的显示画面,经常会迷焦的人机操控接口,都是仍待突破的瓶颈。
而就应用来说,没人会怀疑虚拟技术在未来数字应用的重要性,它有着实实在在的必要性,但现在是它仍需要再进一步打磨,尤其是找出各个应用场景里的Domain Know-how,让使用者真的可以完完全全的沉浸进入。但目前,还没有,不过最起码显示方面的问题是解决了。
半导体制造
图三
与其说是失望,倒不如说是沮丧,因为这真的是非战之罪。因为就技术上,半导体制程持续不断的微缩,已经一路进军到了3奈米,甚至结构也开始改朝换代,从FinFET转换到GAA。此外,主攻异质整合的3D-IC也都在这一年有了举足轻重的进展;而在市场上,在数字转型的大趋势下,所有电子电机产品都有芯片的需求,而且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半导体制造怎么会不好呢?
但它就是真的不好!从台湾股民账面平均惨赔119万元就可以知道个大概,因为这里头半导体是最大的战犯。
至于为什么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全球经济低潮所导致的消费紧缩,造成上游的半导体制造需求也被大幅放缓,再加上美中的政经对抗持续的延烧,而且似乎没有结束的迹象,也迫使半导体业者不得不减少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而这两个因素就重重的打击了半导体制造的市场。
另外,不得不说,半导体制造的费用实在太贵高了,要是一直这样下去,任谁都受不了吧!
再生能源
图四
早在近年来世界各国陆续推出2050年净零碳排目标之前,台湾便已制定「2025非核家园」政策。至今虽然再生能源装置量略有提升,但各阶段指标仍是连年落后,加上储能系统尚未成熟,须由燃煤及天然气组成的火力发电共占比80%备援,始能维持基本的供电稳定,更让台湾这段期间的排碳量不增反减。
因为2018年美中贸易战、2019年COVID-19疫情,促使全球供应链重组,虽有部份太阳能上、中游出口厂商迎来转单效益。但台商回流、半导体扩大投资,却造成台湾再生能源占比「分母变大」而下降,让经济部在2022年坦承下调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为15.1%,须迟至2026年10月始可达标。
且因疫情导致国内外再生能源计划停工、缺料等供应链瓶颈,原订完工的时程延宕;以及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火,也带动能源、原物料价格及运费暴涨,更加剧了绿色通膨(Green flation)危机,欧美日韩等大国皆开始延役增产燃煤(气)、核能发电。
此时台湾再生能源政策仍旧埋首既往,以政府近年来主要推动太阳能、离岸风力发电为例,在业者面临缺料、缺工与通膨因素下,前者总装置容量目标已连4年跳票;后者还须加上风机大型化趋势,与配合国产化政策压力下,将更难能实现2026年并网进度,将随着越接近2025年情势越不容乐观!
工业4.0
图五
回顾工业4.0概念自2011年问世以来,2022年正好迎来下一个十年进程。除了意外受惠于后疫时期加快数字转型脚步,自年初举行的TIMTOS x TMTS工具机大展,也代表着实体展会逐步回归,机械业看似有机会逐步接近工业4.0理想。
却在2022年初即因供应链瓶颈,导致芯片荒及原物料价格、海空运费飙涨;接着俄乌战火加剧通膨、去化库存压力,各国纷纷推出货币紧缩政策竞贬,以及中国大陆不时传出封控措施,此都让台湾中小规模为主的机械产业出口,面临新一波景气循环低谷。除了有竞争力不足的厂商,只能开始放起员工无薪假,或是直接关门倒闭;也有其他厂商可以有时间及意愿开始投资,或争取公家科专补助预算来练兵转型。
但后者仍然要面临的还是「无头产业」难解的挑战,例如工具机制造厂商,便欠缺硬件最为核心的CNC数控系统及传感器,「价值无法充分反应在报价」;且在软件上难与欧日系品牌竞争,掌握关键Domain knowledge应用知识,并建立强大可靠的全球售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台湾发展智慧机械产业的脚步。未来翻盘转型的成败关键,仍取决于业者可否透过工业4.0掌握航天、半导体设备、电动车等新兴产业应用,同时满足净零减碳需求。
2023年五大期待
企业永续经营:ESG
图六
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始投入环保与绿化,藉由提高能源效率,来节省成本并降低碳排放。渐渐地,全球各地的企业对于环境更友善,而且追求永续经营的策略也越来越具体,目前已经逐步从产品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功耗,延伸至整个生命周期都要降低对于能源的依赖与损耗。藉以提供一个更为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环境,并且更符合成本效益。
企业永续经营(ESG)说穿了,就是节能与零碳排,在企业永续经营的大环境氛围之下,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除了追求企业自身的永续经营,更进一步与生态圈的伙伴共同合作,让整体生态圈中的每一企业都能共同参与永续经营,透过更能符合生态圈共同利益的ESG策略,让企业彼此都能共存共荣。
在过去,永续经营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加分。但现在,永续经营则是企业的必修课程,随着全球对于绿能低碳排的呼声不减,ESG肯定是所有企业接下来都不可轻忽的议题。
Open RAN
图七
开放式无线接取网络(Open RAN)正受到全球电信商和设备制造商的欢迎,透过Open RAN开放架构,可以有效降低基础设施部署成本,以及新产品的进入门坎。随着5G开始普及,产业采用Open RAN设备的速度,比最初预期的还要快。在2021年第一季,Open RAN的总营收就比前一年约增加了5倍。
5G Open RAN的宗旨,是要为不同厂商提供更高的灵活性、扩充性和互操作性,确保更简易的系统部署。Open RAN产业近年来渐趋完整,在专频专网需求蓬勃发展的同时,参与厂商的技术发展也更为成熟,可以预期Open RAN将带动多元化的产业应用前景。而随着标准变得更成熟,加上跨产业的共同努力,Open RAN架构正蓬勃地发展。
目前全球许多行动通讯业者都已加入Open RAN联盟,以支持开放式标准接口。全面互通的Open RAN 部署将成为重要产业推动5G NR、虚拟化和云端运算等数字转型的关键要素。而Open RAN解决方案的验证也因此热络,透过有效的验证,测试机构可协助行动通讯业者和供货商,成功推出商用O-RAN产品和服务。
资安
图八
2023年资安市场肯定会大好的,因为地球实在是太危险了,而且我们还不能去火星,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好资安。而且现在不只是人人需要资安,每台车也需要资安,每部机具也需要数据,任何一个可以连上网络的装置都需要资安。所以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资安的大时代。
至于哪些资安应用和市场会特别火红呢?这当然就是那些最危险的地方,像是物联网装置、工业厂房,以及企业的云端数据库。而这里面物联网排名第一,因为它现在特别脆弱,尤其经历了去年的种种的资安案例之后,几乎可以确定绝大多数的物联系统都处在很薄弱的防护下,因此它们会是最被重视的一环。
再来,就是工业和企业领域了,但不能说他们最危险,而应该是要说「最显眼」。毕竟绝大多数的网络攻击都是冲着钱来的,而这两个是最明显的目标,所以工业的产线机具和企业的各项信息安全结构,都需要进一步的强化,而这也奠定了资安市场的绝对成长驱力。
服务机器人
图九
如果你去问第一线的服务人员,他们肯定会告诉你:「有机器人真好」。过去你可能以为机器人只是个宣传吸睛的工具,但它可是实实在在能为前线员工分担任务压力的好帮手,所以服务型机器人的市场真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扎扎实实的大主流。
我们不举市场调查报告的数字,而是用几个正在成形的应用场域案例来做说明。首先是餐饮业,利用机器人在第一线做消费者通知与引导的任务,可以明显提升柜台服务人员的工作灵活性,他们不用一直站在那,可以做更多重要的任务,同时消费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就获得服务。
第二是旅宿业,配备大量勤务人员的型态已是过去式,为了提升服务效率,使用服务型机器人来协助处理饭店的劳力勤务将是产业共识,包含送餐、备品与行李的运送、清洁与消毒等,这些都是正在进行式。
在台湾,从今年(2023)起,至少会有六家以上的星级饭店开始导入服务型机器人。而这仅仅只是个起点,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多。
图十
同样是基于疫情期间零接触需求而催生的「元宇宙(Metaverse)」商机,虽然目前在一般网络上的社群平台、娱乐、商业领域尚未如想象中爆发。惟若从过去制造业持续推广的「虚实融合系统(CPS)」、「数字分身(Digital twins)」里的虚拟化身角度看来,对于下一步应用并不难理解,甚至还可能结合机器视觉、自动光学检测(AOI)、扩增实境(AR)装置,与人工智能(AI)平台、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等数字化工具,率先落实工业元宇宙。
其中最大差别,是有别于过去只能将AR/VR应用于营销、宣传之用,因为制造业多年来开始大力投资AI、5G专网等基础建设,如今已可经由传统计算机辅助CAD/CAEPLM软件,产出3D模型及仿真环境;并结合工业计算机、高速运算芯片等资通讯软硬件厂商,打造工业物联网IIoT平台,藉以协助制造业于设备开发过程中形成决策。
进而克服现今因为机器人及AOI设备应用领域越来越复杂,为免取得3D空间的环境信息时,往往会因为传感器的噪声、光影变化、物体之间的遮掩,以及产品的透明或反光材质问题而影响到判断结果;进而用于售后培育训练、快速调校与检修,确保客户在制程阶段可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并提升产品质量。
(本文作者为篮贯铭、陈念舜、王岫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