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3日,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中国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迎来了凝聚合力、创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历经半年多来运营,交易中心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呢?“在成立七个多月时间,累计实现交易规模249.91亿元,平台已集聚客户7,000多家,芯片产品型号数2.3万个,订单量4.3万条。” 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战略发展部负责人吴艳红近日在第五届中国芯应用创新技术研讨会这样表示。
据《国际电子商情》获悉,交易中心规划建设分三个阶段实施,即聚量、聚合、聚智。
一聚量主要围绕元器件交易主线,通过搭建国家级平台,用大规模交易实现更低采购总成本;二聚合主要围绕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供需格局,通过一些技术标准研究和专项技术支持,包括生态层的打造,比如应用展商方案等,形成全方位的行业服务体系。三聚智主要围绕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长期发展,通过一批科创型企业入驻和前端技术的孵化和预判,同时推进技术协作和联合创新,带动更多资本聚集和注入。
除上述三个阶段整体规划外,交易中心还具体描绘了建设内容,主要涵盖11个功能板块。其中交易中心、仓储中心、数据中心、金融中心、检测认证中心5个功能板块,为交易中心核心的基本功能。据介绍,后续随着交易中心建设的逐步深入,像创新应用展示、培训等功能将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此前,,汇总了受调者希望交易中心提供的服务项目)
- 首先,是对交易中心能提选型服务(16.28 %)、方案设计支持(14.51 %)、替代推荐(13.45 %)、选购服务(19.56 %)的呼声最高;
- 其次,为对能提供行业信息披露(8.85%)、检测服务(8.85%)、资质认证(8.14%)、仓储与物流服务(6.37%)的诉求。
2022年Q4采购调查报告内容
截至目前,交易中心初步达到产业资源的快速聚量,比如在用户集采交易方面,交易中心依托本土分销商服务了近十家的行业龙头企业,交易规模达22.76亿元。物流撮合是现阶段交易中心聚量的重要抓手,其为开展供应链金融、数据运营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这部分交易规模占比较大(154.52亿元)。信息撮合主要是提高交易效率,促进数据互联互通。交易中心线上平台会在第四季度(10月份)上线。资金撮合,交易中心确定与8家银行合作,启动金服中心系统建设,并创新性的提供一些供应链的金融服务。(交易中心完成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撮合金额581万元)。
为赋能高效交易,按照初步规划,交易中心布局了用户集采、聚合竞标、自助撮合三大业务模式。
其中,用户集采简而言之,交易中心作为原厂与分销商之间,或分销商与终端客户之间的纽带,其依托自身的专业化供应链服务,实现聚量降本,高效运营,提升前瞻预判能力。而在聚合竞标、自助撮合业务模块,交易中心不直接参与交易,其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平台,以降低交易成本。
此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交易中心在工信部指导下,联合电子五所在制定元器件统一的产品编码,未来有望通过与海关税务等政府部门数据的联通,来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互通。通过这种数据积累,不仅可以构建产品的图谱,包括为元器件选型和提升交易效益提供服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