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文件明确国家层面的准入管理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通过试点获得准入许可后,可以进一步实现商业化应用。带有强智驾能力的车型中屡屡出现现象级产品,在这类车型的订单中,能够升级智驾功能版本的Max车型订单占比均超过50%。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在地方制度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通知》明确国家层面的准入管理要求,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及其经过充分测试验证、具备量产应用条件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通过试点获得准入许可后,可以进一步实现商业化应用。
《通知》组织实施共分为五个阶段:试点申报、产品准入试点、上路通行试点、试点暂停与退出、评估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特别言明,智能网联汽车搭载的自动驾驶功能,是指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定义的3级驾驶自动化(有条件自动驾驶)和4级驾驶自动化(高度自动驾驶)功能(以下简称自动驾驶功能)。 《指南》中,则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具备设计验证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安全检测能力、用户告知机制;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产品技术、过程保障、测试验证均作出要求;并要求使用主体具备运行安全保障能力、责任承担能力、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运营安全保障能力。 不仅如此,7月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的通知。《公路工程设施支持自动驾驶技术指南》即将于12月1日起施行,该文件由交通运输部发布,华为、百度智行科技、高德云图科技等参编。
▌行业应用规模效应渐显
作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是联结能源、交通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关键节点,是推动“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 之前我国已实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简称“双智”试点)。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近日表示,一年来,试点取得积极进展。百余家创新主体投入自动驾驶车辆1000余台,自动驾驶应用的规模效应渐显。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实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准商业化运行,天津港、上海港、厦门远海码头等试点单位部署200余台自动驾驶集卡或自动驾驶水平运输设备,实现了常态化运行。 放眼全国,随着多省市相继进一步推进相关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建覆盖范围逐步扩张。
例如上海计划探索自动驾驶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化路径,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的示范运营。在中心城区的特定时段、路段试点运营自动驾驶公交。 北京市首个大型普通客车自动驾驶车辆获准路测,这是北京市首张大型普通客车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意味着北京公交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跨过封闭场地测试阶段,进入地面公共交通实际运营场景的开放道路测试阶段。 同月,全国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开放使用,部分路段可达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
▌地方试验立法在先、中央总结立法在后 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
L3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被认为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分水岭,L3级别之后,驾驶的主导权逐渐从驾驶员转移至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化趋势下,国内外纷纷支持L3及更高阶智驾商业化,多家车企已做好量产L3级车辆的准备。目前,国外部分国家L3级智能驾驶相关政策已经出台。 天风证券11月16日报告指出,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政策推进、技术标准制定、产业生态建设,采取了地方试验立法在先,中央总结立法在后的模式。2023年全国+地方智能驾驶政策陆续出台,从上层政策框架、道路测试、数据管理、示范应用等多方面入手,逐渐完善政策体系,L3级别智能驾驶落地有望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如今多款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销售表现亮眼,自动驾驶从无足轻重进化为消费者购买汽车的重要参考,带有强智驾能力的车型中屡屡出现现象级产品如小鹏G6、问界新M7等,而数据显示,在这类车型的订单中,能够升级智驾功能版本的Max车型订单占比均超过50%。 开源证券认为,在这样的需求拉动下,自动驾驶将成为汽车行业最大的变化,也将看到消费者为软件付费的意愿逐步增强,车企靠软件盈利有望逐步实现。 分析师进一步指出,自动驾驶快速渗透趋势下,产业链迎来诸多投资机会。汽车智能化带来车载算力升级需求,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逐步走向集中,大算力平台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此外智能化也将带来车载半导体、线控制动、车载软件等产业需求的延伸,带来诸多投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