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口罩工厂全线复工、制造企业踊跃“跨界”生产,国内口罩供应紧缺的情况得到逐步缓解。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昨日(2日)宣布,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12倍,国内的口罩供需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
但事实上,日韩多国疫情升级,中国作为全球口罩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口罩支援的出口工作,这使得稍有缓解的国内口罩供应又紧张起来。
与此同时,除湖北省以外,全国各地开始有序复工复产,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需要基本得到解决,但民用口罩资源仍然紧张。
雪上加霜的是,作为口罩过滤病菌的核心材料,熔喷布在短短一个月内价格由2万/吨暴涨至20-30万/吨,涨幅达到10-15倍以上,耳带价格也涨了5倍多!即便有口罩生产线,却买不到熔喷布,2月25日、27日这两天,就有3家口罩企业不得不宣布暂时停产。
3家口罩厂因缺料停产,公开发布致歉函
据网络上流传的图片显示,2月25日,一家口罩工厂贴出一张盖着公司证件专用章的《通知》,宣布“因没有熔喷布、皮筋,口罩暂时停产、暂停提货,具体提货时间另行通知”。这可能是今年2月份以来第一家有迹可循的暂时停产的口罩工厂,以下我们以S口罩厂作称呼。
据《国际电子商情》调查显示,S口罩厂是一家致力于麻醉、急救、呼吸、护理类耗材的研发、生产、经营、配送为一体综合性现代化企业,位于“中国卫材材料生产基地”——河南省长垣县。该公司拥有10万级的净化车间总面积10000平方米,现有注册产品60多种,包含: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包、麻醉呼吸回路、导尿管、手术衣、手术包、医用口罩、防护服、导尿包、换药包、产包、扩张器等医疗产品。
据了解,S口罩厂原本计划1月19日开始放假,但疫情严峻,1月20日始工厂就开始复工。目前,在厂生产线的员工有300人,基本是平均年龄30岁的女工,每天两班倒,人歇机器不歇。尽管如此,目前该厂每天医用口罩30万只、防护服400件的生产量,仍旧满足不了客户。
2月27日,另外两家口罩工厂同日粘贴出盖有公章的《致歉函》和停产《通知》。
R口罩厂在其《致歉函》上称:“因公司核心原料熔喷布短缺,口罩暂时停产,暂停提货,具体提货时间另行通知。”
资料显示,R口罩厂同样位于河南省长垣县,是集生产、加工、销售、研发、服务于一体的医疗器械公司。该工厂占地面积10000平米,建筑面积60000平米、车间面积40000平米、净化面积20000平米,公司现有职工328人。该公司产品可分为医用脱脂纱布、医用脱脂棉、医用高分子、医用包四个系列,产品出口到蒙古、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还有一家H口罩厂27日宣布:“因原材料厂家被政府管控,熔喷布、耳带、鼻梁均缺货,口罩暂时无法生产,暂停提货。如原材料到位,会及时生产,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据调查,H口罩厂同样位于中国“卫材基地”的河南省长垣县,主要生产一次性一、二类耗材产品,主要包括有:一次性使用换药包、一次性使用手术衣、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医用手术薄膜、一次性使用体外吸引连接管、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医用棉签、医用棉球、医用纱布绷带等30余种产品。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2月底这批暂时停产的口罩厂均集中在河南省长垣县。
据介绍称,河南长垣拥有医疗器械企业79家,平时占据全国市场销量50%以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别处纷纷按下“暂停键”,这里却一刻不曾放松,数百万件口罩等医疗防护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驰援湖北等重点地区。
资料显示,2月初长垣有44家防护物资企业全部复工。目前,口罩日产能180余万只、防护服1.5万套,由工信部统一管理调拨。
当地回应:是谣言,没有停产
然而,中国医疗耗材之都“长垣口罩生产企业停产几十家”的消息早在2月21日晚起,于社交网络中广泛流传,引发大量网民转发和热议。
经查实,微信昵称为“偷偷”的微友通过微信朋友圈发贴,吐槽当前口罩生产的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整个供应链涨幅较高,而投放市场的产品口罩涨价幅度却很小,并提出长垣口罩生产企业已停产几十家的不实言论。编造该不实信息的网民系新乡市某医疗器械公司员工,所发贴子是其随意发表的个人观点。
对此,长垣市工信局在2月23日回应称,当地原材料缺口大,目前由政府协调统一采购,并已请求工信部协调调拨,网传几十家企业停产消息不实。直至2月底,长垣市44家有口罩生产资质的企业均正常生产经营,没有停产情况。生产的防护类医疗器械产品每天接受国家和河南省指挥部统一调拨,保障全国的口罩供给。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3家口罩厂的“暂时停产通告”均是官方辟谣之后公布的,且都加盖了公司公章,所以较多网友坚信:因原材料缺货涨价而导致暂时停产的口罩工厂,是真实存在的;至于何时可以恢复生产,就得看官方通告。
截至发稿时,《国际电子商情》联系了以上3家口罩厂,欲与之沟通口罩停产事宜,但均暂未置评。
口罩产业链盘点
为什么会缺货涨价?关键还得从口罩产业链聊起。
(1)上游:江苏、山东
口罩产业链分为上、中上、中、下游四个环节。上游的材料来自石化企业,是从原油中提炼出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材料——聚丙烯,它随后经过融化、塑形会成为一种以等规聚丙烯为原料纺织的合成纤维——聚丙烯纤维。据工信部原材料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可用于口罩的高熔聚丙烯纤维约为90万吨。换算成年产量来看,这些材料能一年产出8,100-9,000亿只口罩。
但事实上,2019年中国口罩产值约 102.35亿元,换算成商品总量约等于 50亿只口罩。其中医用口罩27亿只,占54%。这些数据代表着,高熔聚丙烯纤维其实并不缺货,只是绝大部分不用于生产利润较低的医用口罩,而生产于服装面料、地毯丝、医用手术用品、民用卫生用品等领域。
那么,如果把这90万吨高熔纤维料全部拿来生产医用口罩,产出9000亿只医用口罩后,情况会不会乐观一点?答案是不一定。
《国际电子商情》经计算得知,在不考虑出口的情况下,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里,倘若每人每天更换2个口罩(4小时1换),9000亿只医用口罩可维持321天,一年不到,但基本上能熬过疫情期间。然而,如果优先考虑出口情况,随后再保障国内供销,这9000亿只口罩绝对是不够的。
(2)中上游:湖北、广东
中上游厂商——纺织厂会把高熔聚丙烯纤维料加工成各类无纺布,设备厂商会提供全自动生产设备。其中,熔喷布是医用口罩的中间一层,具有很强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能起到杀菌、隔离病毒的作用,堪称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心脏”。 据悉,一只普通的平面口罩,大概需要1g熔喷布+2g纺粘无纺布组成;而一只N95口罩,大概需要3~4g熔喷布+4g纺粘无纺布组成。
然而,中国的熔喷布产量并不高,占2018年无纺布产量比例的0.90%,超过一半的产能在纺粘布。所以,熔喷布产能不足,才是口罩产能瓶颈的关键所在。
不幸的是,生产口罩需要的关键原料无纺布的主要产区在湖北,武汉西不远处的仙桃市彭场镇就号称“无纺布之都”,其无纺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受疫情影响,仙桃市交通受限导致物流不畅,无纺布运不出来,生产无纺布的高熔指聚丙烯纤维运不进去,就造成了产业链的断裂,供应就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况且,疫情期间,在“跨界生产”等一大批新增产能涌入后,原有的熔喷布产能显得捉襟见肘起来,从而导致熔喷布价格飞涨。
(3)中游:河南、江苏
如今,熔喷布价值已经暴涨10-15倍左右,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口罩产业链上的中游厂商——口罩制造厂。他们要把无纺布、熔喷布、耳带、鼻夹组装成最终的口罩。但是各种原材料、运输、人工成本的上升,加之政府对口罩价格的控制,两头夹击下,一些口罩厂只能亏本生产。
直至熔喷布缺货、断货,这些行走在钢丝线上的口罩厂商,只能被迫暂时停产。
(4)下游:长三角、京津翼
至于下游的口罩销售商,由于防控物质几乎全部由政府统一调度,他们更难拿到货。无论是一直有进货渠道的药店,还是采购能力更强的电商平台,他们目前的货源都以海外口罩为主,价格基本在17-25元/只;至于少量的、价格便宜的国产口罩,也只能做到预约抢购、摇号分配。
给电子供应链的警示
综上所述,“一罩难求”的现象反映的是产业链问题。
第一,上游用于医用口罩的聚丙烯纤维供需平衡,但核心材料熔喷布产能严重不足;第二,无纺布的主要生产地交通受损,物料进出都受阻;第三,疫情下政府管控严苛,一线员工要发3-5倍工资,但口罩价格不能涨,成本压力攀升。疫情之下做口罩生意,看似赚得盆满钵满,实则无异于在钢丝上跳舞。
对此,《国际电子商情》认为,目前国内口罩产业链的难题可以为电子产业链敲响警钟。
1.货源单一有隐忧。一般来说,从一家原厂固定进货便于信息的保密,供需双方能建立较为稳固的关系,采购方更可能获得高质量的货源。但若无其他供应商,采购方容易受到供应中断的影响。
2.缺货的对策。最优解是提前对现货市场进行客观分析,根据自身经验来预算好市场缺口后,依照实际需求进行提前备货。倘若是突发缺货,可以紧急寻找可替代物料,以降低风险。
3.建立国际化的供应关系。首先是丰富供应链体系,通过电商或其他方式,发展新的海外渠道,加大供应链体系阵容,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亦可考虑在海外设立子公司,作为公司连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媒介。
4.灵活应对外界带来的压力,如政策变动、贸易关税的压力等。可以通过募资等多种形式,增强自身资本实力。
以上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 欢迎分享。
责任编辑:Momo、Elain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