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是基于Internet应用技术,具备开放式操作系统与芯片,拥有开放式应用平台,可实现双向人机交互功能,集影音、娱乐、数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电视产品。 [1] 其目的是带给用户更便捷的体验,已经成为电视的潮流趋势。
智能电视,是具有全开放式平台,搭载了操作系统,用户在欣赏普通电视内容的同时,可自行安装和卸载各类应用软件,持续对功能进行扩充和升级的新电视产品。智能电视能够不断给用户带来有别于,使用有线数字电视接收机(机顶盒)的、丰富的个性化体验。
智能电视有如下特征:(1)具备较强的硬件设备,包括高速处理器和一定的存储空间,用于应用程序的运行和存储;(2)搭载智能操作系统,用户可自行安装、运行和卸载软件、游戏等应用;(3)可以连接公共互联网;(4)具备多种方式的交互式应用,如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多屏互动、内容共享等。 [1] 荣耀智慧屏的发布,其预示了,未来电视的发展会往手机方向来演变。 [2]
海量内容、丰富应用、大屏享受……近年来,更“聪明”的智能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然而,不少消费者体验后发现,想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需要另外付费购买会员,而且收看电视里不同平台的内容得单独充值会员。有时即便开通了会员,想看平台上某些类别的节目,还得再次充值购买。看会儿电视,会员需要一充再充,不少消费者对此表示不满。
市面上的智能电视,绝大多数预装了各种视频平台。用户在大屏端完成会员充值,电视厂商就能获得一定比例的分成。有营收和利润双增长的激励,智能电视里的视频平台越装越多,会员收费门类也越分越细,有的电视厂商还推出自家会员体系。一家电视生产企业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最赚钱的业务正是智慧显示终端,利润占比达71.29%,营收占比达80.78%。靠预装视频平台创收,这种经营模式正为越来越多电视厂商所倚重。
不同于以往将售卖硬件作为主要盈利渠道,如今的电视厂商,将经营目光转向更分散的使用场景。除了日益变多的会员项目,各种商业广告也是见缝插针、无孔不入。人民网财经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智能电视开关机广告调研报告》显示,近九成消费者家中的智能电视存在开关机广告。想看电视,先要看完开机广告、机顶盒广告,之后呈现的菜单选择页面既花哨、操作又繁琐,目标节目往往难以找到,一不小心还会点到付费内容。尤其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这样的复杂操作,已严重影响到使用体验。
智能电视机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就连年轻人也直呼“搞不懂”。据报道,现在的智能电视机大多内嵌了多套不兼容的会员体系,哪怕充了一个会员又一个会员,可能仍然无法看到想看的影视内容,让消费者陷入“套娃式充会员”陷阱。(1月5日 《成都商报》)
随着与互联网端的打通,智能电视在承载传统功能的同时,其内含的影视资源的数量、品类也变得空前丰富。然而,电视内置的会员体系细分且复杂,各个软件端会员互不打通,手机端和电视端还要分开购买,二者价格差距甚至接近一倍。这也意味着,当下想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得不下载多款App、充值多个VIP。这已然成为不少人的“同款”烦恼,类似满含套路的操作在社交媒体上屡见质疑声。
“一充再充”的会员机制俨如俄罗斯套娃,一层套着一层,有“割韭菜”嫌疑,饱受诟病也在意料之中。然而,为何相关厂商依然坚持如此?据业内人士透露,一方面是因电视机厂商无力打通所有视频App,只能将这些平台杂糅到一台电视机中,另一方面则由于预装App、开机广告、第三方会员抽成都是智能电视机收入来源的一部分,其中会员抽成“占大头”。而当前,尚无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电视会员业务予以规范,会员业务成为电视机厂商根据市场需求自行掌握的一项盈利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不僭越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盈利创收无可厚非。但也应看到,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已明确提出了要遵循服务成本与社会承受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套娃式会员本质上是一场漫天要价、反复收费的“客厅营销”,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观感体验,伤害了他们的真挚感情,也超出一般消费者承受能力,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涉嫌违反服务成本与社会承受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