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2月底,随着口罩生产厂家全线复工以及电子制造工厂踊跃“跨界”生产,国内口罩供应紧缺的情况得到逐步缓解。然而,此次的“口罩危机”给民众敲响巨大警钟,不少网民表示:经此一疫,以后口罩、酒精、消毒液会成为家里的灾备物质。
就在此时,“小米智能口罩专利在美国获批”的消息直击民众的消费神经!智能口罩,似乎成为了电子厂商们的下一个风口……
小米智能口罩专利获批,下一个消费爆品?
据外媒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在2月18日批准了小米公司提交的“智能口罩”专利申请。
根据美国专利申请流程图来看,“小米智能口罩”申请获准后,将进入办理授权手续和授权公告。因此,短期内实际成品难以投入市场,也不存在“该口罩专利趁疫情抢注”的情况。
图片来源:USPTO
事实上,智能口罩并不是新鲜事物。2007年始雾霾肆虐,“防雾霾”成为智能口罩的第一卖点。
案例一:Guts Air。2014年12月,创企Guts Air登陆京东众筹,针对雾霾天气开发一款智能口罩“惊呼口罩”,却没有成为爆款。
案例二:领路者。之所称为智能防护口罩,是因为它不单纯以过滤空气原理工作,里面包含了一个高速旋转的电机来增加空气过滤效果,可以通过按键实现空气过滤速度的切换。
图片来源:领路者官方微信
案例三:戴森。在2020年2月初,戴森就注册了有关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的相关专利,用于阻挡细菌和污浊空气,也可以用作耳机。
案例四:Ao Air。来自纽约的Ao Air公司正打造一款名为“Atmos Faceware”的可穿戴空气净化器,可以穿戴在脖子上罩住口鼻,运用内建的空气过滤器与风扇,据称其过滤效果是目前市场上的传统口罩50倍。
不过,该项研究并没有被发布,同时也没有经过同行业公司的评审。
图片来源:Ao Air官网
案例五:小米。而小米智能口罩的专利是2016年6月15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可以实现对于佩戴者呼吸质量的追踪,近期刚获得授权,属于预研性布局。
实际上,通过《国际电子商情》的调查得知,该专利申请早在2015年7月31日提交给中国专利局,专利申请编号为2015104628902。
图片来源:USPTO官网
通过以上5个案例,我们不难分析到,目前市面上在售或在研的“智能口罩”,其功能绝大部分是空气过滤、雾霾防护,顶多和“健康护理”(促进新陈代谢) 打个擦边球。
这些“智能口罩”和疫情下我们所必需的“医用外科口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能完全阻隔病毒。换言之,疫情之下佩戴“智能口罩”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所以再次郑重提醒各位:防范新冠肺炎,请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当然,疫情过后,口罩行业说不定会成为一个大产业。有业界人士预测称,此次战“疫”后,出门戴口罩可能会成为民众的新习惯,届时口罩就像现在的手机、装饰、汽车一样普遍,各种品牌、各种造型、各种排量,甚至未来还会搭载上丰富的智能辅助功能,彰显身份和气质。
尽管该评论稍显激进,但如今在疫情的影响下,呼吸防护产品的消费接受度大大增加,智能口罩的创业机会被空前放大,对于电子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新的市场机遇。
智能口罩里涉及哪些元器件?
要探索智能口罩的市场前景,必须先分解其内部构造。《国际电子商情》以小米智能口罩的专利模型为例,分析其电子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USPTO官网
从专利图纸得知,该智能口罩包括前罩体、主罩体及固定带三个组成部分。前罩体设置于主罩体的第一开口端,电子元器件就集中在此;固定带设置于主罩体的第二开口,用于固定在口鼻之上,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
其中,前罩体内部依次设置有过滤器、传感器、处理器、电池这四大电子组成部分,前两者位于前罩体的内部,后两者位于前罩体的内壁上。过滤器用于吸附进入前罩体的空气中的污染物;传感器用于记录智能口罩的佩戴时间;处理器是智能口罩的控制中心,用于存储和传输传感器所记录的数据;电池用于处理器供电。
而计算污染物吸附量的方法是:过滤器工作→传感器收集数据→处理器存储和传输数据→终端设备计算污染量。具体来说,在用户佩戴过程中,口罩内部的过滤器对空气过滤,传感器时刻记录佩戴时长和实际的过滤效果,把所得数据存储至口罩的处理器,再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由终端设备计算污染物吸附量,从而更为直观地向用户展示出本地的空气质量。
图片来源:USPTO官网
由此,我们可以结合智能可穿戴产品的供应商和小米供应链等基本信息,总结出智能口罩将利好的8个元器件供应链,分别是:压力/重力传感器、触摸传感器、PCB、MCU、蓝牙通信、红外通信、NFC、电池。
此外,这款智能口罩也被猜测,倘若成功植入了过滤病菌、自动清洁、可循环使用、防水透气、健康监测、智能提醒等功能,必定能成为下一个“爆品”!
市场前景巨大,但要熬得住寂寞
在万物皆可智能化的今天,关于智能口罩功能的猜想还有许多,但关键要认清三点:
(1)除了疫情期间市场需求暴涨以外,口罩始终是薄利产品。
原材料端来看,口罩生产原料主要为高熔指纤维聚丙烯,虽然国内产能较为充足,但原材料和保障供给之间有很多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生产成本高的困局。从生产技术来看,口罩生产线虽然已经可以达到全自动水平,但包装、运输、售后仍需要大量的人力,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想在传统口罩产业的基础上做智能口罩的生意,最好找位过来人带路。
(2)至于智能口罩,一开始必定是一个小众产品,消费群体集中在千禧一代。
这意味着普通消费市场的推广压力还很大,产品的最初盈利能力较差,需要产业链上下共同的配合,布局者要耐得住寂寞。
(3)智能产业大鳄的抢先布局,必定会引起市场激战。
这里主要提及小米。资料显示,在小米生态链企业中,目前至少有6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其中包括3家口罩生产企业;加上小米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上长达几年的运营,孕育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无线蓝牙耳机等系列竞品,有完整的供应商体系,产业配合度高,并已建好专利护城墙,相信会对新玩家来说是一个“BOSS级别”的挑战,布局者心里要有预期。
可以预测,口罩未来的功能将不仅仅是防呼吸道疾病,其他各类功能口罩会更多,市场格局也将会出现变化。这一定会给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带来新的制造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