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潮再起,汽车厂商们的攻“芯”计

2021-04-09  

汽车“缺芯”已成为今年以来半导体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

尽管业界普遍预测汽车“缺芯”情况开始有所缓解并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恢复正常,但是近期消息显示,汽车厂商因芯片紧缺而停产/减产的情况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自3月中旬以来,全球汽车厂商迎来了新一波停产潮。

多家厂商宣布停厂/减产计划

3月26日,蔚来汽车发布公告,公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江淮蔚来制造工厂,从3月29日起将暂停生产活动5个工作日。蔚来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芯片短缺情况超出此前预估,目前预期停产五个工作日后可以恢复生产,但长期供应情况仍有待观察。

3月31日,福特汽车(Ford Motor)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将大幅削减位于北美伊利诺伊州、俄亥俄州、肯塔基州、密歇根州、密苏里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6家工厂的产量。这些工厂生产的车型从F-150皮卡、货车到福特探险者SUV和福特Escape跨界车,各工厂采取的减产措施有所不同,包括取消加班班次或者停工,又或者两者相结合。

4月5日,日本斯巴鲁(SUBARU)发布声明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将于4月10日至27日暂时关停在群马县Yajima工厂,以调整生产计划。声明指出,从5月10日起,斯巴鲁将重启群马县Yajima工厂的所有生产线,并 表示本次关停对集团财务业绩的影响尚不确定。

而据韩联社日前消息,由于芯片长期短缺,现代汽车和双龙汽车等多家韩国车企被迫停产。现代汽车此前已通过减少各工厂加班调整产量,但蔚山第一工厂的艾尼氪(IONIQ)5和KONA生产线仍将从当天起暂停至14日。

如何应对“芯慌”?

这一次前所未有的“芯荒”,让汽车厂商引起了对芯片的重视,各自寻求应对之策,包括成立芯片应对小组、向供应商锁定长期订单等。

4月7日,针对芯片供应问题,广汽集团表示,公司得到广东省、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立芯片应对小组,及时协调芯片供应链问题,实行一点一策一预案,多方联动推动产业链条的短缩,积极探索开发重点芯片替代方案。

此外,广汽集团也在进行芯片布局。2020年9月,广汽资本通过旗下福沃德基金投资了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品牌地平线。广汽研究院、广汽资本分别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发布广汽版征程3芯片,计划将在未来的车型中量产搭载。

而吉利汽车方面,据媒体报道,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芯片短缺问题,吉利已经全面排查芯片供应风险,结合2021年销售目标,根据风险等级,向供应商锁定3-6个月长期订单,做到提前锁定,确保生产不受影响。此外,规划芯片选型应用,建立与芯片供应商的直接沟通渠道。

同时,吉利汽车还在迅速推动国产品牌芯片的导入,以及自主研发设计的芯片。据李书福透露,吉利自主研发的中控芯片将在2023年实现装配上车。

针对芯片供应问题,比亚迪在举行业绩说明会时表示,公司一方面根据2021年出货预期来提前做风险备料,锁定产能;另一方面,积极与上游供应商保持频繁沟通,对汽车半导体这个增长极为迅速的市场的重要性达成共识,进而提升产能优先级。

值得一提的是,媒体报道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4月7日在谈及芯片供应问题时表示,比亚迪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布局很早、自主研发、适应性强,几乎不受这次全球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

此外,汽车厂商们也寻求外援。媒体消息显示,汽车创新联盟(Alliance for auto Innovation)近日向美国政府发出求援信号,敦促拜登政府向汽车行业提供帮助。该联盟在对政府审查的书面答复中表示,美国商务部应在一项扩大美国半导体生产的提案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来支持汽车行业,缓解目前芯片短缺所导致的的汽车供应链风险。

有汽车厂商表示,目前车芯片供需失衡对行业构成的是短期压力,预计对第二季度的挑战比较大、第三季度会有所缓解,也有人预计汽车芯片短缺或将持续到2022年。但无论如何,经历这次“缺芯”危机后,汽车厂商们都应该重新审视芯片供应风险问题。

封面图片来源:拍信网

文章来源于:全球半导体观察    原文链接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