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3 日,2023 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作为新兴架构的 ,由于其开源、精简、模块化的优势, 发展蓬勃。
本文引用地址:去年年底,RISC-V 国际基金会宣布,市场上已经有超过 100 亿颗 RISC-V 内核,有相关预测到 2025 年,RISC-V 内核数将增至 800 亿颗。中国更是 RISC-V 发展的沃土。
RISC-V 走进高性能应用新阶段
在 2023 RISC-V 中国峰会上,平头哥全面展示了其玄铁高性能 RISC-V 软硬全栈技术,并发布首个自研 RISC-V AI 平台,通过软硬件深度协同,较经典方案提升超 8 成性能,支持运行 170 余个主流 AI 模型,推动 RISC-V 进入高性能 AI 应用时代。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浪潮,RISC-V 芯片架构开始角逐高算力领域。平头哥半导体生态副总裁杨静表示,RISC-V 已经走进一个高性能应用的新阶段,指的是主频在 2GHz 以上的高性能,当前亟需突破两重关:
一是,高性能的软件生态配套。丰富应用要跑在 RISC-V 硬件上,需要一个非常厚的软件栈的支撑,只有把软件的能力补齐,RISC-V 才能真正支持高性能应用。
二是,任何一个新架构都需要找准自己的优势,与一个超级应用协同爆发。比如 ARM 当年的爆发在于手机市场的发展,而现在 AI 或许是 RISC-V 的新机遇。RISC-V 具有灵活和可拓展性,可以加入 DSA、加速计算,现在 RISC-V 已经有 Vector、 Matrix 以及 AI 相关的部署工具能很好支持 AI 应用。杨静说到:「如果今天能够把 RISC-V 的能力充分应用在 AI 的领域,通过 CPU 配合这些扩展,把能力结合起来,那么 RISC-V 就一定能在 AI 领域大有可为。」
对于 RISC-V 相较于 ARM 架构在高性能领域的优势,赛昉科技董事长兼 CEO 徐滔说到:「RISC-V 与 ARM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模块化、有扩展的。」他对比了 ARM 和 RISC-V 的区别,ARM 指令集有 1600 多条,为各种应用做了大量优化,带来的结果是比较庞大指令集。RISC-V 是大道至简,一开始有 50 条指令实现,但是 50 条指令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够的,所以它又出现很多扩展。
「RISC-V 继续发展,实际上指令集数量也会增多,达到和 ARM 相同的数量,甚至是超过 ARM。但 RISC-V 的模块化可以让客户使用时,不需要把所有的扩展都用起来,未来一定会有扩展支持 RISC-V 在高性能方面的发展。」徐滔肯定的说到。
RISC-V 产业落地
近年来,RISC-V 产业化落地不断突破,对于推动产业化落地过程的经验和体会,奕斯伟计算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何宁说到:「要推动 RISC-V 的产业化落地,核心在于产品。」他表示,RISC-V 是一种计算架构,以内核的形态存在,但是内核一定是依据产品的存在而存在的。产品落地了,自然 RISC-V 的计算架构也跟着落地了。
这个过程中有三点体会:一是内核能力要强。从内核到产业化落地,在同一个公司中的周期非常短。因为路径很短,产品直接提出一要求,内核团队可以马上调整以适配需求,这种适配能给产品带来很强的竞争力,有利于产品的落地。
二是产品本身要在行业中有影响力。一个行业的头部产品,它的落地和示范效应,一定强于已经杀成一片红海的产品。行业里面的首发产品,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反过来能够带动 RISC-V 架构落地。
三是要实现生态的规模化推广,其应用的产品数量一定要多。奕斯伟计算的产品本身比较丰富,他们的原则是:凡是能采用 RISC-V 架构的都采用。这样每年不是一颗、两颗,而是很多颗同时产业化落地,采用 RISC-V 架构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种规模化效应一定是非常强的。
目前来看,RISC-V 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题。在车载领域方面,芯来科技市场战略副总裁李珏表示:「以前车载领域要么是 ARM 架构,要么是欧洲芯片的私有架构,中国企业开发车载芯片国内没有统一标准。如果满足标准,需要在车规标准下打造芯片和系统,国内芯片公司在 IP 层面选择面就很少。如果能够出现基于 RISC-V 开放架构的车规级 IP,其实能很大地拓宽应用领域的范畴。」
数据中心或成为 RISC-V 下一个爆发点
上一轮引爆 RISC-V 的市场无疑是物联网,对于数据中心、汽车、PC 等领域,哪一个领域能成为 RISC-V 下一轮爆发点?奕斯伟计算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何宁及算能科技产品总监陆吉年都一致认为是数据中心。
何宁说到:「PC 和移动端的应用数量非常多,APP 数量达到百万级,几乎不太可能和所有应用软件的所有者做移植。相反,在高性能计算方向,尤其是数据中心领域是有可能的。」他解释到,私有云在中国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面向某个行业的应用,对于软件的所有权、数量等方面可控度比开放软件强很多。这种情况下进行软件的移植和适配,加上开源社区的贡献,反而可能更容易比 PC、移动端更快落地。
算能科技产品总监陆吉年分析了 RISC-V 在 IoT 蓬勃发展的原因。「IoT 的丰富发展是来自于 RISC-V 在设计的时指令集是模块化的,而模块化应对碎片化的市场,可以通过 1+1、1+2、1+3 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最优解。做 MCU、CPU,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链,要维护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RISC-V 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环境,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他进一步说到:「我选择相信数据中心,因为 GPGPU 太贵了。经过了 30 年的发展,这三十年中我们任何技术都在迭代,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但是现在还是很贵。业内就在想,这个方向是对的吗?是不是有一些 Vector 跟 TPU 结合的场景?这在我们看来可能是最大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