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Q1和Q2相比,Q3参与调研企业的地域分布大致相同,均以大陆为主。具体而言,87%的企业来自中国大陆,而来自欧美、中国香港和亚太其它地区的企业占均为4%,中国台湾企业占比1%。
从参与调研企业的业务性质分类来看,Q3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占比34%,品牌制造商(OEM)占比28%,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占比18%,电子制造服务商(EMS)占比15%,方案系统设计公司(IDH)4%以及科研院所占比2%。微小的变化在于,相比Q2,Q3参与调研的ODM企业多于EMS企业,IDH和科研院所占比有所减少。
全球制造业回暖,PMI指数反弹
从中国外部经济景气程度来看,Q3全球经济正在快速修复。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的数据,2020年7-9月中国外部经济综合CEEM-PMI分别为51.7、53.2和53.7。不过该机构也指出,进入7月后,外部经济景气指数回升到50以上,但全球经济的修复力度仍不乐观。
·欧元区。19国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Q3均值为52.4,较上季度的历史低位31.3大幅改善,但随着欧元区疫情感染人数上升,区内经济活动受诸国限制措施的影响或再出现低迷苗头。
·东盟六国和韩国。经济开始复苏,但程度偏弱。印尼和菲律宾疫情加剧,但总体好于全球;新加坡已经稳定;泰国和越南也未出现大规模疫情爆发;韩国Q3疫情有小幅反弹。Q3本区疫情新增病例未有明显缓解,但总体状况好于全球其他地区,无明显系统性风险。
·美国。7-9月份制造业PMI分别为54.2、56和55.4,其中新订单指数增长强劲,7-9月分别为61.5、67.6和60.2。非农人数失业率由4月的14.7%下滑到9月的7.9%,反映出美国经济活动的恢复。
图1 中国PMI指数的变化(随季节调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表:国际电子商情
·中国。制造业PMI及构成指数(图1)7-9月分别为51.1、51.0和51.5,处于荣枯线以上。事实上,因中国疫情控制良好,除2月份出现低迷的35.7之外,其余月份均成正向增长。3月中旬开始,中国制造业已经全面复工复产,外加全球防疫物资和医疗设备的需求,拉动中国外贸出口业绩逐月增长。
需求攀升,采购金额显著增长
Q3全球经济恢复,电子元器件需求回暖,拉动中上游逐渐走出疫情阴霾。
从供给端来看,Q3全球绝大多数原厂的产能已得到恢复,但因终端需求回暖速度迅猛,导致8寸晶圆及部分元器件缺货涨价幅度更掀高峰,如MCU、功率器件、存储、电源管理、晶振、MOSFET、TDDI、显示屏等供应吃紧交期再次拉长。
从需求端来看,Q3整体采购金额(图2)明显上升,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球需求快速恢复,且Q3乃传统需求旺季。除了医疗防护物资和设备持续需求之外,消费类电子如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家用电器等“宅经济”产品需求回升,以及非消费类应用如新能源车载充电机等均有不错的增长。
海外需求恢复已经肉眼可见。根据中国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Q3中国进出口总值创季度历史新高。在出口方面,中国从4月份开始,已经实现连续6个月正增长,需求既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等防疫物资和设备,也包括逐渐恢复的计算机、消费电子、家电等“宅经济”产品。
二是中国个别企业受它国制裁,在9月中旬禁令正式生效之前大量采购芯片和元器件,对上游原厂和代理商的库存有强力消耗。
三是中国内需市场,受益“新基建+内循环”经济政策的刺激,5G、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相关产业需求,带动元器件出现明显增长势头。
此外,国内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出口订单的增加。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端率先恢复,有效弥补了全球因疫情冲击造成的供给缺口。
图2 数据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从(图2、3)采购金额增长变化幅度来看,相比Q2,Q3有以下几个变化:(1)3亿元以上采购额的企业占比由Q2的7%上升到Q3的10%;(2)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占比,由Q2的5%上升到Q3的12%;(3)1000万元-5000万元采购金额的企业占比21%,由Q2的第三位提升到Q3的第一位;(4)100万元以下采购金额的企业占比,由Q2的18%降低到Q3的8%。
图3 数据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综合来看,Q3出现采购金额正增长的企业合计由Q2的70%增加到Q3的79%,其中采购金额增加0%-10%的企业最为明显,高达33%,远高于Q2的21%。相关数据说明Q3全球经济恢复迅速,需求端正呈现迅猛反弹趋势。
采购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
Q2采购主要面临的挑战TOP5依次是:(1)终端需求疲软;(2)原厂或渠道缺货涨价,供货不稳定;(3)供应商产能紧张;(4)没有建立安全库存;(5)国际物流交通受阻。
相比之下,Q3采购面临的挑战TOP5依次是:(1)原厂或渠道缺货涨价,供应不稳;(2)供应商产能紧张;(3)终端需求疲软;(4)没有建立安全库存;(5)分销商服务灵活性差。(见图4、5)
图4 数据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相比Q2,Q3“缺货涨价”和“供应商产能不足”的挑战高过了“终端需求疲软”。可见Q3产业链的挑战更多来自供应端,如8寸晶圆及诸多芯片元器件产能无法按时按量开出,导致缺货涨价幅度升级,依然是Q3的主要挑战。
Q3很多国际半导体大厂如ST、TI、ADI、Intel、NXP、Infenon等品牌出现多个型号的缺货,尽管这些原厂的产能已初步得到恢复,但因需求端回暖速度超乎预期,加上这些厂商之前对需求端的判断趋于保守,以及对“后疫情时代”经济成长持观望态度,导致产能开出仍然谨慎,因此,交期拉长和价格波动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业内人士预计涨价趋势可能延续到2021年第一季度。
与此同时,国际局势的变化也带来“供需”变动。一是华为事件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变动,国产替代迎来机会。二是中印关系变化给中国企业带来挑战。一方面,中国本土元器件难以“出去”;另一方面,在印度本土建厂的中资企业目前面临“进退两难”局面,手机等终端电子产品销售受阻,中小规模企业面临“被拖垮”的风险。
部分国际供应商迎来机会。据悉,印度政府计划以财税优惠政策吸引除中国外的其它科技企业进驻本土,对中国企业形成竞争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包括三星、苹果等智能手机大厂。
还一个区别在于,Q3“分销商服务灵活性差”新上榜Q3 TOP5,说明在特殊形势下,终端OEM/ODM/EMS厂商的服务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中上游企业需要审时度势,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做出响应,这正是供应商形成差异化优势的时机。
图5 数据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如何应对?(图5)Q3采购方采取的应对措施大致与Q2相同,Q2前五大应对措施为:寻找替代物料、多供应商策略、加强供应商关系、加强需求预判能力、更换有实力的供应商。
Q3最大的不同在于,“建立安全库存”由Q2排名倒数跃升为Q3的排名第四,足见Q3供应商库存的“捉襟见肘”,同样反映出中上游供货的紧张。Q3分销商都在加紧找货,因此“寻找替代物料、多供应商策略、加强供应商关系”等依然是采购主要选择的应对举措。
Q1至Q3紧缺元器件类别对比
根据调研结果,前三个季度供应紧缺及交期较长的元器件TOP5类别几乎不变,但排位发生了一些变化。
Q1 MLCC和芯片电阻缺货程度排名第一、二位,但到了Q2,受疫情影响,市场对呼吸机、额温枪等医疗设备需求上升,MCU缺货程度反超被动元器件跃升第一位,功率器件、被动元件及存储等主要受到马拉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封国”的影响而交期较长。
到了Q3,特别是进入9月以来,在晶圆产能紧张和需求反弹的合力之下,上游元器件缺货程度持续高攀。Q3缺货元器件TOP5依次为:MCU、功率器件、存储与芯片电阻并列、MLCC、CIS和CPU/GPU并列。
MCU成为Q3最为紧缺的芯片,主要受消费电子市场如可穿戴、TWS耳机、智能家电、电动车、平衡车等加速恢复所致。来自渠道的消息,ST的个别MCU型号价格由10.5元涨到了17元,甚至个别型号价格翻了五倍。
功率器件缺货涨价,主要受晶圆缺货和市场需求回暖所致,需求爆发式反弹让原厂的产能难在短时间内跟上。据悉,9月中下旬,功率器件的缺货型号相比7月份多出很多,比如部分型号的电源管理芯片,而MOSFET部分型号涨价幅度高达50%。
存储涨价的原因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华为囤货使得原厂和代理商的库存水位大大降低,几乎重回供需平衡状态;二是需求端的快速恢复,又分为三个方面:一是Q3是传统电子元器件需求旺季,加上包括苹果、小米、OPPO等品牌5G智能手机新机持续发布,拉动存储芯片需求上涨;二是机顶盒在存储用量和容量上面的双重需求提升;三是数据中心发展迅速,服务器对存储产品的需求成几何级别增长。
图6 数据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除此,Q3并未列入调研对象的TDDI(触控面板感应芯片)、液晶显示屏等均处于缺货“警戒线”之上,主要受晶圆紧张和需求猛涨双重因素所致。晶圆方面,因业界无新增8寸晶圆设备的计划,导致8寸晶圆供应紧张,如联华(UMC)限制了8寸TDDI的产能,由之前的5万片/月,变为3万片/月。液晶显示方面,Q3液晶电视显示屏的涨幅已高达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上游产能陆续开出,被动元件如MLCC、芯片电阻的缺货在Q3几乎得到缓解。不过,《国际电子商情》从渠道获悉,同样作为被动元件的晶振在9月下旬进入调价模式,价格有10-15%的上调,比如3215封装、32.768KHz型号尤为紧缺,市场出现“一货难求”局面。
图7 数据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营收同比增长明显,中国反弹乐观
从Q3分销商和终端制造厂商的营收同比增长情况(图8)来看,81%的企业出现正增长,增长0-50%的企业合计占比73%,仅11%的企业营收出现负增长,其中负增长10%-50%的企业占比10%,负增长50%-100%的企业占比1%。
图8 数据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综合全球与中国PMI指数、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以及此次调研数据来看,Q3全球经济(特指制造业)正在得到快速恢复。
正因需求端的迅猛增长引发产业链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晶圆、芯片和元器件的缺货涨价上面,部分产品部分型号的供不应求可能延续到2021年。同时,受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国家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也对全球电子供应链带来挑战,供应链格局恐生变化。上面已做分析,不在此赘述。
相比之下,中国的“疫后”修复程度远胜于全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WEO),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与6月时的预测相比上调了0.8个百分点。同时,与6月的预测相比,IMF也调升了对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预期0.9个百分点至1.9%。IMF强调,中国将是202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并维持对中国在2021年将实现8.2%增速的判断。
《国际电子商情》认为,不管是中国还是其它任何一个国家,全球经济一体化始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子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更离不开任何国家的参与和贡献。尽管Q3供应链诸多挑战犹在,但全球经济复苏的曙光已现,相信不久的将来,全球电子供应链将重回正轨、健康向前!
相关文章