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智能电动汽车变革的浪潮中,由于响应市场需求变化迟缓、战略决策落后,合资品牌普遍错过了国内2020-2022年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高的红利期,从曾经的领导者地位已然变为了追逐者,在华处境越来越为被动。
根据乘联会及各大车企公布的7月销量数据,在12家主流合资车企中,仅一汽丰田一家实现销量正增长,其他品牌的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并且,当前合资品牌的整体份额已经被逼到了40%的市场红线附近。
另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目前L2已成为主要的驾驶辅助方案。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L2级别(含L2+、L2++) 标配量达37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51%。其中,20-50万价格区间车型渗透率均已经超过85%以上。对合资车企而言,要想守住中国市场,除了要紧跟上中国新势力品牌电动化转型的速度,依靠智能化技术创新塑造新的认知,同样是合资品牌转型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年来合资品牌在不遗余力寻求突破。比如转型尤为积极的大众集团,牵手小鹏汽车、中科创达和地平线等本土头部企业,将研发重点都集中在软件、电动智能化系统等领域;丰田将在华最大研发基地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旨在进一步强化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的本土研发;奔驰方面则将智能化研发重点放在上海研发中心……
在规划上,大众计划到2026年要完成在智能网联领域技术与成本达到与中国领先玩家的同等竞争力,为实现2030年的市占率目标铺平道路;广汽丰田则喊出了2025年实现智舱和智驾领先,2026年跻身行业第一梯队的口号……
那么,基于征服市场的雄心,面对全行业加速拥抱智能驾驶的当下,合资车企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智能化布局究竟都走到了哪一步?本文就带大家来盘点下。
大众汽车
去年开始本土智能化布局愈发密集
从电子电气架构所代表的硬件层面,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所代表的软件领域,大众在华分别选择与不同公司合作。在智能化布局上,大众主要是和地平线、小鹏和大疆合作。此外,大众也与地平线成立了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与中科创达成立合资公司翼创雷行(CARThunder)等,以此加速推进智能化。
大众对汽车智能化转型的态度一直很积极,加码动作自去年开始尤为密集。
大众汽车集团于2020年建立了大众汽车软件事业部——Car.Software Organization,并于2021年1月从集团中拆分并独立运营,正式更名名为CARIAD(Car I Am Digital),意为 “数字化的汽车”。
2023年4月,CARIAD中国的创新研发中心与孵化平台“元创实验室”正式成立,聚焦信息娱乐系统、智能网联等多个领域的创新研发工作。
7月,大众宣布向小鹏汽车投资7亿美元,持有小鹏约4.99%的股权。双方共同开发两款B级纯电动汽车,虽然会采用大众的标识,但将搭载小鹏汽车的软件和自动驾驶技术。
9月,CARIAD中国收购上海沐传工业设计,将其设计能力整合到CARIAD中国UX&UI(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设计)团队中,并在北京打造适配国内用户体验需求的能力中心。
同月,为布局智能座舱,大众汽车与中科创达成立合资公司翼创雷行(CARThunder),CARIAD中国设计中心(CARIATIVE)将会负责车机系统UX&UI的交互设计。
11月,CARIAD中国与vivo联手成立手车互融联合创新实验室,旨在融合双方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不同领域的能力、想法,提供更智能化、更创新的用户体验和应用。此外,CARIAD中国还建立了HMI(人机交互界面)软件研发工厂,支持针对量产车型的全新HMI研发。
12月,大众出资约13亿欧元,旗下CARIAD与地平线正式成立名为酷睿程(CARIZON)的合资公司。酷睿程将依托地平线征程家族的计算方案进行研发,其智能驾驶方案将应用于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推出的纯电动车型。据悉,新合资公司在高级驾驶辅助领域的L2+、L2++产品预计会在2025年、2026年逐步推向市场。
进入到2024年,4月,大众汽车再次宣布将与小鹏汽车一起开发新的CEA架构,新架构将在2026年开始应用于大众在中国本土生产的产品。开发由三方参与,分别为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CARIAD中国和小鹏。CEA架构核心技术来自小鹏的EEA架构。
2024年7月22日,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签署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双方将全力投入为大众在华生产的CMP和MEB平台开发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中,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在广州和合肥建立了联合开发项目组,通过联合开发项目组的密切技术合作,第一个搭载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的车型预计将在24个月内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CARIAD中国的工作重心围绕着大众自研的E³ 架构+MEB 平台进行,主要是软件的本土化、功能维护和迭代升级。2024年开始,CARIAD中国的工作重点转向CEA架构。大众计划2026年在中国推出以CEA架构+CMP平台为核心的下一代产品。
此外,大众正在通过CARIAD提升软件实力,计划将CARIAD中国软件专家的人数提升至1200人。
而在积极转型电动化的同时,大众也不放弃旗下燃油车的智能化转型。上汽大众旗下的途观L Pro、帕萨特两款燃油车,以及一汽-大众旗下全新一代迈腾燃油车,都将部分搭载大疆车载提供的智能驾驶系统。
一汽-大众:要打造“油电双智”格局
早在2019年,一汽-大众就与大众中国成立了专做数据和运营服务的摩斯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摩斯智联以智能网联为重点,以软件定义产品为关键,以产品数字平台化、模块化为手段,全方位满足用户对产品、服务数字化需求。
2021年开始,一汽-大众在全公司范围内启动全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21年,一汽-大众成立车联网部,对车机APP、云平台,以及手机APP这三端进行整合。2022年初,一汽-大众发布数智化战略,对一汽-大众数智化转型的目标、方法、路径做了清晰阐述。2024年2月,一汽大众正式启动E-lane3项目,此为其数智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一汽-大众强调,“油电双智”是公司前行的坚实路径。其对燃油车智能化转型的决心,可以从7月9日上市的全新一代迈腾身上,看出明显的布局。
在智能驾驶上,全新一代迈腾采用IQ.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IQ.Pilot是一汽-大众与大疆车载针对中国路况联合开发的一个适用于城市或高速普通场景及拥堵场景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最高130km/h的L2+辅助驾驶功能。
IQ.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对车速、车距、车道保持进行实时控制,自适应巡航能在360秒内跟随前车的启停状态,并可预测加塞行为后自动降低车速,智能拨杆变道可在确认安全后让车辆实现自主变道。当通过曲率半径超过75米的弯道时,车辆还可根据曲率变化自动调节至安全车速。IQ.Pilot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功能安全产品认证的完整高阶智能驾驶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一代迈腾是首次应用大疆车载智能驾驶方案的燃油车之一,高度融合大疆车载惯导双目方案,可根据中国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准确识别车辆、行人甚至是异形障碍物。
此外,在智能化座舱打造上,全新一代迈腾实现了多屏联动。全新一代迈腾应用华为5G通信模块、高通8155芯片、与科大讯飞深度合作定制的Avatar语音助手等,通过与大疆、高通、科大讯飞、华为在智能化方面的强强联手,实现“硬件+软件”的全域进化。
作为大众集团“in China, for China”战略的首个智能驾驶应用车型,全新一代迈腾标志着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上的智能化布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上汽大众:搭载大疆车载智能驾驶系统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上汽大众也紧跟时代步伐,调整策略积极应变,不断构筑起更加完善先进的研发体系。2018年,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在上海安亭开工,由此吹响上汽大众电动化转型号角;2020年,投资170亿的安亭新能源汽车工厂正式投产,开启了上汽大众电动化、智能化的新篇章;2022年,全新的技术研发中心二期落成,成为涵盖新能源、智能驾驶和网联、电子电器等功能的综合研发试验基地;2024年1月,上汽大众与安亭镇正式签署汽车产业新生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进一步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和产业能级提升。
在智驾层面,上汽大众自2018年开始就与大疆车载展开合作,共同打造IQ. Pilot智驾系统。该项目采用和大疆合作的双目惯导,支持拨杆变道、障碍物识别、进出匝道加减速、打车避让等功能。
奥迪:借力华为和Momenta
奥迪在中国市场的智能化转型主要是借助华为和Momenta。
一汽大众-奥迪方面,据行业最新消息,新一代国产奥迪A5将首搭华为智驾。早在2018年,奥迪和华为宣布在智能化领域达成合作,不过双方在随后的时间里并未公开更进一步的动作。直到2024年,双方在智驾领域进一步合作的消息开始频传。
奥迪全球CEO高德诺今年3月明确表示,2026年将推出奥迪的最后一批燃油车,并随后逐步停止燃油车的生产。根据规划,奥迪的下一代燃油车将基于全新的高端豪华燃油车平台PPC(Premium Platform Combustion)打造,这款车型也有望成为奥迪的最后一代燃油车。
据亿欧汽车报道,奥迪最后一代燃油车将搭载华为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其中奥迪A5将成为首发车型。未来,一汽大众-奥迪和上汽奥迪会分别投产下一代奥迪A5,而部分车型会使用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据悉主要为一汽大众-奥迪。
预计到2025年,华为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将会全面融入到一汽-大众奥迪的产品阵容中。在今年的广州车展期间,下一代奥迪A5将完成亮相并有望在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上市。
据悉,奥迪与华为将在多款车型上展开合作。其中,基于PPE平台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奥迪Q6 e-tron同样搭载了华为智驾系统。截至目前,哪款合作车型首发上市内部暂未明确。
奥迪中国表示,奥迪位于北京的ADAS技术研发部门的目标是为即将推出的及未来的车型提供一流的驾驶辅助系统,为中国用户带来高端体验。为落实这一目标,奥迪正与来自本土和全球的供应商在不同领域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
上汽奥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奥迪与华为在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合作并不包括奥迪在华的所有项目。奥迪和上汽集团合作的车型便不采用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而是搭载Momenta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2023年7月,上汽集团宣布和奥迪达成共识,双方将通过合作加快电动车开发。彼时,消息称奥迪最终合作对象为上汽星云平台,双方合作涉及三电系统、车体、智驾系统等智己电动汽车架构。
上汽星云平台包含上汽自研的“魔方”电池技术、“绿芯”电驱动力系统和 “银河”SOA电子电气架构。其中,在智能化层面,“上汽星云”软硬解耦的车载OS,可以升级和自我进化。车载OS出自上汽旗下零束科技,主打“云管端一体化”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实现智能车生态与IoT生态深度融合,给用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智能座舱功能。
智能驾驶上,“上汽星云”采取的是提供底层线控底盘方案和相应的车控OS端口,方便合作伙伴适配智驾产品。比如,智己L7、LS7搭载的就是Momenta提供的高阶智驾方案:包含激光雷达,具备城市NOA的OTA条件。
2024年5月20日,上汽集团和奥迪汽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专注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将基于该平台共同为上汽奥迪开发多款高端智能电动新车。其中,奥迪负责车型定义、整车研发,上汽重点提供智能电动创新技术。零束科技也将为该合作项目提供汽车智能技术。
根据协议,双方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通过提升研发效率和优化开发流程,加快新车型的研发速度。合作项目将覆盖B级和C级市场,首款纯电车型预计于2025年上市。
奔驰
将智能化研发重点放在上海研发中心
2014年11月,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在京揭幕。2021年下半年,奔驰在北京的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同年,奔驰正式将“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中国研发技术中心”,以提速新能源产品在内的新车型的本土化,在中国的研发团队也从2005年的10余人扩展到1000人左右。
2022年,奔驰上海研发中心成立,2024年4月新研发大楼启用,建筑面积达7400平方米、投资达6900万人民币。相较北京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车辆基础研发工作,上海研发中心的核心目标更偏向于加速奔驰在中国的智能化研发,承接自动驾驶、大数据等技术领域的开发工作。
目前,上海研发中心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了L2+导航辅助驾驶功能,项目从启动到落地仅用时12个月。 截至2024年7月,有6成用户会使用L2及L2+导航辅助驾驶,单车单日最长智驾里程近197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速在中国的智能化、电动化进程,奔驰近5年在中国投入105亿元,本土研发团队已经超过2000人。中国研发网络已成为德国以外覆盖领域最全面的研发网络,涵盖高级设计、智能互联、电动出行、自动驾驶、本土化和整车测试等领域。
在跨国车企的豪华品牌中,奔驰是首个实现量产点到点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的车企。其也在同步进行无图和端到端的智驾方案,计划把端到端、大模型更多应用泊车架构,主要用于功能的泛化性上。奔驰介绍,下一代智驾系统将首搭无图+端到端系统,现已在公开道路上测试。
在软件上,去年奔驰发布了首个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MB.OS系统,这被奔驰认为是其实现更高阶智能驾驶、拔高智能座舱核心能力的技术底座。这套系统可以通过横向集成方式,将信息娱乐、自动驾驶、车身控制及驱动传动四大系统域全面打通。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有消息称奔驰将搭载英伟达的Orin芯片,以及由Momenta提供的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阶智驾方案,用来实现城区导航辅助驾驶功能。Momenta提供的这套高阶智驾方案,是奔驰首次采用国内智驾供应商的解决方案,全新奔驰纯电CLA是第一款应用这套高阶智驾方案的奔驰车型。
在与本土科技公司及相关单位合作方面,2022年5月,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与亮道智能在智慧交通领域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亮道智能激光雷达感知融合系统与奔驰量产车型车辆数据的融合分析,为城市交通管理者提供基于云服务的大数据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2022年7月,梅赛德斯-奔驰与腾讯云围绕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展开战略合作,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速梅赛德斯-奔驰自动驾驶技术的模拟、测试和应用。该合作将强化研发资源,支持梅赛德斯-奔驰与英伟达在华携手研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
2023年10月17日,梅赛德斯-奔驰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金桥管理局和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上海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双智联动”建设。
2024年8月13日,梅赛德斯-奔驰与火山引擎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以前沿AI科技加持智能座舱技术发展,在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开展探索和合作。
同样在今年8月,梅赛德斯-奔驰宣布成为首个同时获准在北京开展L4级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的国际车企。
宝马
本土朋友圈持续扩容、建有四大研发中心
为发展智能化,宝马在中国不断拓展联合创新朋友圈。宝马不仅与腾讯、阿里巴巴、中国联通、四维图新、华为等科技巨头深入合作,牵手中国科技初创企业,而且,宝马还积极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开展广泛合作。
比如2018年9月,宝马与腾讯开始在车载信息娱乐与服务、汽车安全等领域面展开合作。随后双方合作不断加深进一步扩展到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2020年10月,宝马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成为首家接入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汽车企业。
2022年6月,四维图新与宝马中国及华晨宝马签署关于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及车载在线商店合作的框架协议。
2023年2月,四维图新与宝马签署自动驾驶地图许可协议。四维图新将为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下一代自动驾驶功能提供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地图、HD(高精)地图及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产品及服务。
2023年7月,宝马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合作内容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及整车安全领域,并就政策与法规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推动标准化制定与合作,共同推进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发展。内求高效,外联共创,宝马将与中国产学研各层面深化创新领域的合作探索。
同月,华晨宝马与百度宣布未来将围绕AI平台和量子计算技术等展开深入合作。在AI平台方面,宝马选择跟百度共同为宝马“BEACON”AI 大平台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特别是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分析相关能力领域。在量子计算方面,双方将共同在生产、制造等场景中携手探索量子计算应用的可能性,提高应用效能,未来或为金融、保险、汇率计算等场景提供强劲算力。
2024年8月16日,在第四届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大会上,华晨宝马称未来将从测试车、双向信息分享、参与自动驾驶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等几个方面加强与沈阳的合作,共同推进沈阳“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的建设。
目前,宝马已经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建立四大研发中心,这是宝马集团在德国总部之外最大最完备的研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四大研发中心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研发重点,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协同网络,使得宝马集团在中国实现了具备汽车全流程研发职能以及全栈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开发的能力。
其中,沈阳研发中心专注于电动出行技术的研究,中国特有模块开发和智能网联汽车及整车的集成和验证;北京研发中心着重于整车的质量测试和车型认证,并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进行本土化策略制定;上海研发中心着重于未来出行趋势研究、创意设计及数字化应用,包括自动驾驶、互联驾驶及云端互联APP的开发及应用;南京研发中心则专注于汽车软件开发。
2024年,宝马沈阳研发中心全新复合型EMC(电磁兼容)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营。该实验室是业界首个兼具智能网联和电磁兼容测试能力的复合型实验室。为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进程,宝马沈阳研发中心计划于今年9月和12月陆续开启自动驾驶数据处理中心及自动驾驶试验车间。
该车间启用后将主要用于验证本地新项目的自动驾驶功能,中国研发团队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深入探究自动驾驶技术,持续拓展技术的可能性和边界,推动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丰田
变革举措“大刀阔斧”,更名在华最大研发基地
丰田对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15年。彼时,丰田宣布成立了一家名为“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的子公司,旨在投资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多年来,丰田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2019年8月,丰田与小马智行展开合作,在中国共同推进面向移动出行服务的自动驾驶车辆开发。同年9月,双方在中国公开道路开始推动自动驾驶合作项目,采用丰田旗下雷克萨斯品牌 RX车型和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系统。
2020年,丰田宣布与Momenta达成战略合作,为丰田提供基于摄像头视觉感知技术的高精度地图及更新服务;第二年丰田又参与了Momenta的C轮融资,成为其股东,此后双方在智能化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
2021年,丰田投资成立Woven Planet,致力于开发汽车操作系统Arene,这被认为是丰田在软件和硬件方面转型的一个关键,还引入了曾任职于谷歌智驾团队的James Kuffner任CEO。同年还宣布完成对Lyft自动驾驶部门Level 5的收购,以加速自动驾驶软件的创新。
进入到2023年,面对行业激烈的电动化与智能化竞争态势,丰田一系列的动作更是可以称之为“大刀阔斧”。其全球经营团队围绕“电动化”、“智能化”、“多样化”三个方向,以“继承与进化”为关键词推进丰田事业的变革。
为加速在华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增强中国市场竞争力,2023年8月,位于常熟高新区的丰田在华最大研发基地 “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简称IEM by TOYOTA)”,并同步开展诸多事业方面的推进,加速电动化车型研发,实现以中国式“继承与进化”展开2.0阶段的发展篇章。
同时,丰田在中国的三个合资公司,即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将打破组织壁垒,加入到IEM by TOYOTA主导的研发项目中。
无论是电气化还是智能技术,丰田都将通过“培育本地供应商”、“审视零部件设计”、“改革制造技术”三方面举措,努力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同样在2023年,8月4日,丰田中国与小马智行、广汽丰田共同设立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相关事业合资公司,以支持未来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前装量产和规模化部署。
9月,丰田宣布重组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子公司,将对其汽车技术部门Woven by Toyota的管理进行全面改革,旨在让该部门从研发的角色转向更多地参与下一代汽车的生产。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23年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丰田曾一度希望在2025年推出成熟的Arene平台,但规划丰田下一代汽车阵容的团队预计其交付时间将被推迟到2027年。这也给丰田的智能化转型能否赶超行业进度增加了很多不确定。
2024年,丰田与华为智驾合作的消息一度甚嚣尘上,尽管后续官方并未回应太多,但3月上市的丰田第九代凯美瑞,搭载了与华为共同开发的车机系统以及高通骁龙8155车机芯片。
同年4月,丰田正式宣布将与腾讯开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丰田旗下子公司丰田纺织也在加快从核心传统零部件企业向电动化与智能化方向转型。
丰田纺织近年来通过建立“新价值创造中心”和“车室空间开发中心”,致力于智能座舱领域的系统性研发,推出MX系列智能座舱产品。2019年,丰田纺织发布了面向L3、L4级自动驾驶的智能座舱MX191;2021年上海车展上,健康座舱“MOOX”全球首次亮相;2023年上海车展上,面向2030年的L4级自动驾驶的城市区域共享出行服务车辆的座舱MX221在国内首次亮相。
2024年4月12日,丰田纺织(中国)宣布与滴滴自动驾驶达成合作。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协作打造面向Robotaxi的新一代的智能座舱。在北京车展期间,一款名为“LOUNZE”的概念空间座舱以及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的车辆得以亮相,并在示范应用区域内进行试点验证。
广汽丰田:全新智能座舱、端到端高阶智驾,2026年进击智能化第一梯队
车机系统不够智能一直是合资车企被广大消费者所诟病的短板,在一众合资车企中,广汽丰田可以说在智驾上下了大功夫。
2024年6月28日,广汽丰田在首届科技开放日上展示了合资2.0时代的转型成果和前瞻技术布局,包括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4大类电池技术、端到端的高阶智驾系统、新一代智能座舱等。
其中,在智能驾驶方面,广汽丰田联合Momenta打造TOYOTA PILOT端到端高阶智驾系统,首发搭载于铂智3X车型,预计明年上市。该套智驾系统提供覆盖泊车、高速、城区NOA的全场景高阶智驾体验。
同时,广汽丰田与小马智行合作开展L4级别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运营,积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日前,丰田中国、广汽丰田和小马智行共同出资的合资公司骓丰科技已正式成立,首期规划在一线城市投放千辆规模的铂智系列L4级Robotaxi,开展规模化运营。
智能座舱方面,广汽丰田与华为、腾讯等科技公司合作多年。今年推出的第9代凯美瑞、2024款赛那和汉兰达三大旗舰车型,融入了华为AI语音助手、Hi-link车家互联生态,以及腾讯系生态服务,实现智能化体验的提升。广汽丰田表示,2025年上市的C级纯电轿车,将在智能座舱方面与华为开展更全面的合作。
按照战略规划,随着不断深化现地研发体制,积极整合中国优势资源,广汽丰田将推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水平将实现快速进阶,计划2025年做到全面领先合资,紧跟新势力;2026到2027年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一汽丰田:智驾不求跑得最快,但要最稳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林虎曾谈到,在智驾的领域,一汽丰田也许不是行业内跑得最快,但一定是行业内最稳的。
2024年4月24日,一汽丰田在智电技术暨旗舰新车发布会上发布全新进化的IT'S TiME 2.0智能电混双擎技术品牌,由丰田三阶智能电混双擎技术、Toyota Pilot高阶智驾和Toyota Space智慧空间三大版块构成,旨在为用户提供出行更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