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7-18日,《2023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在广州南沙区如期举办。该论坛由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指导,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商务局等主办,芯谋研究承办,来自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的领导与专家,共聚一堂再谋广州市南沙区集成电路、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大计。
时隔一年之后,广州市南沙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各项投资已经初见成效。2022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总体合作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广州市南沙区发布《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强芯九条)。
南沙方案明确将南沙打造成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时捷的重大战略平台,赋予了南沙新的定位目标和重大使命。而强芯九条具体涉及到“引进和培育集成电路优质企业”“支持企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流片”“支持企业使用EDA工具和IP”“补贴企业生产性用电”“贷款贴息支持”“支持企业融资”“支持企业开展车规级认证”“支持产业链联动发展”九项扶持细则。
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南沙区集成电路产业做出了新成绩。在《2023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现场,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表示,自《南沙方案》发布一年以来,南沙新增上市公司4家,新签约项目299个,投资总额达688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76%、比2021年提高14%。
加速打造“芯晨大海”产业格局,汽车、船舶、航天等推动芯片行业飞升
在《2023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上,魏敏提到了南沙区的目标是加快建设“芯晨大海”产业格局,力争到2025年形成总规模达2万亿的产业集群。
具体来看,“芯晨大海”产业格局以“芯”片的集成电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为核心,以创新发展承载“晨”光和希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引领,以强化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汽车等“大”制造为根本,以聚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为导向。
魏敏指出,南沙区引进了芯粤能、芯聚能、晶科电子、联晶智能、南砂晶圆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覆盖半导体设计、材料、制造、设备等产业链环节,在国内率先实现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同时,随着南沙区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院所、高校和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南沙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基础研究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集成电路主要下游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为南沙的集成电路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南沙的汽车产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形成“整车—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汽车零部件基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链;南沙龙穴造船装备基地集聚了广船国际、中船华南船舶、文船重工等船舶及装备制造厂,交付多艘渤海、地中海、波罗的海客滚船舶;南沙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量产了中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其生产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已成功发射;另外,南沙聚集超过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已经近6800家银行、证券、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23类金融企业。
针对南沙区当前的产业格局,国家重大专项02专项总师、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秘书长叶甜春介绍说,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体量开始增加,还有一些新的高端项目,比如SOI及其他项目正在酝酿中。“我们看到了第三极良好的发展态势,也逐步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版图中非常重要的特色一环。”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已经稳住了阵脚,而下一步则是要谋求未来发展。叶甜春指出,这不仅要关注构建产业能力、补齐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也要考虑集成电路产业未来的发展。这也是南沙进一步发展集成电路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现在我们的芯片供应链能力逐渐建立起来了,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之后,最终的目标还是解决供给侧、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对产品的需求。”
先落户企业带动后落户企业,南沙集成电路实施“链长制”
根据魏敏的介绍,近年来,南沙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紧抓广东省大力建设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长制”。何为“链长制”?指以领导挂帅担任“链长”,通过充分发挥党政一把手集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提升一个区域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总的来看,“链主”企业对整个产业链起到牵引的作用。
据了解,在南沙区企业落户方面的“链长制”特征也十分明显,比如南沙的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先是晶科电子落户,后带动芯粤能、芯聚能、南砂晶圆等芯片及半导体龙头企业落地,然后又孵化出联晶智能等企业,从而助推南沙率先实现全产业链的布局。
去年的南沙集成电路论坛上,代表企业分享了很多与对南沙汽车产业链发展的目标的憧憬,而今年的论坛更多企业带来了新进展。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碳化硅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汽车芯片产业链企业对碳化硅非常关注。
在6月17日的主论坛现场,南沙企业代表、芯粤能董事长肖国伟宣布,芯粤能碳化硅晶圆生产线顺利进入量产阶段,包括1200V、16毫欧、35毫欧等一系列车规级和工控级碳化硅芯片产品,各方面测试数据良好,陆续交付多家客户和主机厂送样验证,目前已签约COT客户十余家,并完成了四家客户规模产品的量产。
据介绍,芯聚能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项目第一阶段将建设用于新能源汽车的IGBT和SiC功率器件与模块生产基地,同时实现工业级功率器件规模化生产。该项目的第二阶段将面向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的汽车功率模块、半导体器件和系统产品,延伸并形成从芯片到封装、模块的产业链聚集。
在6月18日的汽车芯片分论坛现场,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CEO周晓阳介绍说,芯聚能已经具备量产能力。该公司在南沙区万顷沙镇总计规划8.4万平方米生产基地,目前有2万平方米建成运营。“我们的主驱模块产品已经应用在吉利、吉利与奔驰合作的Smart车型上,到2022年年底,累计有一万辆乘用车应用了我们的主驱模块,截至目前,我们累计交付的主驱模块将近4万块。”他表示。
除了芯片、模块相关项目之外,相关汽车企业的配套项目也是南沙的重点项目之一,相关项目也正陆续在南沙落地,其中包括为广汽配套的一个新制造中心近期举办了奠基仪式。
今年6月9日,广州南沙艾帕科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举行奠基仪式,该基地项目是广汽丰田供应链的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为5.2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96亿元,将在黄阁镇小虎岛投资建设汽车配件生产基地。项目整体规划建设生产厂房及自动仓库等建筑,搭建冲压和焊接生产线,生产汽车车身骨架类产品,年规划产能135万台套/年,计划2025年1月投产,达产后年工业产值约20.4亿元。
广汽集团广汽研究院副院长梁伟强补充说,为广汽配套的该制造基地占地300亩。另外,广汽在广州番禺打造了全球的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基地,番禺基地占地7500亩、总投入450亿元。此外,广汽在新能源车领域也完成了“三电”及智能网联的产业链布局,未来其电气电机基地也将会落户番禺。
相信在“链长制”的带动下,未来更多先落户企业将带动后落户企业发展,企业之间产生更好的联动效应,未来连同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所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将能有更好的互动,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何看待当前的汽车芯片供应链?
本次峰会除了主论坛之外,还有汽车芯片、设计/EDA/IP、设备材料零部件、化合物半导体四个分论坛,这些不同主题的论坛彰显当前南沙区所聚焦的重点。以汽车芯片为例,去年的主论坛上,来自行业的专家都在谈论汽车“缺芯”事件,到今年6月,虽然汽车芯片供应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各国半导体“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升级,随着整车需求持续火热,部分车规芯片可能仍会面临供应紧张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下,大家如何看待汽车芯片,及其供应链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指出,虽然此前在各国的支持下,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具备“全球化”的特点,但是最近几年半导体全球化的进程被中断,半导体供应链也被破坏。中国要重新理解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来维护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的完整性,实现再全球化。中国这个超大市场要让半导体全球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都能够共同获利。同时也要讲好半导体的故事,让各国政府和当局多做一些促进产业发展的事情,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扫清更多的干扰。
此外,恩智浦、华润微等企业高层均针对汽车芯片供应链相关做了分享。
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指出,汽车产业最近几年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我们进入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过去芯片原厂把样片给Tier1、Tier2及车厂,现在芯片原厂甚至在还没有样片的时候,提前9个月至1年就要给汽车厂商提供Model。当然,不同的车厂对平台上有不同的要求。总之,汽车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的需求,不仅提出了软隔离的要求,还提出了芯片硬隔离的需求。
从供应链的角度而言,芯片原厂过去只需与跟Tier1/Tier2等零部件供应商交流,由后者为系统集成商到主机厂商完成业务对接。但随着现在“软件定义汽车”中,中间件的软件越来越多,软件工程师的需求远大于硬件工程师,芯片上的中间件要集成30+到50+软件,最终交付给顾客的是完整级的硬件,期间芯片原厂与软件供应商、Tier1,以及EMS(设备制造服务商)都有合作。如果不进行产业链的重构及合作,就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这些广泛的生态合作,给对芯片厂商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最近几年,华润微电子在不断地在加强转型,华润微电子总裁李虹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称,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是全球最高,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产化率不到10%,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华润微的布局重点是“两江三地”——江的一端是长江,主要是上海和无锡,另一端是成渝双城,以及珠江、粤港澳大湾区。在大湾区主要布局应用产品,华润微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全球的创新中心,该中心与香港、澳门有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也在大湾区打造12英寸的特色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
小结
除了以上重点聚焦信息之外,南沙的政策红利也值得关注。根据《南沙方案》,在财税政策方面,该方案赋予的三项重磅财税政策已落地,其中15%企业所得税优惠产业目录覆盖8大类140条、528项产业目录;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进一步延长至13年;对所有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
强劲的财税政策的支持也是南沙“吸金”的关键,前文也有提到,该区2025年的目标是“产业集群总规模将达2万亿元”,而《南沙方案》方案发布一年以来,该区已经成功“吸金”近7000亿元,现在距离2025年结束还有两年多,我们期待2万亿的目标的如期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