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3.0时代需具备5个基本特征:
1.具有相当于住宅神经的家庭网络
2.能与Internet相连接
3.能够通过这种网络提供的各种服务
4.系统客制化
5.两端智能化--云端智能和末端智能
3.0时代我们现在能想到的服务有商务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小区公告,在线教育那等等,商务服务比如代收快递,生鲜配送啊等等。
为了让更好地理解智能家居3.0系统,可将智能家居3.0时代的整个系统分为5个部分组成:数据采集部分(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报警传感器,环境检测器;第二部分是本地数据传输部分(住宅神经);第三个部分应用部分(控制端,开关,电机等);第四部分是网络数据传输部分(网络数据);最后就是数据分析部分(云端)。
有了系统的划分,就能更好第了解什么是客制化系统,客制化系统的特点以及两端智能化的概念。
客制化系统共必须具备三个智能:
一:智能感知
作为系统中的感知端,包括环境的感知、人体的感知和协同的感知。这可以由一系列智能传感设备,或者具备“感知”能力的终端智能设备实现。这好像人体的触觉、视觉、听觉、味觉。
二,智能学习
依托于设备本身的智能处理芯片和云端的大数据处理平台。系统可以学习并记忆智能系统中的各种操作习惯,并发出不断优化的控制信令。这就好像人体的大脑。
三,智能协作
在系统中的各种设备之间可以互相进行协作和联动,以达到一个最终的动作。比如最简单的协作:风雨感应器感应到下雨了以后,自动门窗器把窗子关上。这就好像人体的神经系统,在控制着整个人体协调的运行。
而两端智能化中的末端智能就包含了两个方面,控制器和传感器。
控制器的智能化不是说他的控制动作智能了,而是控制终端融入了一些智能传感器和随着整套系统的智能而变得智能,控制器本身其实无需还多的智能要数,最重要是做到易用和耐用,互联互通。
传感器的智能化可总结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数字化阶段
该阶段的典型结构是: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变送 。其主要特点是在不改变传感器本身的制造、补偿、调整工艺前提下,仅将属于仪表的放大和A/D变换电路转移至传感器壳内或附近的接线盒中,从而实现数字信号的传输。
第二阶段:智能化补偿和校准阶段
该阶段的典型结构是: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变送+智能化补偿校准软件。其主要特点是引入了MCU和温度传感器,利用软件实现零点、线性、温度、滞后、蠕变等补偿。
第三阶段:智能化应用和网络阶段
该阶段的典型结构是: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变送+智能化补偿校准软件+网络支持+智能化传感器控制软件。其主要特点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引入了网络支持和智能化传感器控制软件,从而把智能化传感器的特点、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该阶段的技术核心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引入微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人机互动界面、建立智能化传感器的标准硬件和软件体系。
该阶段的智能化传感器具备一种或多种敏感能力(复合传感器),可完成信号的检测和处理、逻辑判断、双向通信、闭环控制、自检和自诊断、智能校正和补偿、功能计算、网络通信等功能。
就如我们现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他其实就是一种复合的传感器,当然他也可以作为控制器。利用它主要是关注人与家与环境三体和谐统一的智能交互。
两端智能化中的云端智能的概念:
通过构建各种复杂的数据模型,把末端采集数据、记录数据,学习到的数据,还有网络上公开的有用数据加以计算分析,通过这些多维的数据计算分析后发送指令到末端形成动作,这整个的采集,计算分析过程就像人的大脑思考一样,类似于人工智能,以达到做人之所想,这就是云端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