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闭缸技术”原理详解

发布时间: 2024-10-28 08:14:14
来源: 电控知识搬运工

发动机闭缸技术,最早应用于大排量发动机,也被叫做“ 停缸技术 ”、“ 歇缸技术 ”或者“ 变缸技术 ”,目的是在发动机动力过剩时,关闭多余的气缸,降低发动机的油耗

图片

很多车企的大排量发动机一般都会配备闭缸技术,比如最早的凯迪拉克DoD技术,通用的AFM、三菱的MD、本田的VCM、大众的ACT等等

图片

后来不少车企为了进一步降低油耗,开始在4缸发动机上应用闭缸技术,比如凯迪拉克的2.0T四缸发动机

图片

福特的3缸发动机甚至可以关闭其中一个气缸,变成2缸发动机,简直是丧心病狂
图片

闭缸技术原理

闭缸技术的实现主要有3种方式
第一种是对特定的气缸停止供油,但不停止进排气,俗称“ 停油不停气

图片

这种方式存在很严重弊端,在发动机低负载的工况下,气门开度非常小, 活塞和气门之间容易形成真空,活塞的运动会受到气压抵抗,造成“ 泵气损失 ,所以这项技术很早就被淘汰了

图片

第二种方式就是“ 停油又停气 ”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泵气损失”的问题,但是也会导致发动机缸体热量分布不均匀,工作的气缸温度很高,不工作的气缸温度又很低

图片

这种温度差容易导致发动机缸体变形, 所以一般都需要配备一套动态热管理系统 ,通过独立的冷却液循环路线,来平衡发动机不同位置的热量

图片

第三种方式就是在“停油停气”的基础上,把一部分废气引入到停缸的气缸中,依靠废气的热量来维持热量平衡 。这种方式理论上来说是最优解,但是实现的难度非常大,目前也只有宝马在研究,其他车企都是采用第二种方案

图片

各大车企的实现方案

比如说凯迪拉克2.0T发动机,采用了三段式智能变缸技术

图片

通过特殊的滑槽和滑柱,让凸轮轴可以横向位移,实现不同大小的凸轮和气门顶杆相连,达到闭缸的效果

图片

福特通过改造摇臂结构来实现闭缸 ,把摇臂改造成2部分,一部分与液压油相连,一部分与凸轮相连

图片

当控制器收到闭缸的指令,就会减少液压油,摇臂的圆柱销就会往回收,与凸轮断开连接,达到闭缸的效果
图片
本田的VCM技术是通过两个连杆摇臂内的塞柱,让凸轮轴碰不到塞柱

图片

大众的ACT技术是通过电磁阀,来控制凸轮的左右位置 等等

图片

简单总结一下 闭缸技术的实现,主要就是通过断开凸轮与气门的连接,让凸轮没办法顶开节气门 。各大厂家虽然用了不同的切换机构,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图片

闭缸技术的意义是什么?

一台V8发动机如果采用闭缸技术,可以关闭一半的气缸,实现4缸发动机驱动, 理论上来说最大节油效率可以达到50%

图片

但实际上远远达不到理想值,因为闭缸技术虽然不喷油也不进气,但是曲轴依然需要带着气缸做往复运动,反而会让做功的4个气缸为了保持转速增大喷油量

图片

凯迪拉克4缸发动机在关闭2个气缸的情况下,最多也只能节油15% ,还是在高速巡航模式下的理想值,实际的城市道路工况,节油效果其实并不明显

图片

福特给3缸发动机加上了闭缸技术,很多人说3缸变2缸,发动机振动可能会变小, 实际上由于部分气缸“偷懒”不做功,发动机点火间隔增加,振动和噪音反而会进一步增大

图片

所以说,闭缸技术用在大排量发动机上,确实可以提升燃油经济性, 但是放在小排量发动机上,不仅增加了发动机成本,节油效果也不明显,更多的还是车企的“营销噱头”

图片

本文来源:汽车电子库

文章来源于: 电控知识搬运工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