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是如何工作的?是什么让它比A类更高效?在这篇文章中了解答案。
本文引用地址:高效射频(PA)在许多应用中都至关重要,从手持通信设备到大型有源元件相控阵天线。例如,在上述手持设备中,更高的效率意味着更低的功耗,从而可以延长通话时间。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了解到,电感性负载的A类放大器提供的最大可获得效率仅为50%。本文介绍了B类功率放大器,其理论最大效率为78.5%。在讨论了B类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后,我们将探讨效率差异的原因。
请注意,本文中使用的分析表达式是近似的,因为它们涉及大信号和强非线性,功率放大器级难以分析。然而,这些数字仍然有助于我们很好地理解电路的行为。
B类功率放大器特性
在B类放大器中,晶体管被偏置到刚好低于其导通点。当没有完全导通时,晶体管被输入信号的正半周期驱动导通。对于信号的另一半周期,当输入信号为负时,晶体管保持截止状态。如图1所示。
晶体管作为B类功率放大器工作的示意图。
图1. 晶体管作为B类功率放大器的操作。图片由Steve Arar提供
对于双极型晶体管,我们需要将基极-发射极结偏置在大约0.7 V。对于FET器件,栅极-源极偏置在夹断状态。这些偏置点允许输入的正半周期驱动晶体管导通。
传导角度
我们将使用传导角的概念来帮助我们描述功率放大器晶体管的工作。传导角是晶体管导通的一个输入周期的分数,以角度或弧度表示。例如,在A类放大器中,晶体管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因此传导角为360度。在B类放大器中,晶体管仅在信号周期的一半时间导通,因此传导角为180度。
180度的精确导通角是一个数学概念,在实际应用中,B类放大器的导通角可能与这个理论值略有不同。然而,导通角的概念仍然是分类不同类型功率放大器的一种有用方法。在本文的后面,我们将讨论如何将导通角从360度减小到180度,从而使B类放大器级实现比A类设计更高的效率。
典型波形
由于B级晶体管的间歇导通,流经晶体管的电流不是输入信号的忠实再现(见图1)。作为半波整流正弦波,输出电流包含所施加信号的不同谐波。
如果我们让这种失真的电流通过电阻负载,输出电压也会富含不同的谐波。然而,我们通常在输出端有一个带通或低通滤波器,可以充分抑制高次谐波分量。图2显示了一个单晶体管B类放大器。
单晶体管B类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2:一个带有单个晶体管的B类放大器示例。图片由Steve Arar提供
RF扼流圈允许直流电流通过,但对RF信号而言,则相当于开路。输入RF扼流圈设定基极-发射极电压的静态值;集电极处的RF扼流圈提供晶体管的直流电流。负载是一个交流耦合电阻器(RL),在基频处有一个高Q谐振电路。
通过缩短谐波分量,高Q谐振储能电路使输出电压在基频处呈正弦波。图3显示了接近理想A、B和C类放大器的晶体管电流和输出电压波形。
近理想A、B和C类放大器的电流和电压波形。
图3. A、B和C类放大器的电流(a)和电压(b)波形。图片由George Vendelin提供
我们可以假设谐振并联LC网络在输出端提供了一些谐波滤波。然而,由于晶体管的间歇导通,在B类和C类级中仍可观察到一些谐波失真。A类级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几乎未失真。
计算B类放大器的效率
现在我们已经很好地了解了B类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让我们计算一下单晶体管B类放大器的效率。假设晶体管电流是幅度为Ip、周期为T的半波整流正弦波,如图4所示。
单晶体管B类放大器的输出电流波形。
图4. B类放大器晶体管的输出电流。图片由Steve Arar提供
使用傅里叶级数表示法,我们可以根据其组成频率分量来表示输出电流:
方程式1
其中⍵0是信号的角频率。假设高Q谐振器消除了较高的谐波分量,则负载(RL)上的交流电压可以计算为:
方程式2
现在我们有了输出电压,我们可以计算出传递给负载的均方根(rms)功率为:
方程式3
为了计算电源提供的功率,我们求出从电源中汲取的电流的平均值(图4中的波形),并将其乘以电源电压。根据方程1,半波整流信号的平均值为Ip/π。因此,电源提供的功率为:
方程式4
这个方程式,连同方程式3,给出了放大器的效率:
方程式5
为了找到放大器的最大效率,我们需要用VCC表示Ip的最大值。为了找到这种关系,请注意,输出摆幅的最大幅度(由方程2给出)等于VCC。正如我们讨论过的电感性负载A类放大器一样,当晶体管的集电极(或漏极)通过RF扼流圈偏置时,情况就是这样。输出的直流偏置是VCC;输出可以在VCC之上和之下摆动。
因此,根据方程式2,我们有:
方程式6
通过将上述公式替换为公式5中的Ip,我们找到了最大效率:
方程式7
与A类放大器相比的功率效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是什么使B类放大器比A类放大器更高效,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是什么使A类放大器效率较低。
电感性负载的A类放大器提供相对较低的效率,因为晶体管始终处于偏置状态,即使没有施加信号,也会从电源中汲取恒定的直流电流。这导致大量功率消耗在晶体管中,而不是负载中。
图5首次出现在“电感负载A类功率放大器简介”中,展示了随着集电极电流的增加,三个功率项在该类PA中的表现:
PCC:供电。
PL:负载功率。
PTran:晶体管功率。
该图还绘制了放大器的功率效率(青色曲线)。
A类PA的电源功率、负载功率、晶体管功率和功率效率与集电极电流的关系图。
图5.电感性负载A类放大器的电源功率、负载功率、晶体管功率和功率效率与集电极电流的关系。图片由Steve Arar提供
如您所见,在没有交流信号的情况下,没有功率被传递给负载。相反,晶体管耗散了电源提供的所有功率。然而,即使信号摆幅和效率达到最大值,晶体管中耗散的功率也等于传递给负载的功率。
那么,B类放大器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们在图3中看到,A类和B类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几乎相同。但是,当我们比较导通角时,我们观察到B类晶体管的电流在信号周期的相对较小部分中不为零。
通过减少漏极电流和漏极电压同时为非零的信号周期的比例,B类放大器降低了晶体管中的功耗。这是以使输出高度失真为代价实现的,可以通过加入高Q谐振器或使用推挽式配置来解决,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讨论。
与A类放大器相比的输出功率
但是,对于给定的晶体管和电源电压,B级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与A级放大器相比如何?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A级和B级放大器都可以具有大约VCC的最大摆幅。换句话说,假设晶体管的饱和电压(VCE(sat))为零,峰峰摆幅将从零到2VCC。因此,给定电源电压的输出摆幅在两种类型的放大器中是相同的。
现在,假设可以流过晶体管的最大电流被指定为Imax。通过电感性负载A级负载的最大交流电流为Imax/2,另一半Imax在晶体管中损失。当B级晶体管以其最大电流工作时,图4所示的半波整流电流(Ip)的峰值等于Imax。
当Ip=Imax时,电流基波分量的幅值为Imax/2(方程1),这也等于A类放大器的负载电流摆动。这意味着,在给定相同的晶体管规格和相同的电源电压的情况下,A类和B类级可以产生相同的最大交流电流和输出电压。(在本分析中,我们忽略了击穿电压对偏置点和电压摆动的影响)。
因此,A类和B类设计都可以产生相同的最大输出功率。此外,由于电压和电流摆动相同,两种设计的最佳负载电阻是相同的。
总结一下
B类放大器切断输入信号周期的一半,只使用剩余的一半来产生输出信号,以换取效率的显著提高。由于其作为热量的浪费功率较少,B类放大器也可以比等效的A级运行更低。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更详细地介绍B类功率放大器的配置——现在,我希望你已经发现这篇介绍有趣且内容丰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