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兴消费品类,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头部品牌也都完成了自己的产品矩阵布局。不过一个市场要想保持新鲜和活力,是需要有活水加入的。今天来说说清洁电器品类中的“活水”云鲸智能。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1年中国扫地机器人线上市场零售份额占比中,云鲸以17.1%的市占率排名第二。截至2022年,云鲸已走进全球超100万用户家庭,成为“科技带动清洁”的中国“智造” 品牌。
在云鲸相关负责人看来,未来扫地机器人行业的技术突破将围绕“清洁力”和“智能性”这两个基本维度。
商用清洁机器人创企奇勃科技发布写字楼智慧清洁解决方案,包含全能型写字楼清洁旗舰ONE S55,敏捷型软质地面清洁助力V45、牵引式硬质地面清洁专家H45,这三大产品协同能实现写字楼场景全地面场景覆盖。
其中,全能型写字楼清洁旗舰ONE S55是主力,能够自主识别垃圾和地面材质,满足商用场景下的清洁需求,其扫洗拖消工序均能够达到每小时1000平以上的清洁效率,是清洁工人效率的三倍。
此外,商用环境十分复杂,地板材质多样,并且伴有人流大量穿梭、环境布置随时变动的情况,这就对机器人的智能化提出了极高要求。
数字化是规模化管理的基石,在楼宇内不停运动、作业的机器人是天然触达、深度理解这个场景的最好途径。
最后,省钱也是这一行业客户永恒的追求。清洁机器人能7×24小时作业,大量替代人力,为客户减员、增效。
像扫地机器人这样的新兴赛道,高速发展期过后,成本、受众、创新等问题都逐渐暴露眼前,都是对下一步拓展市场的挑战。而人形机器人这样的未来项目,自身的打磨仍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周期,更需要找到适合大规模落地的实际场景。
工信部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我国机器人行业仍处于亏损经营阶段。尤其是2020年,规模以上机器人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26.9%,行业利润率仅3.33%。就连渗透率、普及率较高的清洁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赛道,尚且没有完全摆脱亏损。
在交流中,汪清说,机器人乃至AI落地的最大挑战,主要还是应用的客户和需求尚未明确。AI落地的第一波推动力量是学术界的力量、应用场景的突破以及资本的加持,再加上热点事件的助力,打响了产业落地第一战,也形成了广泛共识——技术成熟、可商业化,只要找到用户就可以形成标志示范效应广泛推广。
尽管清洁服务行业的劳动人员越来越难招,清洁服务需求却只增不减。面对这一情况,清洁机器人则能够填补这一缺口,代替人工完成清洁工作,缓解清洁行业的招工难、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清洁机器人技术的日渐成熟,可满足多样化清洁需求。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清洁机器人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比如,商用清洁机器人已经应用至交通枢纽、写字楼、园区等诸多场景。在产品品类方面,清洁机器人的产品品类也日渐多元化,除了以地面清洁为主的商用清洁机器人之外,还出现了专攻泳池清洁的泳池清洁机器人以及解决幕墙清洗难题的高空清洁机器人。
为给乘客提供更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16号线南段各站将配备智能清洁机器人。在地铁16号线丰台站,两台“勤奋”工作的机器人非常醒目。该机器人身背消毒背包,灵活穿梭于车站各个位置,可以一边清洁地面,一边对空气进行消毒杀菌。在“走行”中,机器人不仅能够自动避障,还能在电量不足时自主回到充电桩充电。
已经到2023年了,如今的扫地机器人不再是曾经人们调侃的“不太聪明的样子”。清扫时“处处碰壁”,卡在奇怪的角落里,污渍清扫不干净等诸多问题已经随着技术升级而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使用代替繁重的人工扫地、拖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